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第九中学(复读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英语试卷(含音频)一、单选题
1.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核生物体内也可能存在“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发挥作用
B.“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环状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8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C.“分子伴侣”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
D.蛋白质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一定不可逆转
2.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超大型功能性细胞外囊泡—Blebbisome,该囊泡从母细胞脱离后仍保持自主运动能力,可摄取细胞外囊泡,也能释放内部的囊泡。Blebbisome内既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器,也有细胞骨架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Blebbisome膜的基本支架,是摄取和释放囊泡的结构基础
B.Blebbisome摄取细胞外囊泡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Blebbisome含蛋白质、RNA等,其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Blebbisome保持自主运动能力与线粒体和细胞骨架有关
3.生物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需要消耗甲阶段产生的 NADH
B.柠檬酸循环是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 O2的直接参与
C.图中乙阶段所需要的[H]来自H 与氧化型辅酶Ⅱ的结合
D.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消耗的O2小于产生的CO2量
4.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非转基因、快速、可控的“鸡尾酒”细胞重编程方法,能够将人的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具有全能性的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8CL细胞,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多能干细胞转化为8CL细胞要经过细胞分化过程
B.由于8CL细胞未分化,因此细胞内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多能干细胞转化为8CL细胞的事实,说明该多能干细胞具有全能性
D.该研究的成功说明高等动物体细胞的分化在体外特定条件下也是可逆的
5.气孔由保卫细胞组成,当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从而使气孔开放。如图是保卫细胞与土壤溶液及液泡与细胞质基质的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ATPase主要体现了蛋白质的识别和运输功能
B.K 进入保卫细胞的动力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C.CO2由细胞质进入液泡需要PEP羧化酶协助
D.可溶性糖进入液泡,使液泡的吸水能力提高
6.孟德尔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
B.孟德尔提出了F3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假说
C.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依据提出的假说,推理出测交实验的结果,属于实验验证
D.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进行了杂交、正反交和自交实验
7.分裂过程中调控蛋白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而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如图表示卵原细胞中MPF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双亲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都与CD、FG段有关
B.抑制MPF的合成或降解,均可阻滞细胞分裂进程
C.图中CD和EF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可能会相等
D.FG段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于该卵原细胞
8.某二倍体生物(2n=4)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如图甲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乙。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位于图乙1时期,其为初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乙的3时期一个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C.若甲细胞中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未分离,则可能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配子
D.若性原细胞4条染色体均被32P标记且甲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有标记,则该性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3次
9.将相同数量的高茎(Aa)和矮茎(aa)豌豆间行种植在试验田1,另将相同数量的高茎(Bb)和矮茎(bb)玉米间行种植在试验田2,在正常自然条件下,试验田1、2中子一代的高茎与矮茎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7:9、7:9 B.3:5、1:1
C.3:5、7:9 D.3:5、9:7
10.下图为白花三叶草叶片细胞内氰化物代谢途径,欲探究控制氰化物合成的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现用两种叶片不含氰的白花三叶草杂交,F1叶片中均含氰,F1自交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叶片细胞中的D、H基因都表达才能产生氰化物
B.推测F2叶片不含氰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7或1/4
C.推测F2中叶片含氰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1种或4种
D.若F2中含氰个体占9/16,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1.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为了判断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及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及致死现象),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对性状的雌雄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若后代只有一种表型,则不能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
B.一对表型不同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都相同,则基因A、a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C.选用表型不同的雌雄果蝇正反交可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
D.纯合的直毛雌果蝇和非直毛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都为直毛,则可判断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12.果蝇的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雄果蝇均为白眼
B.F2白眼雄果蝇的白眼基因来自F 中的父方
C.F2正常翅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
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13.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二、多选题
14.底物A(一种蛋白质)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可发生磷酸化:ATP 分子某一个磷酸基团脱离下来并与底物A相结合。其在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DP-GLO可用于检测蛋白激酶活性,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底物 A 在蛋白激酶作用下发生磷酸化的过程属于放能反应
B.底物 A发生磷酸化后,其空间结构和活性不会改变
C.在步骤2之前需将所有剩余的ATP 消耗掉,以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D.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荧光素接受 ATP 提供的能量后即可发出荧光
15.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皮肤正常(正常蚕)和皮肤透明(油蚕)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未知(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表实验,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
组合 亲本 F1的表型及比例
组合一 正常蚕(♂)×油蚕(♀) 全部为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油蚕(♀):正常蚕(♂)=1:1:2
A.由组合一可推知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的位置
B.由组合二可推知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皮肤透明为隐性性状
C.若要根据子代皮肤表型判断其性别,可选择雄性油蚕和组合二亲本中的雌性正常蚕进行交配
D.若组合二亲本中带有r的雄配子致死,则F1的表型全部为雌性正常蚕
16.下图家族中的甲、乙两种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已知Ⅱ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孩子,从优生优育角度建议生女孩
B.Ⅰ1和Ⅰ2生一个女孩,两病都不患的概率是3/8
C.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aaXBXb或1/2aaXBXB
D.Ⅱ3和Ⅱ4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4
三、解答题
17.无土栽培黄瓜,培养基中要添加适量的Mg2+。研究人员用含不同浓度的Mg2+(甲组适量Mg2+、乙组过量Mg2+、丙组缺少Mg2+)培养基培养黄瓜,测定开花结果期的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单位:mg·g-1)及光合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如图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和处理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叶绿素b 叶绿素a/b
甲 2.159 0.539 0.421 2.698 4.005
乙 2.259 0.548 0.363 2.807 4.125
丙 1.746 0.406 0.353 2.152 4.301
(1)黄瓜叶片光合色素中含有镁的是 ,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 ,H+与NADP+结合形成NADPH过程中还需要电子,电子最终来源于 。
(2)分析题表数据,与甲组相比,丙组叶绿素a/b的值增大的原因是 。四种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其意义是 。
(3)图1中,丙组的净光合速率小于甲、乙组的原因是 ,限制丙组11:00~13:00时间段内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填“是”或“不是”)气孔因素。
(4)图1中,在乙组处理条件下,黄瓜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结合图2信息,分析该时间段黄瓜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
18.“铜死亡”是一种依赖于铜的细胞死亡方式。研究中发现铜作用的部分过程如图,其中FDX1和DLAT都是特定的功能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铜参与细胞内多种反应,属于 元素。需通过膜上铜转运蛋白转运至细胞内,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2)细胞过量吸收不仅会使脂酰化DLAT功能丧失,还会导致细胞线粒体发生明显肿胀,线粒体嵴出现断裂甚至消失,使有氧呼吸 (填具体阶段)无法进行,从而出现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死亡。
(3)从上述研究可推测这种细胞死亡 (填“属于”或“不属于”)程序性死亡,理由是 。
(4)提高细胞膜上铜转运蛋白的活性和数量可促进“铜死亡”,结合图中信息提出肿瘤治疗的其他可行性措施: (答出一点)。
19.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小鼠某器官内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②中有 个四分体,④表示的细胞名称是 ,该细胞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2)图1细胞②揭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 ;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可继续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
(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染色体的正常排列和分离与两种黏连复合蛋白REC8和RAD21L有关,如图2所示。RAD21L在 (填时期)之前发生分离才能保证减数分裂正常进行。
(4)图3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可表示 (填“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5)若该雌性动物某卵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
20.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 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 (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 ;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 。
21.某XY型动物的体色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a控制有关色素的合成,基因B/b影响基因A/a的表达,且基因b纯合时基因A不表达,基因B无此效应。现让两个白色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 定律,判断依据是 。
(2)完全显性是指杂合子表现出与显性纯合予完全相同的表型;而不完全显性是指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表型之间。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基因A/a决定的该动物体色的遗传属于 (填“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依据是 。
(3)其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 (填“A/a”或“B/b”),亲本的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 ,F2中红色雄性个体与白色雌性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 。
(4)随机选取一只F2黄色雌性个体,欲判断其基因型,请以F2中动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D
6.C
7.C
8.D
9.C
10.B
11.C
12.C
13.D
14.ABD
15.ABD
16.BCD
17.(1) 叶绿素 H+和氧气 水
(2) 缺Mg2+抑制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叶绿素b合成减少幅度相对于叶绿素a合成减少幅度大 可见光吸收范围拓宽,增加可见光利用效率
(3) 丙组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反应减慢 不是
(4)中午时黄瓜叶片气孔导度降低,进入叶肉细胞中的CO2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使黄瓜净光合速率下降
18.(1) 微量/必需 控制物质进出
(2)第三阶段/第二、三阶段
(3) 不属于 该种死亡方式是由铜离子导致的蛋白毒性应激反应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死亡,应属于细胞坏死
(4)增加肿瘤细胞中FDX1蛋白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中FDX1基因表达或开发抑制肿瘤细胞中DLAT脂酰化的药物
19.(1) 0 (第一)极体 大于
(2)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3)减数分裂I后期
(4)减数分裂
(5)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在着丝粒分裂后移向细胞同一极,都进入到卵细胞中
20.(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病,且其父亲Ⅱ1为正常人,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异常
(2) 2 Ⅱ4
(3) 4 2/459
(4) 能行使转运C1-的功能,杂合子表型正常
患(乙)病
21.(1) 自由组合 F1雄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红色:黄色:白色=3:6:7
(2) 不完全显性 F2雌性个体中出现红色、黄色、白色三种表型
(3) A/a aaXBXB、AAXbY 1/8
(4) 让该只黄色雌性个体与F2红色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若子代不出现白色个体,则其基因型为AaXBXB;若子代出现白色个体,则其基因型为AaXB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