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07: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科目名称:初中地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开发教师:_________ 课时:4课时 日期:___________ 对象:七年级 人数(班额):______
课程标准: 1.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2.地球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地球公转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章地理课程从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地球仪—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相关知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课程以认识地球与地球运动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本章将地球仪相关知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作为学习对象,认识地球仪上经纬网的作用、经纬度的判读、地球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主要讲述地球仪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经纬线性质,明确为模拟地球运动打下基础。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学习地球的自转特征的认识过程,理解地球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联系。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通过模拟地球公转,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具有的特征,继而产生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热量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 主题学习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则通过探究二十四节气溯源、名称征象、与农事关系,理解我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指导人类农业生产的。本章一共可以用4个课时完成。 全章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所了解,具体描述一定要准确,对于地球大小的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学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投影仪、录像等形式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参与性、开放性的教学课堂。 资源分析: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单元目标: 1.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2.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4.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球仪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指出地球仪的构成,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2.运用地球仪及相关材料,明确经线与经度的定义,分析经线及经度的概念、特点和变化规律;知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能够判断出东西半球。
3.说出纬线的定义及其特点,说出纬度的划分及其排列规律,学会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
4.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情境导入】播放台风杜苏芮视频,结合台风杜苏芮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台风中心2023年7月25日8时台风中心的经纬度分别是北纬17.6°、东经124.6°,那么这个位置在哪里,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地球仪
【自主学习】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 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 ,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 。因此, 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
2.地球仪结构:
地轴 赤道 北极 南极
假想的地球 ________ 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_____且与________垂直的 。 地轴________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轴________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学习活动二 认识经线和经度
【自主学习】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________的弧线,叫作经线,又称________。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2.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________经线,也称________。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________,分别属于东经和西经。
3.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________半球。
【合作探究】经线性质及经度的变化规律
1.经线的特性:读教材P27—28图,观察经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完成下面的表格。
形状 半圆形
长度 相等
指示方向 ________方向
2.经度的划分:读教材P27图2.6东经和西经,掌握经度的划分,完成下面的表格。
度数起点 ________ (0°经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作________
表示字母 东经E,西经W
3.读教材P27图2.6东经和西经,观察西经和东经的度数变化规律。
4.读教材P28图2.7东西半球的划分,完成下列题目。
(1)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一个大圆圈,可以把地球分为两半,还有没有其他的两条经线可以组成圆圈并平分地球
(2)我们可以把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 为什么
(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个难点,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学习活动三 认识纬线与纬度
【自主学习】 纬线和纬度
1.在地球仪上,我们把与________平行的________,叫作纬线。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________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
3.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注了度数,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________,从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________。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________。
4. ________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中国位于________半球。
5.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________纬度,纬度30°~60°称为________纬度,纬度60°~90°称为________纬度。
【合作探究】纬线的特征和纬度变化规律
1.读教材P29图2.8北纬和南纬,观察纬线的形状、长度及变化、指示方向,完成表格。
形状 长度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圆圈 不等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 ________方向
2.读课件P29图2.8北纬和南纬,观察纬度的划分、表示字母、度数变化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完成表格。
度数起点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_______________
表示字母 南纬S,北纬N
度数变化规律 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往南度数越________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________为北半球,赤道以________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________纬度;30°~60°为________纬度;60°~90°为________纬度
学习活动四  认识经纬网
【自主学习】 经纬网
1.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________。
2.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标记任何一个地点的________。目前,经纬网定位已经广泛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航海、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合作探究】 经纬网定位
1.读课件P36图,认识不同形式的经纬网;读课件P19~20图,了解经纬网表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
2.读课件P37-38图,写出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位置。(提示:先判断是东经还是西经;再判断是南纬还是北纬;最后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3.读课件P22图,在地球仪上找到(116°E,40°N),看看这是哪个城市
【达标测试】
(2024肇庆期末)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很多的地理知识。完成1、2题。
1.作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做成的形状应为( )
A. B. C. D.
2.下列关于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仿照地球的形状,任意缩小的模型B.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全貌
C.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是南极点D.地球仪它的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2024唐山期末)尝试利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学习地理,读图完成下题。
3.雨伞的伞骨会让我们联想到经线,下列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
C.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D.经线有360条
到英国旅游的小明参观了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站在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的一旁,面向南方拍了纪念照。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本初子午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0°经线 B.是180°经线C.是20°W经线 D.是160°E经线
5.下列关于照片中小明所站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0°经线的东面 B.东经度的位置上C.西经度的位置上D.东半球的位置上
6.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D.南北纬9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
7.[链接生活]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新赤道纪念碑被厄瓜多尔人称为“世界之半”。小飞到此旅游时,两脚跨在赤道地标两侧,张开双手表示南纬和北纬,顺着其双手方向南纬和北纬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
A.没有变化 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 D.变化无规律
8.(2024太原月考)新赤道纪念碑被称为“世界之半”,意味着这里是( )
A.东、西半球分界线 B.东经、西经分界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陆地、海洋分界线
(2024济宁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9时3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完成9~11题。
9.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约为( )
A.(40°S,100°E)B.(40°N,100°W)C.(40°S,100°W)D.(40°N,100°E)
10.西昌位于酒泉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C. 西北方向D. 东北方向
【学后反思】
学习活动一:地球仪
【自主学习】
1.比例 地球仪 面貌 运动 地球仪
2.旋转轴 相等 大圆圈 北 南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
1.半圆形 子午线 南北 2.0° 本初子午线 180° 3.西经20° 东经160° 东
【合作探究】
1.半圆形 相等 南北方向 2.本初子午线 180° 3.以0°经线为界,西经往西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东经往东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
4.(1)只要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为180°,且这两条经线分别是东、西经度,那么这两条经线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并平分地球。(2)不可以。因为这两条经线经过欧洲和非洲的陆地部分,如果这样划分会给位于这两条经线附近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3)口诀记忆: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如下图所示),即:①凡是小于20°的经度都在东半球;②凡是大于160°的经度都在西半球;③凡是介于20°~160°之间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学习活动三
【自主学习】
1.赤道 圆圈 东西 2.赤道 缩短 3.纬度 赤道 0° 90° 北纬 南纬4.赤道 北
5.低 中 高
【合作探究】1.缩短 东西 2. 90°大 大 北 南 低 中 高
学习活动四
【自主学习】
1.经纬网 2.位置 军事 航空
【合作探究】
1.略 2.A(20°W,20°N),B(20°E,20°S)。 3.北京。
【达标测试】
1.B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仪是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地轴和地面成66.5°的夹角。读图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2.B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全貌。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是北极点。地球仪的地轴是虚拟的。
3.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点,其形状是半圆,经线有无数条。
4.A 5.C 第4题,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第5题,本初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小明面向南方,位于0°经线以东,属于东经度、东半球。
6.A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正确;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极点为零,B错误;纬线中,只有赤道可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C错误;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是0°,D错误。
7.B 8.C 赤道是0°纬线,南北两极分别是90°N和90°S,故向南、向北逐渐增加。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D 10.A 第9题,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酒泉的经纬度位置约为(40°N,100°E)。第10题,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图中西昌位于酒泉的东南方向。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2.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总结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特点,逐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难点)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重点)
【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地球自转原来如此美》,思考:为什么白昼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 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自主学习】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绕着_______在不停地旋转,这叫作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合作探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并记录下来。
观察角度 北极上空 赤道上空 南极上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学习活动二:昼夜更替现象
【自主学习】认识昼夜更替现象
1.地球本身______________,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于_______,背向太阳的半球处于_______,这就是地球的_______。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就产生了_______现象。
2.昼夜更替的影响:
由于昼夜更替的周期_______,地球表面白天不至于_______,夜晚不会_______。这就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演示昼夜更替
读课件动画,并按照下列步骤完成演示,体会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用光柱灯照射地球仪,指出昼半球、夜半球。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的变化。
学习活动三:时差
【自主学习】认识时差
一般来说,同一纬度上的不同地方,_______要比_______先看到日出。这样,同经度的地方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这就是_______。人们跨区域的_______、_______等都会受到时差的影响。
【合作探究】 时间差异
1.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用光柱灯模拟太阳光照,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A、B两点,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 议一议,这个演示说明了什么
2.读图2.15,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时差的推算 1天←----→自转1周 24小时←----→自转360° 自转15°←----→1小时 (1)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_。 (2)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________小时
3.同一条纬线东西方的时刻有什么不同?对人类的活动有哪些影响?
【达标测试】
(2024眉山期中)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据此,完成1、2题。
1.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D.
2.每一天早上我们都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这反映了( )
A.地球在不停的公转 B.太阳在不停的公转C.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D.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是不变的
(2024滨州期中)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完成3~4题。
3.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①四季变化②太阳东升西落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会发现图中甲点( )
A.一直处于白天 B.一直处于黑夜 C.由黑夜变成白天D.由白天变成黑夜
知识点3 时差
(2024随州一模)暑假,志豪开启了北京之行。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结合图,完成5、6题。
5.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昼夜更替 C.地球自转 D.昼夜长短变化
6.北京和东京的时间差异小,这是因为两地( )
A.经度相差小 B.纬度相差小 C.昼长差异小 D.纬度位置相近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
1.地轴 自西向东 24
【合作探究】 北极上空:逆时针;赤道上空:自西向东转;南极上空:顺时针。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
1.不发光、不透明 白昼 黑夜 昼夜现象 昼夜更替
2.长短适中 过热 太冷 适宜的温度
【合作探究】
1.略 2.(1)太阳照射地球,被照亮一面为昼半球,另一面为夜半球。(2)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停由昼半球转到夜半球,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学习活动三
【自主学习】 东边 西边 时差 交流活动 旅行活动
【合作探究】1.(标定A点在B点正西方向)B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也将先送走黄昏。演示说明了地球自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
2.15° 1
3.同一条纬线上的东西方时刻差异是东早西晚;对人类活动的安排和协调有着重要影响,
人们需要根据这种差异来适应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比如不同地区的工作时间可能会根据当地的时刻来安排,以适应日照和人们的生物钟。
【达标测试】
1.C 2.C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地球不停自转产生地理现象。
3.D 4.D 第3题,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该实验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演示昼夜交替现象和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无法演示。第4题,此时甲点处于白昼,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旋转180°,会发现图中甲点由白天逐渐变成黑夜。
5.C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经线上的各地时间不同,地球上越往东时间越早。
6.A 东京经度为139°E,北京经度为116°E,经度间隔小,因此两地经度相差小,时间差异小。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模拟地球公转,知道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和重要特征,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运用地球仪演示模拟地球公转,说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能通过阅读太阳光照与昼夜长短变化图,说出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从而理解四季更替现象,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运用相关的图文,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理解五带的热量和气候特点。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四季》,从这个简短的视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季变化)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地球公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探讨地球公转的奥秘。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自主学习】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______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大约365天。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不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其北端总是指向______附近。
【合作探究】 公转特征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模拟实验:学生六人一组,拿出事先准备好三球仪,说明各部分代表的含义,特别是两极、地轴和赤道的位置。
1.演示时,说出公转的方向、周期,观察地轴的倾斜角度。
2.利用三球仪观察,在春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做实验边讨论地球仪在四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并把结果写下来。
节气(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______ 北回归线
秋分 ______
冬至 ______
______ 赤道
学习活动二 认识四季的更替
【自主学习】 四季的更替
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______四季的更替, ____________的早晚、____________的变化。
【合作探究】 昼夜长短及变化
1.在课件P13图中对应的位置写出二分二至日及对应的时间。
2.观察旗杆的影子变化,结合课件P15动画,分析:地球上一年有一次太阳光直射现象的地方在哪里 一年有两次太阳光直射现象的地方在哪里
3.根据生活体验,结合课件动画,说出一年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4.阅读教材,结合自身体验,北半球的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分别为哪些月份
【学以致用】 买房子,采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业内人士表示,房间采光差不仅会觉得压抑,冬天阴冷,还可能导致墙面、壁纸受潮起皮,地板翘起、变形,衣服、被褥发霉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国北方地区到底什么时间看房,才能轻松挑出采光好的房子呢 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习活动三 认识地球上的五带
【自主学习】 地球上的五带
我们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______,将地球表面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五带的划分
1.结合课件P22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表格。
温度带 热带(C) 北温带(B)、南温带(D) 北寒带(A)、南寒带(E)
范围 南、北回归线(③、②)之间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③②、④①)之间 南、北极圈(④、①)以南、以北地区
地理现象 有阳光______现象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_______现象
特征 地面获得的热量______, 终年炎热 地面获得的热量比热带______,比寒带______,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地面获得的热量______,终年寒冷
【学以致用】 春节期间,家住北京的小浩全家去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旅游,小浩妈妈告诉他,吉隆坡天气炎热,要带好短衣短裤,并且准备去游泳,小浩将信将疑,你帮他分析一下他妈妈说得对吗 为什么
【达标测试】
某地理兴趣小组自制地球仪并演示地球的运动。下面为兴趣小组演示地球运动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2024德宏期末)该地理兴趣小组演示的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正确的一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转一周,演示的是多长时间的地理现象( )
A.5分钟 B.一天 C.一月 D.一年
知识点2 四季更替
3.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是( )
①昼夜交替 ②四季的变化 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④昼夜长短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4湛江期中)2023年9月23日(秋分),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开幕。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本届亚运会开幕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本届亚运会开幕当天,广东省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知识点3 地球上的五带
(2024太原期中)由中国承建的乌干达最大的卡鲁玛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于2024年2月6日成功发电并网。下图示意卡鲁玛水电站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乌干达所属的温度带是(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南寒带
7.该水电站一年中有几次阳光直射机会( )
A.1次 B.2次 C.3次 D.没有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
1.自西向东 一年 2.北极星
【合作探究】
1.自西向东;一年;指向北极星,且呈66.5°夹角不变。
2.夏至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 春、夏、秋、冬 太阳升落时间 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
【合作探究】
1.根据箭头顺序依次是:春分 3 21 夏至 6 22 秋分 9 23 冬至 12 22
2.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光直射现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光直射现象。
3.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春分→夏至→秋分是昼长夜短,秋分→冬至→春分是昼短夜长;冬至→春分→夏至是昼渐长夜渐短,夏至→秋分→冬至是昼渐短夜渐长。
4.北半球3、4、5月为春季;北半球6、7、8月为夏季;北半球9、10、11月为秋季;北半球12、1、2月为冬季。
【学以致用】冬至日前后,因为此时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阳光斜射角度最大,所以此时看房最好。
学习活动三
【自主学习】 太阳光热的多少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合作探究】
1.直射 极昼极夜 最多 少 多 少
2.对。因为吉隆坡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因此需要做好妈妈说的准备。
【达标测试】
1. D 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②演示的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正确;④演示的地球公转运动方向呈现逆时针,符合自西向东。
2.D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3.D ②④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③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4.D 5.C 据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节气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6.C 7.B 第6题,据图可知,乌干达位于4°N~2°S之间,位于热带;第7题,热带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
主题学习 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的萌芽与发展,发生的地区。
2.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二十四及其名称表征及其与物候、气候的关系等。
3.结合生活体验理解二十四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情境导入】 播放“161秒,带你领略黄河二十四节气”它以极快的节奏展示了黄河沿岸的节气之美,带着问题“二十四节气诞生在哪条大河流域?可以无差别地指导我国所有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吗?”进入本课学习。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二十四节气溯源
【自主学习】 认识二十四节气的缘起
1. 二十四节气萌芽于_______时期,经历数千年的演进,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在_______得到确立。
2. _______是度量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由表和圭组成。一年中,“_______”正午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_______,长度居中的那天为春分或秋分。
3.古人把______________的指向变化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标准。
【合作探究】 体验古人测日影
1.模仿古人测定二分二之日旗杆影子的长度并做出记录。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影长
2.观察黄昏时刻北斗七星斗柄位置,结合二分二至斗柄位置,粗略判断此日节气。
学习活动二: 二十四节气划分与表征
【自主学习】理解二十四节气表征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_______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人们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份,每_______为一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
2.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表征: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节气名称中有“春”、“夏”“秋”“冬”的属于_______类,有“寒”“暑”“雨”“雪”“霜”“露”的属于_______类,反映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的属于_______类。
3. _______被称为“大自然的语言”。自然界的草木萌发、展叶、开花、结实,候鸟来去,以及霜、雪、雷、雨等自然现象,统称为_______。物候与节气密切相关,中国古代以五天为_______,三候为_______,而一气中的三候均与当地某一种物候相对应。
【合作探究】辨识二十四节气
名称 节气
季节类
气候类
物候类
学习活动三:揭秘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自主学习】二十四节气与农事
1.二十四节气作为后世的_______提供了具体指导。
2.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_______”指谷类作物进人成苗期,降雨增多对其生长有利,即雨生百谷的意思。
3.与节气有关的农事谚语:例如,“立秋种,处暑栽,_______前后收白菜”、“白露草寒露迟,_______种麦正当时”。
【合作探究】搜集农事谚语
收集农事谚语查阅相关资料,或走访当地农户,收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并举例说明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指导农业生产的。
【达标测试】
春秋时期的《尚书·尧典》记载着测日影的事实,据此完成1、2题。
1.当时使用的工具是( )
A.漏刻 B.土圭 C.日晷 D.仰仪
2.测哪些节气的日影( )
A.二分、二至 B.四立 C.小暑、大暑 D.大寒、小寒
(2024成都预测)“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2024年5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自古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之说。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节气与小满时间临近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小满时节,“江河渐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下水上涨 B.蒸发减少 C.雨季来临 D.湖泊满溢
(2024内江期中)农民丰收节是在每年9月23日,是农民朋友收割完毕,稻谷归仓的丰收时节。华北地区的人们将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迹划分成24等份,每15天为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并以此来指导农事活动。读下图完成5、6题。
5.关于丰收节期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B.华北地区一年中白昼达到最长
C.北极圈内将迎来漫漫长夜 D.华北地区一年中影子达到最短
6.秋分过后半个月左右,农民开始播种冬小麦,所以当地有“白露早,霜降迟,____(节气)播种正当时”的谚语( )
A.处暑 B.立秋 C.秋分 D.寒露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自主学习】
1.新石器 西汉时期 2.圭表 表 冬至 3.北斗 七星斗柄
【合作探究】
1.略 2.参考北斗七星斗柄位置:向东,为春分;向南为夏至;向西为秋分;向北为冬至,推测。
学习活动二
【自主学习】
1.地球公转 15° 2.季节 气候 物候 3. 物候 物候 一候 一气
【合作探究】
①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②雨水、清明、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③惊蛰、谷雨、小满、芒种
学习活动三
【自主学习】
1.农事安排 2. 谷雨 3. 立冬 秋分
【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示例:农事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们简洁而深刻地反映了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的关系。谚语“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强调了春季和夏季农事活动的时间紧迫性,提醒农民要抓紧时机进行农事活动。而“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则指出了立春之后,随着雨水的增多,农民需要更加辛勤地劳作。
【达标测试】
1.B 2.A 《尚书·尧典》记载使用的工具是土圭,测定二分二至四个节气的日影。
3.B 2024年5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根据口诀“夏满芒夏署相连”及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与小满时间临近的是夏至。
4.C 夏季降水较多,小满时节,“江河渐满”的原因可能是雨季来临。
5.C 农民丰收节在每年的9月23日,据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且将向南移动,北极圈内将迎来漫漫长夜,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华北地区一年中影子达到最短在12月22日前后。
6.D “每15天为一个节气",“秋分过后半个月左右"即秋分过后15天左右,据图可知,秋分之后的第一个节气是寒露,而不是处暑、立秋或秋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