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活动接近尾声,写完通讯稿的小文不小心打乱了文字顺序,请你帮他重新整理,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①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参观了低碳科技馆,了解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发电等绿色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②“倡导低碳生活主题研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环保责任感。
③随后,大家走进社区,向居民发放自制的低碳生活手册,讲解节约能源的小窍门。
④最后,同学们围绕“如何在校园中践行低碳生活”展开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⑤活动分为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实践宣传和方案制定四个环节。
A.②⑤①③④ B.⑤②①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⑤①③④②
二、基础知识综合
2.小文为活动写了开场白,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当人类对自然的狩猎永无满足,当塑料与废气腐蚀碧海蓝天,地球的呼吸正走向衰 ① (竭 遏)!此刻,低碳生活便是破局之光。熄灭空调的轰鸣,聆听蝉鸣的韵律;舍弃一次性贪婪,拥抱循环的智慧。我们不仅要在行动上积极践行,更要在思想上增强意识。让我们 ② (踊 诵)跃地为地球续写心跳,行动,就在此刻!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建议。
三、语言表达
3.活动开展之前小组成员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做了践行“低碳生活”问卷调查。请仔细观察统计表,总结出两条结论。
4.小组成员找到两幅有关低碳生活的公益图,想选一幅用在本次主题板报上。请你帮助确定并说明理由。
四、名句名篇默写
5.小组成员在活动结束时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践行低碳生活,是责任更是情怀。让我们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所言“① ,天涯若比邻”,携手同行,追寻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② ”(《桃花源记》)的和谐图景,在“③ ,④ ”(《题破山寺后禅院》)禅院的清幽中触摸自然脉动,品读“青山横北郭,⑤ ”(《送友人》)的素净画卷,感受“⑥ ,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波澜壮阔之景。纵然是“⑧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的落梅,亦以暗香滋养大地。让低碳生活成为习惯,愿我们以行动绘就美好明天!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两进虎跳峡
①虎跳峡在江心有一块突兀的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淋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作者:张鸿源。有删改)
6.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文字补充完整。
本文记述了作者两次进入虎跳峡的不同经历。第一次是从 进入上峡,山路艰险,江水轰鸣,感受自然的震撼;中峡遇 ,体会历史的厚重。第二次是从丽江进入下峡, 气势磅礴,峡谷阴影肃穆苍凉;返程时上峡已开发,但作者更怀念虎跳峡的 。
7.请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狭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8.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文章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9.阳刚之美指具有雄伟壮阔、崇高庄严、汹涌澎湃、刚劲有力等特质的审美对象或艺术表现形式。结合文章内容,找出两处你认为最具阳刚之美的景物,并作简单的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的工作原理可以想象成一个“超级学霸”的学习过程:它通过“三步法”变聪明。首先,AI需要“ ① ”——程序员会喂给它海量的数据(比如十万张猫的图片),它就像整理错题本一样总结识别猫的规律(比如猫有尖耳朵、长胡须)。接着,程序员扮演“老师”角色,用算法不断纠正它的错误(比如把橘猫错认成老虎时,提醒它“扣10分,注意看条纹”),AI就会调整大脑里的神经网络参数,让判断更精准。学成之后,AI就能“ ② ”了——当你问“这张图是猫吗?”,它会飞速计算耳朵形状、胡须长度等特征进行判定。AI其实不会“真思考”,它更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概率计算器”:当你说“你好聪明”,它只是快速翻查历史对话,如果发现73%的人接着会说“谢谢”,22%的人会发表情包,最终就会选择概率最高的回答。有趣的是,AI还会“ ③ ”——每次你点赞或纠正它的回答,它会默默地记下你的评价,下次就能给出更贴心的建议。
(AI编写。有删改)
【材料二】
①福州市鼓楼区作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依托DeepSeek(深度求索)模型,有力推动政务工作向智慧化、人性化转型。
②技术融合方面,DeepSeek与鼓楼智脑“10+N”数据资源体系紧密结合,通过对10万份文件、上亿字知识的海量学习,成功搭建20套分析预测模型和7项原生AI应用,大幅提升政务处理的智能化水平。
③便民服务领域,区政府门户网引入DeepSeek大模型,推出AI辅助阅读、信息推荐、语音朗读、网站翻译、搜索服务和政策解读等7大功能。这些功能全方位优化用户信息获取体验,显著提升网站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
④办公场景中,DeepSeek植入OA(办公自动化)系统后化身为智能助手。它能依据历史模板快速生成通知、报告等公文初稿,高效完成基础文书撰写;输入关键词即可在海量历史文件中实现秒级精准检索;将60%的文档处理工作交由AI,不仅使人为差错率降低90%,还能将办公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决策报告,真正践行“让数据跑腿,让干部聚力”的服务理念。
(摘编自《DeepSeek!强劲赋能“鼓楼智脑”迈入AI时代》。有删改)
10.把“偷偷补课”“狂刷题”“考试上岗”分别填入材料一中的横线处。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11.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说明顺序。
12.两个材料都涉及AI技术,但说明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子思①言苟变②于卫侯③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④。”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⑤,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⑥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⑦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释】①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思想家。②荷变:战国时卫国人。③卫侯:指卫慎公。④乘: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⑤官人:任人为官。⑥杞梓:指优质的木材。⑦干城:用来比喻捍卫国家的将士。于,盾牌。城,城墙。
1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中的“祗”同“只”,意为“只是”,与“止增笑耳”(《狼》)中的“止”意思相同。
B.“才美不外见”的“见”同“现”,意思是“表现”,与“东坡现右足”(《核舟记》)中的“现”意思相同。
C.“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用马鞭驱赶”的意思,与“出谋划策”中“策”的意思不同。
D.“故弗用也”中的“弗”是“不”的意思,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中“弗”的用法相同。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5.甲文中,千里马因食马者的“ ”而埋没。乙文中苟变因“ ”而不受卫侯重用,子思用“ ”作比喻说服了卫侯。(用原文语句填空)
16.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
七、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从“归来倚杖自叹息”到“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八、名著阅读
18.坚定的革命信仰是仁人志士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9.你认为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有何意义?请结合《〈说文解字〉第一》,谈谈你的认识。
九、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清晨,台阶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把被雨水冲洗得发亮的伞——是邻居奶奶听天气预报后悄悄放在这里的;翻开课本,一张泛黄的便利贴滑落,那是你因病请假时,同桌工整记下的课堂重点;晚自习后独自骑车回家,小区门口的路灯突然亮起,保安大叔从岗亭探出头对你微笑……这些生活里细碎的瞬间,像暗夜中的微光,初看毫不起眼,却在回忆时照亮心田。它们或许藏在某个角落,或许裹在一句唠叨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珍藏。
(1)请以《藏在_______里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班级将举办“青春成长分享会”,请你以“做自己的光”为主题,结合一次克服胆怯、突破自我的经历(如第一次演讲、主动帮助陌生人等),撰写一篇激励同龄人的演讲稿。
要求:①按照文体要求作文。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A
2.(1)shòu shí
(2)①竭 ②踊
(3)把“在行动上积极践行”和“在思想上增强意识”对调。
3.全校大部分学生是“低碳族”。(意思对即可)随着年级的增高,“低碳族”人数越来越多。(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我选图一。图案简单,通俗易懂,尤其适合道路两旁的宣传。自行车标志与禁机动车标志能迅速传递“鼓励骑行、低碳出行”的低碳生活理念,让人马上联想到“骑单车环保”“少开车”这些具体行动。
示例二:我选图二。图案对比鲜明,枯叶与绿叶、汽车与自行车作对比,直观展现低碳与非低碳出行的差异。“枯叶”警示问题,指出危害;“绿叶”告知具体怎么做,视觉冲击力强,确保宣传效果。
5. 海内存知己 并怡然自乐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白水绕东城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零落成泥碾作尘
6. 中甸(中甸的虎跳峡镇) 马帮 哈巴雪山 原始野性/不经雕琢、野性之美/阳刚之美 7.(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两词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变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2)通过“俯”和“仰”两个动作,生动写出作者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哈巴雪山的过程,突出雪山整体性的磅礴气势,传达出震撼与赞叹之情。 8.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至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9.示例:作者写上峡原本宽阔的江水挤进狭窄的山谷时,波涛汹涌澎湃,声势浩大,在山谷间回荡传响,地动山摇,具有阳刚之美。下峡的哈巴雪山大气磅礴,玉龙山和哈巴山对峙相望,巍峨壮观,雄伟壮阔,也给人阳刚之美。
10.①狂刷题 ②考试上岗 ③偷偷补课 使抽象的技术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说明的语言更有趣味性和亲和力。 11.逻辑顺序(或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作者先总说福州市鼓楼区依托DeepSeek模型有力推动政务工作向智慧化、人性化转型。接着从技术融合方面提升政务处理的智能化水平、便民服务领域提升网站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办公场景中降低人为差错率和工作效率三个方面介绍DeepSeek的巨大作用。 12.材料一重点说明AI的工作原理(或“学习过程”),通过“狂刷题、纠正错误、应用优化”的三步法,说明AI如何通过数据学习实现功能;材料二重点说明AI在政务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技术融合、便民服务、办公场景三个方面,展现DeepSeek模型对政务工作的智慧化改造。
13.B 14.日行千里的马(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15. 不知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人二鸡子 匠之用木 16.甲文强调统治者首先应该识别人才,还要能够重视人才,并重用人才。乙文强调用人时要能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不能因为某个不足之处就全盘否定其人。
17.从个人困境的无奈叹息转为舍己为人的崇高理想。诗人从面对茅屋被风吹破、群童抱茅的无力与辛酸,到甘愿牺牲个人安宁换取天下寒士温饱的博大胸怀,情感由个人困境的哀叹升华为对天下苍生的大爱。
18.示例:保尔家境贫寒,最初在车站食堂洗碗间工作,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的道路,不论在国内战争时期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他都英勇奋斗在一线,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也依然通过写作来参与革命事业。是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他不断克服苦难,奋勇向前,成为一名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19.示例:当下中学生阅读《经典常谈》,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学习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中华文化自豪感,以及可以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如《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汉字文化典籍,开启了按部首编排的汉字字典编排方法,收录了汉字形体的多种写法等,为我们了解、研究汉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20.例文一:
藏在旧藤椅里的爱
阳台角落的旧藤椅又被雨水打湿了。藤条间的缝隙里卡着几片枯叶,像藏了半季的光阴。我蹲下来拿抹布擦藤椅扶手时,指腹忽然触到一道磨得发亮的凹痕——那是奶奶生前总搁手腕的地方,粗粝的藤条在那里被磨出温润的弧度,像被岁月反复亲吻过。
小时候总爱缠奶奶坐在藤椅上讲故事。她的老花镜总滑到鼻尖,讲《白蛇传》里断桥相会时,手指会无意识地在扶手上划圈,竹藤被摩挲得越来越光滑,日子久了就磨出这道浅沟。有次我发高热,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奶奶把藤椅搬到床边,垫上厚厚的棉布褥子,抱着我坐在上面轻轻摇晃。藤条受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混着她哼的童谣,像小船在月光里漂荡,竟比退烧药还管用。我迷迷糊糊睁眼时,看见月光从纱窗漏进来,在她银白的鬓角上流动,她的睫毛上还沾着没擦干的汗珠。
后来我上了初中,晚自习要到十点才回家。每次推开院门,总见藤椅在廊下亮着盏小灯。奶奶说坐这儿纳鞋底能等我,可我分明看见她歪在椅背上打盹,手里的针线还别在布面上,线头垂下来,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有次我故意绕到屋后,看见她听见脚步声就慌忙坐直,揉着眼睛说“刚缝完一只鞋”,可竹篮里的鞋底针脚歪歪扭扭,显然是刚从梦里惊醒。藤椅旁的竹篮里,永远躺着个温在棉垫里的烤红薯,是她算着时间从灶膛里掏出来的,剥开焦皮时,热气里总混着灶灰的暖意。
去年秋天整理老屋,妈妈要把藤椅扔掉,说“都生霉了留着没用”。我摸着那道凹痕没说话,把它搬到了自己的阳台。昨夜下雨时,我又坐在藤椅上,忽然发现藤条间还留着淡淡的艾草香——那是奶奶每年端午都要晒在椅上的味道,她说能驱蚊虫,其实是怕我夏天坐藤椅被虫咬。风穿过藤椅的缝隙,像她又在轻轻哼着童谣,椅脚边的花盆里,不知何时冒出了株野菊,许是去年秋天从老屋带来的花籽。
原来有些爱从不会消失,它只是变成藤椅上的凹痕,变成艾草的余香,变成每个想起时,心头泛起的暖意。就像这株野菊,在无人留意的角落,悄悄长出新的春天。例文二:
做自己的光亲爱的同学们:
站在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攥着稿纸发抖的自己。当时班长突然请假,老师把“期中班会主持”的任务塞给我时,我盯着黑板上的日程表,感觉喉咙里像堵了团棉花。指尖把稿纸边缘捏出了褶皱,连带着“开场白”三个字都变得模糊。
那天晚自习,我躲在操场角落背稿子。风卷着落叶擦过跑道,把台词吹得七零八落,就像我乱成一团的心跳。有个词总念错,我攥着粉笔在墙上写了三十遍,直到指尖发白,粉笔灰嵌进指甲缝里。忽然听见身后有动静,回头看见体育委员抱着篮球站在路灯下。“你念‘砥砺前行’时,尾音会轻轻往上扬,挺好听的。”他抛来瓶矿泉水,瓶身上凝着的水珠落在我手背上,凉丝丝的,“我听你练半小时了,第二页第三段比刚才顺多了。”
班会当天,我攥着被手心汗浸湿的稿纸走上讲台。台下四十双眼睛亮得像星子,我突然想起墙上那三十个粉笔字,想起路灯下那句没头没脑的夸奖。开口时声音还是发颤,像被风吹动的琴弦,但当我念到“请大家分享进步心得”时,竟有人带头鼓起了掌。那掌声很轻,却像羽毛扫过心尖,让我突然不那么怕了。
最难忘的是自由发言环节。平时最安静的女生举手说:“我之前总怕说错话,但刚才看你攥着稿子的样子,突然觉得有点勇敢。”那天班会超时了十分钟,最后大家齐唱班歌时,我看见窗外的夕阳正落在每个人的肩膀上,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群正在生长的树。
后来有人问我,是不是天生就适合站在台上。其实不是的。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念错词时,台下同学眼里的鼓励;记得走下台时,手心的汗还没干,却觉得心里亮堂堂的,像揣着颗小太阳。
同学们,我们都曾是害怕犯错的小孩。但就像星星不必等月亮允许才发光,我们也不必等别人认可才勇敢。当你试着开口,当你敢举起手,当你在跌倒时自己站起来——你就已经是自己的光了。这束光或许微弱,却能照亮脚下的路,也能悄悄温暖身边的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