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据统计,唐代有242位公主,其中82位没有嫁出去。
这是为什么?宋朝也是这样吗?
皇帝的女儿也愁嫁?
课程目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三课时
宋徽宗初年,苏辙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卖掉了他开封近郊的一块地,共9400贯(约752万元左右),全让女儿带进了婆家。苏辙说他这是“破家嫁女”。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
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注:崔、卢指著名的门阀士族
交通便捷,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
占道经营,商业打破空间限制
夜间经营,商业打破时间限制
桥上摆摊
码头卸货
门前灯箱
货币需求大,铸造增加,后出现纸币
运钞推车
唐朝长安城 平面图
北宋汴京城 平面图
宋元时期,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元代,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
——摘编自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等
【活动】有学者认为, “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请结合所学,评析此观点。
【活动】结合课本和提示,制作并展示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知识卡片
朝代 成就
宋朝 耕作技术:
经济结构:
辽夏 金元 边疆开发:
内地植棉:
技术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农耕文明扩展
纺织业发展
部门 成就
纺织业
制瓷业
冶金业
印刷业
部门众多
技术精湛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江南得到开发
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
①经济上依赖南方;②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
南方超过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②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
③开辟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书院是古代民间的教育机构。比较唐代、宋代书院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各地的书院
数量),由此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
A.宋代书院的分布范围趋于平衡 B.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日趋一致
C.文化教育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 D.书院的制度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南粮(赋)北运、文化重心南移、改变朝廷科考政策(南北分卷制度)、
C
(宋)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事,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朱彧《萍洲可谈》
注:过省士人,指科举中通过省级考试的士子
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背景
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家境贫寒,断齑画粥
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
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
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唐代有369名宰相,出自98个家族,也就是说他们中的有些人是同一个家族出身的;宋代有134名宰相,出自126个家族,相对来说,不容易靠世代之间的承继来成为当时统治阶层的重要人物。宋代的宰相很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从不同的背景晋升到官僚高层。
——邓小南《新型士人的问世》
门第观念淡化:取士不问家世
材料6: 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
——《唐律疏议》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此人卖田的契约合法吗?
折射了宋朝什么社会现象?
国家对社会控制松弛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探究】结合课本和所学,简述宋朝社会变动的原因。
③政治: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阶层逐渐衰亡,科举制度的完善。
④文化: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
⑤科技: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
①经济: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尤其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政策:政府“不抑兼并”,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政府对民众人身控制的松弛,农民与地主契约关系的发展,使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得到提高。
朝代 隋唐 两宋
统治年限 326 319
节妇数 32 152
烈女数 29 122
节烈合计 61 274
注: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记载,唐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
【思考】结合课本和所学,简述宋朝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1:今之学者有三弊:一溺于文章,二牵于训诂,三惑于异端。
——《二程遗书》卷十八
材料2:呜呼!礼乐之意不传久矣。天下言养生修性者,归于浮屠、老子而已。
——王安石《礼乐论》
材料3: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天理几乎其灭矣。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4: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旧有的阐释经书字句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佛、道盛行,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五代以来,传统社会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伦理道德
▲ 张载“横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丹心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欧阳修“醉翁”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服务现实、重建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熹《朱文公文集》
材料2:人伦者,天理也。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理)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4: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熹《朱子语类》
理的表现
社会:“三纲五常”,人身:人性
宇宙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即“天理”
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道德修己克服过度的欲望),以求圣人境界。
方法论:“格物致知”,探究万物,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理学论证了封建纲常的合理性与永恒性,适应了统治需要,受到官方推崇。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吸收了佛、道因素,更加思辨化和哲学化;
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如何复兴儒学?概括理学的特点?
“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宋代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意识,范仲淹、欧阳修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宋·苏轼《寒食帖》局部
元·杂剧演出壁画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局部
说书人
宋·沈括《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王祯《农书》
农业技术与工具
【活动】结合课前预习和导学案表格,组内交流宋元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
课后作业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英)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中)
必做:请结合本课所学,说明学者们钟爱宋朝的原因
选做:以思维导图形式简要梳理本单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