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课时练习 解析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烟
【分析】
A.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回答判断;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
C.根据Cu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回答;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
【解答】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出现白雾,故A正确;
B.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棕褐色的氯化铁,可发出棕褐色的烟,故B正确;
C.Cu在氯气中行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生成氯化铜,故C正确;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固体,所以产生白烟,故D错误;
故选D.
【答案】D
2.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12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分析】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具有弱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以及不稳定性,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
【解答】
A.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为弱酸,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故A错误;
B.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故B正确;
C.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氧气,故C错误;
D.HClO不稳定,分解生成HCl,溶液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3.鉴别NaCl、NaBr、NaI可以采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碘化钾淀粉溶液
C.溴水、苯 D.氯水、CCl4
【分析】鉴别NaCl、NaBr、NaI,可根据阴离子的性质不同以及氧化性强弱Cl2>Br2>I2判断反应的可能性进行检验.
【解答】
A.加入碘水、淀粉溶液,因碘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碘化钾淀粉溶液,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加入溴水,不能鉴别NaCl、NaBr,故C错误;
D.加入氯水,可生成Br2和I2,溶液四氯化碳的颜色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MnO2+4HCl(浓)Mn2++2 Cl﹣+Cl2↑+2H2O
B.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H2O
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Cl﹣+2H++ClO﹣
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SiO32﹣+2CO2+2H2O═H2SiO3↓+2HCO
【分析】
A.盐酸完全电离;
B.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
C.HClO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D.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
【解答】
A.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反应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A错误;
B.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B错误;
C.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H2O?Cl﹣+H++HClO,故C错误;
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反应为SiO32﹣+2CO2+2H2O═H2SiO3↓+2HCO3﹣,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分析】
A.碘易溶于水酒精,不能用分液发生分离;
B.氯气和HCl都能与NaOH反应;
C.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温度稍低时二者又反应生成氯化铵;
D.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解答】
A.碘易溶于水酒精,不能用分液发生分离,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氯气和HCl都能与NaOH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B错误;
C.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温度稍低时二者又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室应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故C错误;
D.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D
6.向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表中各项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试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32﹣+2H+═H2O+CO2↑
D
FeCl2和KSCN溶液
有红色沉淀生成
2Fe2++Cl2═2Fe3++2Cl﹣
【分析】
A.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B.向氯水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裉色;
C.碳酸钙是难溶物;
D.硫氰化铁不是沉淀.
【解答】
A.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故A正确;
B.向氯水中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裉色,说明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故B错误;
C.碳酸钙是难溶物,所以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H2O+CO2↑+Ca2+,故C错误;
D.硫氰化铁不是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B.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高温下焦炭和氧化铁直接作用炼出铁
D.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分析】
A.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B.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以获得金属铁;
D.溴元素在海水中以Br﹣中存在.
【解答】
A.钠离子是水溶液中不放电,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应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冶炼钠,故A错误;
B、焦炭高温还原二氧化硅制备粗硅,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故B正确;
C、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以获得金属铁,即Fe2O3+3CO2Fe+3CO2,故C错误;
D、溴元素在海水中以Br﹣中存在,故要提取溴单质,需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8.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SO3通入BaCl2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 D.Cl2通入KI淀粉溶液中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如生产气体、沉淀或颜色明显变化,则有明显现象;而反应中生成水或不反应等,则无明显现象,以此来解答.
【解答】
A.SO3通入BaCl2溶液中,SO3先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因为盐酸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不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故B正确;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现象明显,故C错误;D.Cl2通入KI溶液中置换出单质碘,观察到碘水为橙红色,现象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B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Fe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22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0.11mol/LCaCl2溶液中含氧离子数为0.2NA
【分析】
A.根据FeFe3+计算;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
C.n(CO2)=,n(O)=2n(CO2);
D.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
【解答】
A.1molFe含有NA个原子,Fe-3e- →Fe3+,因此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带入n=计算,故B错误;
C.n(O)=2n(CO2)2×=1mol,因此含有的氧原子数为为NA,故C正确;
D.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CaCl2溶液中含氧离子数为0.2NA,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10.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Cl2>Br2
D.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分析】
A.置换反应中不仅有单质生成还必须有单质参加;
B.生成1mol溴需要得到2mol电子;
C.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判断氧化性强弱;
D.先确定还原剂和氧化剂,再根据它们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式判断.
【解答】
A.①为置换反应,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①中溴离子从﹣1价变为0价,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2×[0﹣(﹣1)]=2mol,故B错误;
C.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则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ClO3>Cl2>Br2,故C正确;
D.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5/6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9分)选择适当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填空(填字母).
a.萃取溶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
②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
③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
【分析】
①泥沙不溶于水;
②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③四氯化碳和水分层.
【解答】
①泥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故答案为:f;
②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则选择结晶法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故答案为:c;
③溴易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和水分层,可用萃取分液提纯,故答案为:a.
【答案】
①f
②c
③a
12.(18分)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 (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 性并具有 性.
【分析】
(1)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
(2)漂粉精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为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4)含氯化钙、次氯酸钙,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为碳酸钙;检验氯离子,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与碱性、漂白性有关.
【解答】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漂粉精中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则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故答案为:Ca(ClO)2;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4)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为CaCO3.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产出白色沉淀即可检验Cl﹣的存在.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碱性并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CaCO3;HNO3;AgNO3;碱;漂白.
【答案】
(1)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Ca(ClO)2
(3)Ca(ClO)2+CO2+H2O=CaCO3↓+2HClO
(4)CaCO3;HNO3;AgNO3;碱;漂白
13.(18分)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
4HCl(浓+MnO2Cl2↑+MnCl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 .
(3)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室中可采用 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足量氯气溶于水制成的饱和氯水呈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其见光易分解,因此需保存在 瓶中.取少量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向氯水中滴加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的现象为 ,说明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为 .
【分析】实验室用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方法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分别除去氯化氢,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有毒,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
(1)该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Mn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2价,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
(3)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
(4)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所含分子只有Cl2和H2O、HClO分子,所含的离子只有H+、Cl﹣、ClO﹣和OH﹣,结合对应微粒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实验室用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方法制取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分别除去氯化氢,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有毒,直接排放能够引起空气污染,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过量的氯气.
(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1价氯元素化合价升高为氯气中0价,二氧化锰中+4价锰元素化合价降低为+2价,存在化合价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氯化氢为还原剂,二氧化锰为氧化剂,反应实质:酸性环境下二氧化锰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Cl2↑+Mn2++2H2O,
故答案为:MnO2;HCl;4H++2Cl﹣+MnO2Cl2↑+Mn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结合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所以可以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吸收挥发出来的HCl;
(3)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为:NaOH;2NaOH+Cl2=NaCl+NaClO+H2O;
(4)将足量氯气溶于水制成的饱和氯水呈浅黄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由于其见光易分解,因此需保存在棕色瓶中,氯水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存在大量的H+,则pH<7,向pH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呈酸性,则先变红,但由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最终试纸褪色,向氯水中滴加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由于溶液中含有Cl﹣,则生成AgCl沉淀,
故答案为:浅黄绿;Cl2+H2O?HCl+HClO;棕色;酸性和漂白性(或酸性和氧化性);生成白色沉淀;Cl﹣.
【答案】
(1)MnO2;HCl;4H++2Cl﹣+MnO2Cl2↑+Mn2++2H2O
(2)吸收挥发出来的HCl
(3)NaOH;2NaOH+Cl2=NaCl+NaClO+H2O
(4)浅黄绿;Cl2+H2O?HCl+HClO;棕色;酸性和漂白性(或酸性和氧化性);生成白色沉淀;Cl﹣
14.(15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氯气(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化物.下列两种方法可制备ClO2:
方法一: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方法二: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关于方法一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2SO4是氧化剂 B、NaClO3被还原 C、H2O2是还原剂 D、ClO2中的Cl为+2价
(2)方法二中被还原物质与被氧化物质的量之比是 ,若反应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电子转移为 mol.
(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所得溶液c(ClO3-):c(ClO﹣)= .
【分析】
(1)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电子情况,反应中2mol的Na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2mol的盐酸作还原剂,被氧化; 然后计算出生成1molC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
(3)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可设Cl﹣为9mol,从0价的氯变成﹣1价的氯得到9mol的电子,ClO3﹣为1mol,从0价的氯变成+5价的氯,失去5mol的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Cl2中变成ClO﹣中的氯失去4mol的电子,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
(1)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硫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6价,
A.硫酸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所以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得电子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正确;
C.H2O2中的氧由﹣1价变成0,还原剂,故C正确;
D.氯酸钠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4价,得电子作氧化剂生成ClO2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
故选BC;
(2)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电子情况,反应中2mol的NaClO3是氧化剂,被还原,2mol的盐酸作还原剂,被氧化,所以被还原物质与被氧化物质的量之比是2mol:2mol=1:1; 生成1molCl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及数目为1mol,反应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则电子转移为0.15mol,故答案为:1:1;.15mol;
(3)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Cl﹣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可设Cl﹣为9mol得到9mol的电子,ClO3﹣为1mol,失去5mol的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ClO﹣的物质的量为:4mol,则所得溶液c(ClO3﹣):c(ClO﹣)=1:4,故答案为:1:4.
【答案】
(1)BC
(2)1:1;.15mol
(3)1:4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课时练习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D.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的烟
2.下列是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12和HCl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3.鉴别NaCl、NaBr、NaI可以采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碘化钾淀粉溶液
C.溴水、苯 D.氯水、CCl4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MnO2+4HCl(浓)Mn2++2 Cl﹣+Cl2↑+2H2O
B.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H2O
C.氯气与水反应:Cl2+H2O═Cl﹣+2H++ClO﹣
D.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SiO32﹣+2CO2+2H2O═H2SiO3↓+2HCO
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6.向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表中各项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加入物质
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A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Cl﹣+Ag+═AgCl↓
B
石蕊试液
显红色
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
C
CaCO3
有气体放出
CO32﹣+2H+═H2O+CO2↑
D
FeCl2和KSCN溶液
有红色沉淀生成
2Fe2++Cl2═2Fe3++2Cl﹣
7.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
B.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粗硅
C.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高温下焦炭和氧化铁直接作用炼出铁
D.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8.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SO3通入BaCl2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MgCl2溶液中 D.Cl2通入KI淀粉溶液中
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Fe与足量的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22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0.11mol/LCaCl2溶液中含氧离子数为0.2NA
10.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中若有1mol Br2生成,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C.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ClO3>Cl2>Br2
D.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9分)选择适当的分离物质的方法填空(填字母).
a.萃取溶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
②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 .
③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
12.(18分)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稳定性比漂白粉高.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
(3)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中,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为 (填化学式).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 (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l﹣的存在.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 性并具有 性.
13.(18分)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
4HCl(浓+MnO2Cl2↑+MnCl2+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集气瓶A中盛装的是饱和食盐水(注: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氯化氢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则很大),其作用是 .
(3)氯气有毒,并有剧烈的刺激性,若吸入大量氯气,可中毒死亡,所以氯气尾气直接排入大气中,会污染环境.实验室中可采用 溶液来吸收有毒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足量氯气溶于水制成的饱和氯水呈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其见光易分解,因此需保存在 瓶中.取少量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向氯水中滴加经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的现象为 ,说明氯水中存在的微粒为 .
14.(15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氯气(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化物.下列两种方法可制备ClO2:
方法一: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方法二: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关于方法一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2SO4是氧化剂 B、NaClO3被还原 C、H2O2是还原剂 D、ClO2中的Cl为+2价
(2)方法二中被还原物质与被氧化物质的量之比是 ,若反应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则电子转移为 mol.
(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1,则所得溶液c(ClO3-):c(C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