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协调发展(教学课件,共22张PPT+2份嵌入视频)-2026届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高三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海协调发展(教学课件,共22张PPT+2份嵌入视频)-2026届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高三二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18: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海协调发展
攻新技:看青岛人海协调,智领深蓝
胶东经略,向海图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3.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材料,了解近海养殖的生态危害,对比说明现代海洋牧场养殖如何
体现人海协调发展(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通过资料调查,了解灵山岛的生态保护的措施,分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
联系(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3.通过图文材料认识青岛港,分析港口的区位条件,并能说出港口与城市发展
的联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01.
一条鱼的跃迁
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一条鱼的跃迁——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材料一:大黄鱼生长于水温18-25℃的海域,>28℃时摄食减少,<10℃时停止生长,常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
材料二:传统海水养殖方式为固定网箱,高密度投饵。固定网箱密集分布于海岸5公里内,水深较浅依赖自然水流交换。高密度投饵:人工投喂幼杂鱼或配合饲料,残饵堆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指出大黄鱼传统近海网箱养殖方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传统养殖方式如何体现“人地矛盾”?
2、针对传统养殖的弊端,现代海洋牧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人海协调”?请完成表格对比说明。
一条鱼的跃迁——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体现的人地矛盾:
人类活动受自然环境制约:水温波动限制养殖周期和成活率。
人为加剧:高密度、不合理养殖超越环境承载力,引发海洋环境问题,养殖受影响。
水温>28℃(夏季)
大黄鱼
摄食减少
大黄鱼
生长缓慢
固定网箱密集且水浅
流水自然交换少
近岸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危害
大黄鱼成活率低
养殖周期拉长,产量降低
1、分析传统近海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主要风险,说明这些风险如何体现“人地矛盾”?
一条鱼的跃迁——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2、针对传统养殖的弊端,现代海洋牧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人海协调”?请对比说明。
困境类型 传统养殖做法 现代海洋牧场解决方案 人地协调性体现
温度限制 忍受夏季高温损失 国信1号工船 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适应自然规律
空间污染 近岸固定网箱 离岸深水网箱(距岸≥20海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人工投饵污染 多营养层级养殖(IMTA) 模拟自然生态循环
冬季停东海,夏季迁黄海避高温
远海自净能力强,远离陆源污染
生态破坏
一条鱼的跃迁——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一条鱼的跃迁——科技重塑“蓝色粮仓”
02.
一座岛的蝶变
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随着工业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进入胶州湾,致使胶州湾的环境质量恶化,湾东部滩涂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胶州湾东岸的市区直接入海的下水道,河口有20余处,是市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入海通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进入胶州湾的工业废水约为7300万吨,生活污水约为1560万吨,倾倒各种工业垃圾约为29.43万吨,生活垃圾33万吨,煤渣38万吨,这些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污染物质,造成胶州湾水质连年下降。
2018年5月
选自青岛市情网
一座岛的蝶变——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2012年 生态修复前
2022年 生态修复后
一座岛的蝶变——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拆除养殖网箱140个,恢复滩涂3.7公顷。

清除放牧山羊2000只,退耕还林3500亩。

安装太阳能路灯209盏、光伏板300㎡,年发电9万度。
这十年间灵山岛做了哪些改变?
2021 年的最后一天,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文件——《温室气体核查 陈述》。这份出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的文件认为,保护区 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5668 吨二氧化碳当量,因森林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 7001 吨二氧化碳当量,年自主负碳 1333 吨二氧化碳当量。
碳汇交易收入:21.5万元/年
“灵山岛海参”品牌溢价:价格提升40%
高端民宿160家,年均入住率75%



分析灵山岛的生态修复措施如何转化为经济收益?
一座岛的蝶变——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水质提升
海参品质改善
品牌溢价升高
退牧还林退耕还林
森林覆盖率提高
碳汇交易收入增加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促进
拆除养殖
网箱
光伏发电
岛上空气清新
游客数量增加
民宿价格提高
分析灵山岛的生态修复措施如何转化为经济收益?
负碳海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座岛的蝶变——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负碳海岛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
从全国首个自主负碳海岛,到入围 2022 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近几年,灵山岛的绿色低碳之路一直在继续,减碳之路一直在深入。
一座岛的蝶变——生态激活“金山银山”
03.
一湾港的扬帆
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山东港口青岛港是世界第4大港口,2024年年吞吐量达7.1亿吨,且是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也是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码头。
青岛港业务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截至2023年,青岛港拥有世界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45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4万标准箱船舶的集装箱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22.7万吨级邮轮的专用码头和世界一流的国际邮轮客运中心。
一湾港的扬帆——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分析青岛港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体现 。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位于胶州湾内,三面环陆,水域宽阔且较深(天然深水港),风浪小、避风条件好;
②基岩海岸,岸线曲折,水深条件好,且不易淤积,利于大型船舶停靠和港口航道的维护;
③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一般不封冻(受黄海暖流影响),可全年通航,且受台风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一湾港的扬帆——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分析青岛港地理位置优越性的体现 。
2、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①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②以山东和环渤海等地区地区为依托,经济腹地广阔;
③陆路交通便捷,高效连接港口与内陆腹地,集疏运条件发达;
④青岛市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实力雄厚,有强大的城市依托,为港口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物流服务等支撑;
⑤国家战略支持。
一湾港的扬帆——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材料一: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从2018年的5.4亿吨增至2022年的6.58亿吨,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9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世界纪录,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达到60.18自然箱/小时,是全球自动化码头平均效率的两倍以上;2022 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年新增28条航线,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新增5条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新增5个内陆港,海铁联运箱量完成190万标箱,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材料二:“港”是城市发展的桥梁。港口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越来越成为青岛对外交流合作的坚固纽带。港口能级的提升,带来的不仅是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畅通,更是一个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崛地而起。粮食、原油等7大类货种融资业务相继落地青岛港,融资超45亿元;外贸原油国际中转、保税原油出口、船供油期货交割等新业态,激发青岛由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变。“城”是港口发展的依托。立于港口,青岛不断引进新业态,加快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地港向贸易港、枢纽港升级,打造集生产、经营、航运、商贸、金融、信息等综合航运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港城融合、产城互兴。
——青岛日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港的升级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湾港的扬帆——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岛港的升级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高效的自动化码头
港口吞吐量提升
临港产业、航运贸易、金融交易、信息服务等产业聚集
航线数量增加
城市经济发展
促进
①高效的自动化码头和航线数量的增加,使港口吞吐量提升;
②港口吞吐量大吸引相关的临港产业、航运贸易、金融交易以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在青岛集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提升;
③ 城市经济发展和服务功能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港口升级,利于港城融合发展。
一湾港的扬帆——枢纽驱动“深蓝都会”
目前,青岛聚集了全国 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 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中的 20 个行业在青岛都有布局,且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有 6 个,过百亿元的有 8 个,尤其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水淡化等方面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深海科研: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三龙聚 首”并不断升级。
科技智领深蓝
课堂总结
蓝色牧场
粮食安全筑基
负碳海岛
港口升级
生态修复破茧
港口驱动升级
科技助力
科技助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