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 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17:2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专题复习 金属和金材料
课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一些共同物理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进一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会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通过独立思考、辨析问题、讨论交流、结果展示准确的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内在联系,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4.通过了解金属材料的用途,体会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验设计提出自己的见解,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5.通过实际典例分析,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学会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揭示某些规律。6.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增强责任心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复习重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复习难点: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包括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如何设计实验用这些性质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是难点,所以通过典例分析逐一突破,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应用。
教材分析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的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设计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自学、讨论、对比、归纳的方法层层引导学生复习,夯实了基础,拓展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兴趣,提升了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归纳、总结
微能力点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6.技术支持下的课堂讲授A5.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导入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观看微视频“一块铁矿石的旅行”。思考问题:铁矿石在旅程中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引出课题板书《第八单元专题复习 金属和金属材料》展示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常见的矿石种类以及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理解其化学性质,进一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会设计比较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探究方案。3、了解金属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提高节约金属资源的意识。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的物质观念。5、通过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对金属活动性的些规律判断以及对日常生活有关知识的解释,学会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揭示某 【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难点】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学生阅读 从视频入手,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融合在“一块铁矿石的旅行”中,从而引领孩子进入复习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任务
环节一展示旅程明确重点 课件展示旅程:1、学生自主挖掘知识点(旅程)2、课件展示3、解读知识内在联系 1、自主挖掘2、展示、点评 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挖掘知识点,完善知识内在联试,形成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环节二课堂探究拓展提升环节三自我检测交流成果 探究之旅第一站:千锤百炼 点石成金——铁的冶炼1、铁矿石的家族成员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矿石?2、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1)请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将第③步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用右图表示:①实验时应先通 ,后 ,目的是防止 ;②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是 , 。③实验中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④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 (请写一物质的化式)。⑤该实验中得到的产物与工业炼铁的产物的区别是 。探究之旅第二站:金属世界 奥秘无穷(一)流光溢彩 应用无限——金属的应用2008年咱们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举世瞩目的奥运圣火传递的“祥云火炬”是否还在你的脑海萦绕?如果让你来当“祥云火炬”的设计者,你会如何选材、进行制作呢?(1)选材:制作火炬的金属可选用 合金(选填“铝”、“铁”或“银”),不选其他两种金属的原因是 ;(2)制作流程:“祥云”图象是如何在金属材料上显现出来的 (二)兄弟竞技 强弱有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为了验证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实验桌上提供了铁丝、铝丝、铜丝、稀盐酸、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亚铁溶液,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金属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提示学生注意:先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可用语言叙述,也可画图),再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进行验证探究之旅第三站:生锈防护 延年益寿——金属的生锈和防护小铁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风吹雨淋,逐渐被腐蚀,金属锈蚀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我们要缓解锈蚀,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呢?先解决下面的问题,然后思考:小海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中发现一种 “双吸剂”铁粉,可以起到干燥和保鲜的作用,原因: ,而且由于铁锈具有 的结构,使更多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地防止食品变质。【反思】1.请总结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防止金属制品生锈?【课堂小结】---感悟收获【探究性学习作业】这是我校操场的铁栅栏,是铁条焊接在一起的,虽然做了防锈处理,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会生锈,为了使它有比较长的使用寿命,需要再次对生锈地方采取防锈措施。 你的假设:铁栅栏生锈的原因 、 、 。你的方案: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下列措施。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两位同学上黑板书写,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完成。完成后其他同学上黑板批阅座位上的同学互换批阅运用已有知识,先自己思考完成,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展示结果,组间纠错。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出方案之后再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最后展示成果,并总结规律。1、独立思考2、组内讨论3、组间交流4、展示结果5、学以致用1、实地调查2、提出方案3、交流讨论4、形成解决预案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考点,反应的条件、气体符号、配平易掉,通过练习,要学生细心,有耐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是:1、任何判断金属的活泼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利用。通过两个典例分析将重点知识进行串联,得出规律,学以致用。通过讨论体现团队精神。促进了生生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提升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后的学以致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初中化学《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复习,深感培养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角色扮演入手,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依据和金属活动顺序。在复习过程中,注重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学有所得。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并且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着重注重了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学习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根据复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选择复习课恰当的教学模式(总(知识导学图—旅程图呈现)----分(各个知识点复习与训练)-----总(知识梳理)),教学策略运用实验法、讨论法、辩证法、对比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综合运用,针对每个知识点教师给予学法指导,很好地解决复习课中的重点与难点,顺利地落实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中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始终是教学中的热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因此该节复习课,我注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题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提高解题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其中的原理并能运用自如。3、重视实验题型的训练,促进学生理解与巩固化学概念。 基于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复习课中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题型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从而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该节课中我有意加强该方面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地引导学生理解与巩固化学基本概念。4、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单一的讲解。 教师要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单一的讲解和流水式复习。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把单元复习与模块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优势。复习要做到专题化、系统化。复习课要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启发学生总结解题方法,让学生会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5、精选例题并科学讲评,优化复习效果。 选编优质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复习与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该节课上,我精选例题,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并在讲评时,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真正能从应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学生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优化复习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能充分调动学生,保证了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创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等,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系统更广,提高了学习效率。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