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古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古诗两首》(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5:29:3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两首》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题西林壁》是(  )文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画家(  )写的,他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游山西村》是(  )诗人(  )写的,他号(  )。
二、辨字组词。
腊( ) 侧( ) 复( ) 莫( )
蜡( ) 测( ) 夏( ) 漠( )
三、反义词我会写。  
真——(  ) 无——(  ) 高——(  ) 明——(  )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缘:①缘分;②因为,为了;③缘故。
1.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批评我。( )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3.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
五、将诗句补充完整。
1.举头________________,低头________________。
2.飞流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九天。
3.王师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____________。
4.不识庐山____________,只缘身在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疑无路,柳暗花明____________。
六、解释词语。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重水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游山西村》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21教育网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古诗两首》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宋 苏轼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2.南宋 陆游 放翁
二、辨字组词。
腊月 一侧 复习 莫来
蜡肉 测量 夏天 沙漠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腊和腊”。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复和夏”。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侧和测”,“漠和莫”。
三、反义词我会写。   
假 有 低 暗
解析:词语不在具体的语境中时,解释有多种,反义词也可以有多种。如:“高”的反义词还可以为“矮”21cnjy.com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③ 2.② 3.①
解析:把选项注释带到原句中可以选出答案。
五、将诗句补充完整。
1.望明月 思故乡2.三千尺 疑是银河3.北定中原日 告乃翁4.真面目 此山中5.山重水复 又一村21·cn·jy·com
解析:三首诗分别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李白《静夜思》,李白《望庐山瀑布》,陆游《示儿》以及本课所学的两首诗的千古名句。古诗要联系归类识记,并反复去复习。www.21-cn-jy.com
六、解释词语。
题:书写,题写。
缘:因为。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解析: “缘”在现代汉语里常见的意思是缘分,在古代汉语里常做“因为,为了”解释,这点要注意。
七、阅读。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常比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4. C
解析:1.学习古诗,可以联系去记忆,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首可以同为田园诗歌。3.同时也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气馁,坚持下去说不定就会走出困境,绝处逢生。4.很明显,C选项“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是错误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腊、浑、豚”3个生字;会写“莫、疑”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诗;并默写《题西林壁》。
3.理清两首诗的意思及所蕴含道理,并能根据内容体会作者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读和思的基础上回顾运用学古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诗的内容,思考富有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诗句。
【教学方法】
想象法、结合注释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学习过很多的古诗,你能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展示给大家吗?
生展示背诵古诗,师适时点评鼓励。
2.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首诗歌。(板书课题:5.古诗两首)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题西林壁》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你都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呢?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看看,作者又看到了哪些风景?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21教育网
(一)读诗句
1.听课件朗读,生轻声跟读,注意划分停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师指导学生朗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3.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4.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
1.介绍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21cnjy.com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题材广泛,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来源:21cnj*y.co*m】
2.了解写作背景。
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108 ( http: / / www.21cnjy.com )4年,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3.小结:只有了解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才能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解诗题
“题西林壁”中的“题”的意思为“书写、题写”,“西林”即西林寺,在江西庐山。诗题意思是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诗文。【出处:21教育名师】
(4)明诗意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识:认识、知道。
面目:面貌、相貌。
缘:因为,由于。
3.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版权所有:21教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4.把整首诗连起来解释,全班读一读。
(五)悟诗情
1.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庐山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自己感受,即借景说理。)
2.从前两句中找出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低)
3.让我们一起欣赏雄奇壮观的庐山。(出示庐山风景图片)
4.读后两句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因为作者在庐山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带有片面性。)
5.后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一下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摆脱主观成见,从不同方面更全面的去分析了解。)
6.是啊,难得诗人有如此思考,写下了这流传千古的名句。
7.拓展交流:学完这两句诗后,你如何更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去认识你身边的人呢?结合具体例子说说你的想法吧。(提示:例如要全面认识一个同学,要看他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不能以偏概全……)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自由读、分组读、展示读……
(六)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小结:学完本课,不仅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了解了庐山美丽的风景,还让我们明白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懂得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摆脱主观成见,从不同方面更全面的去分析了解”的道理。
三、学习《游山西村》
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一)读诗句
1.听课件朗读,生轻声跟读,注意划分停顿。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腊肉、浑浊、河豚”。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
1.介绍陆游。
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他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诗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主要代表作品有《示儿》《书愤》《卜算子 咏梅》。21·cn·jy·com
2.了解写作背景。
诗人任隆兴府通判时,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解诗题
从《游山西村》这个题目不难看出这是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山西村”这个地方游玩时写下的诗歌,游玩肯定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或惊喜,或快乐,或畅快,或兴奋……陆游在这首诗里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哲理思考。www-2-1-cnjy-com
(四)明诗意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3.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21*cnjy*com
4.把整首诗连起来解释,全班读一读。
(五)悟诗情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想想“莫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足”又说明了什么呢?(“莫笑”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的盛情。)
2.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前两句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乐的景象和乡间的风俗,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后两句写景的诗句描绘了山村怎样的风光呢?结合原句发挥想象说一说吧。(描绘了绿树成阴、山花烂漫、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21*cnjy*com
4.是啊,看起来无路可走,可在柳暗花明中我们又有新的发现。人生很多的事情也是如此:在困境中充满希望,便会绝处逢生。
5.你能用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提示:例如考试遇到难题时苦思闷想,从未放弃,突然茅塞顿开,找出解题方法……)
6.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思考,喜爱恬淡自然的自由生活。)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自由读、分组读、展示读……
(六)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小结: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哲理:困境中要充满希望,就一定会绝处逢生。2-1-c-n-j-y
四、课堂总结
这两首诗寄情于景,成为千古佳作。《题西林壁》借景喻理,以理服人;《游山西村》写景中蕴含人生哲理,委婉别致,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2·1·c·n·j·y
五、课堂练习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中有两组反义词,分别是远和近,高和低。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21·世纪*教育网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板书设计】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写景、明理
游山西村:叙事、写景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课文通过两首诗,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庐山雄奇壮观图和山村淳朴民风图,让我们领略风景的同时感悟了深刻道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古诗词的教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因此在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时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按“读诗词、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五步去走的,思路上较清晰。同时,了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说一说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诗句,教学中如果加入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或许效果会更好。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
古诗两首
激趣导入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展示给大家吧!
初读感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诗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苏轼的词题材广泛,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初读感知
知作者
精读感悟
题西林壁
西林:西林寺。
题:书写、题写。
诗题意思是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诗文。
解诗题
明诗意
横看:从正面看。
侧:从侧面看。
识:认识、知道。
面目:面貌、相貌。
缘:因为,由于。
精读感悟
明诗意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精读感悟
明诗意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精读感悟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
精读感悟
悟诗情
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庐山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自己感受,即借景说理。
从前两句中找出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精读感悟
横、侧、远、近、高、低
美丽庐山
精读感悟
作者为什么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
精读感悟
因为作者在庐山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局部,带有片面性。
后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精读感悟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摆脱主观成见,从不同方面更全面的去分析了解。
提示:例如要全面认识一个同学,要看他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不能以偏概全……
精读感悟
学完这两句诗后,你如何更全面的去认识你身边的人呢?结合具体例子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完本课,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庐山美丽的风景,还让我们明白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懂得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摆脱主观成见,从不同方面更全面的去分析了解”的道理。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
精读感悟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初读感知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诗句

腊肉
hún
浑浊
tún
河豚
初读感知
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新。修辞炼句精致工整,在律诗绝句中善于组织对偶,浑然一体,别开生面。主要代表作品有《示儿》《书愤》《卜算子 咏梅》。
初读感知
知作者
精读感悟
游山西村
从这个题目不难看出这是作者在“山西村”这个地方游玩时写下的诗歌,游玩肯定蕴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或惊喜,或快乐,或畅快,或兴奋……陆游在这首诗里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哲理思考。
解诗题
明诗意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浑:浑浊。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疑:以为、怀疑。
精读感悟
明诗意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精读感悟
明诗意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精读感悟
“莫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足”又说明了什么呢?
精读感悟
悟诗情
“莫笑”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的盛情。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精读感悟
前两句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乐的景象和乡间的风俗,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
后两句写景的诗句描绘了山村怎样的风光呢?结合原句发挥想象说一说吧。
描绘了绿树成阴、山花烂漫、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
精读感悟
后两句带给我们哪些人生哲理?
精读感悟
在困境中充满希望,便会绝处逢生。
提示:例如考试遇到难题时苦思闷想,从未放弃,突然茅塞顿开,找出解题方法……
精读感悟
你能用生活或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精读感悟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思考,喜爱恬淡自然的自由生活。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人生哲理:困境中要充满希望,就一定会绝处逢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精读感悟
课堂总结
这两首诗寄情于景,成为千古佳作。《题西林壁》借景喻理,以理服人;
《游山西村》写景中蕴含人生哲理,委婉别致,千百年来被人广泛引用。
精读感悟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中有两组反义词,分别是( ),( )。
课堂练习

高和低
苏轼
远和近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字务观,号( ),( )著名诗人。其中( ),( )一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放翁
山重水复疑无路
宋代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业布置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写景、明理
游山西村:叙事、写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