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大运河津城呼救
排污严重 河道改造 植被枯损 原生态破坏
大运河天津段包括南运河和北运河。南运河南起静海区,北运河北起武清区,流经武清区、北辰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西青区和静海县7个区县,全长近180公里。
65岁的宋金来老人是天津市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对运河历史和运河文化颇有研究,他做的一件事感动了很多天津人。从2009年的8月2日起,宋金来从金钢桥出发,骑自行车沿运河天津段一路考察,踏遍了运河天津段的每一寸土地,直到终点——静海九宣闸。
宋金来老人沿途拍摄了大量的图片,并通过细致的考察和研究获取了翔实的资料,也为运河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很多意见。2009年10月29日,本报记者跟随宋金来老人,再次行走运河,在他的指引下,考察了这条千年运河在天津的生存现状。
密云路那段让我们看到很多大运河的历史遗迹,但到了外环线7号桥和解放台桥一带,大运河的面貌就很让人担忧了。在7号桥下记者看到,本应十分清澈的河水已变成墨汁样的黑色,两岸的植被已成枯草,河水发出阵阵恶臭。而在解放台桥那里,一个隐埋在河堤底部的排污口清晰可见,宋金来告诉记者,在他考察运河的过程中,数次看到运河沿途向河里排污、倾倒垃圾的情况,令人十分痛惜。
运河生态污染现状堪忧
也是在解放台桥这里,附近正在施工的机器已使河道发生了改变。“一路走来,虽然看到运河的很多美景,也收获了类似古代瓷片这样运河边的不少宝贝,但沿途存在的排污严重、河道改造、原生态破坏等问题,如果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将对运河天津段的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宋金来说。
“天津市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程度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运河非国控面水质监测不到位,总体保护程度仍停留在水污染治理与修复阶段。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仍以点为主,并未形成线,乃至面,没有真正实现大运河(天津段)整体流域区域协同性发展,生态走廊建设仍任重道远。”在天津市今年的两会上,天津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孟昭宽说。
大运河天津段要尽快形成“生态走廊”
孟昭宽建议:
一是进一步改善大运河生态环境。建议天津市疏浚河道与治理的同时,开展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逐步改善天津段尤其是郊区非国控面水质。
二是依托运河沿线重要绿地建设(比如武清郊野公园、北辰郊野公园等),逐渐由“点”成“线”,开展大规模的造林活动,提高大运河沿岸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绿色生态圈,最终建设成大运河“生态走廊”。
三是要鼓励民众参与大运河保护与利用工作。配合河湖长制度,成立天津市的民间河湖长行动中心,以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积极培育民间力量,持续接纳和培育巡河志愿者,组建汽车巡河分队、徒步巡河分队、骑行巡河分队、无人机巡河分队等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实现常态化巡河任务,持续改善大运河生态环境。
大运河天津段要尽快形成“生态走廊”(共7张PPT)
边治理边污染!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纳污区”
微山湖东南岸岸边工厂密布,烟囱林立。
有的居住区附近的湖面浮萍密布,污浊不堪。
山东济宁境内的微山湖属于南四湖水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路。上世纪末由于污染严重,微山湖一度成为“死水”,鱼虾绝迹,黄褐色的水面被称为“一湖酱油”。
一是工业污染。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开展山区生态环境治理,湖面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湖岸工厂边治边污现象难以根绝,仍有工矿企业在湖岸边生产,从湖中取水,利用与湖泊相连的河流排放废水。在利国河沟内有两根管道,一头在水中,一头通往岸边工厂。当地湖区执法干部说:“这两根管子,一个是抽水管,一个是排水管,还有个别企业的管子埋在水面以下,很难看到。现在水比较深,水质不算最差。水浅的时候,这里的底泥又黑又臭。”
一度成为“死水”鱼虾绝迹
二是河流污染。微山湖周边四省有53条河流汇入,由于排放标准不一,“达标”河水入湖即污。更为关键的是,一到汛期,数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积攒了近一年的农业面源污染、河道坑塘和管网污染等,一股脑进入微山湖。当地群众反映,在微山湖边界,一些企业开挖渗沟,排放废水,还有企业用虹吸盗取湖水。记者得到的一段视频资料显示,一家企业排放的黑色废水泛着白沫,通过沟渠排入河流,再进入湖区,还有的企业排出的废水是红色的。
三是农业面源和生物污染。微山县多名干群反映,秸秆还田后浸泡腐烂,再加上农药化肥残留,每年稻田退水季节,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水集中入河入湖,大大影响湖泊水质。
四是河道航运和生活污染。据济宁市有关部门介绍,每年微山湖水面通行船只八万余艘,船只油污、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在江苏、山东两省交界湖区发现,许多渔民在湖区台地上居住,甚至以船为家,有的生活垃圾直接扔进水中,有的居住区附近的湖面浮萍密布,污浊不堪。
一度成为“死水”鱼虾绝迹
近年来,济宁市以微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统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微山湖生态宜人之境重现。但由于接边水域边界不清等原因,导致渔矿退出不同步,边界稳定局面或被重新打破,流域排放标准不一,地势低洼的微山湖存在“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现象。
济宁干部群众反映,微山湖保护区是山东省级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省份没有任何约束力,但国控断面的考核主体和任务却都是济宁市。
数据显示,微山湖湖区含煤面积62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33亿吨,涉及18处煤矿采矿权,其中山东省15处、江苏省3处。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山东省15家矿业权正按整改方案有序退出。
济宁多位干部反映,目前,位于江苏境内的姚桥煤矿、徐庄煤矿、孔庄煤矿仍在开采,甚至越界开采到了微山湖区的地下。但由于矿口在江苏境内,他们也无能为力。
乱象:一边治理 一边破坏
微山县渔管委副主任种卫国说,微山湖苏鲁边界水域中两省渔民的池塘和网箱网围犬牙交错。中央环保督察以来,济宁市已完成湖内核心区池塘退养,正全力推进一般控制区池塘生态化试点改造。
济宁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目前,江苏沛县、徐州铜山区在湖内仍有养殖池塘400多个,仅保护区核心区就有2万多亩。微山县干部担忧,当地渔民退养后,邻省群众可能圈占微山县渔民退养的区域,滋生不稳定因素。
微山县高楼乡翁楼村党支部书记段有勤说:“村里已有好几户租用邻省渔民圈的水面养鱼,那本来是我们的水面。为什么人家能养能种,我们就不行?反租价格反而更高了。”
江苏徐州市方面称,自2018年以来,徐州市已组织沛县清理养殖池塘38个、铜山区清理养殖池塘2个,境内围网已全部清除,将尽快摸清养殖池塘情况,加强与济宁市沟通交流,配合济宁推动问题解决。
微山湖流域涉及面广,省市间环保标准不一,且地域划界不清,给湖区带来污染治理难题。
乱象:一边治理 一边破坏(共27张PPT)
大运河之生态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 通过南四湖生态环境变化的案例,说明跨行政区域水资源协同治理的难度,理解地理空间尺度对环境问题解决的影响。(区域认知)
2.从自然与人文的视角,综合分析大运河沿线南四湖水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构建多要素关联的地理问题分析思路。(综合思维)
3. 通过大运河生态蜕变的案例,说明南水北调工程对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出沿线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人地协调观)
小组展示——大运河沿线的环境污染
一
目录
南水择运:古渠新承水脉通
二
南四为鉴:湖光见证焕新颜
三
运河涵养:一泓清流利千秋
一、南水择运:古渠新承水脉通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长并且仍然在发挥作用的人工运河。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战略性调水工程。两者都是中国人民凝聚智慧和心血创造出的世界奇迹。进入新时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京杭大运河牵手前行,既践行水资源配置的伟业,又推动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提升,使大运河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一、南水择运:古渠新承水脉通
大运河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规划思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围绕大运河开始擘画。即便后来又有了中线、西线工程的规划方案,最终形成南水北调水资源空间配置四横(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三纵(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的总布局,围绕京杭大运河展开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都始终是这一宏大布局中最坚实、最饱满、最伸展的“一纵”。
二、南水北调工程
水 往 高 处 流 ?
高邮湖
洪泽湖
南四湖
东平湖
骆马湖
京杭大运河
终点:天津
起点:扬州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东线
方案
东线工程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途经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
优点
可调水量大;
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投资少,工期短
缺点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地势南低北高,需梯级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用高
一、南水择运:古渠新承水脉通
南水北调东线起点——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
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建有34处站点、160台水泵共计13级泵站,将长江水逐级提升近40米,一路送至黄河南岸。
一、南水择运:古渠新承水脉通
大运河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得益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成功、运行顺畅的客观需要。
南水北调倒逼大运河生态环境改善。
南水北调综合效益发挥推动大运河生态环境品质提升。
一、南水择运——南水北调倒逼大运河生态环境改善
南四湖自古是大运河的航运要道,如今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的调蓄水库,中部建有二级坝枢纽工程,把其分成上级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下级湖(微山湖),上级湖海拔较下级湖高,上级湖起到只输水不调蓄的功能,下级湖则兼备调蓄功能。南四湖流域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米左右,汇入了鲁苏皖豫4省8市的53条河流,周边曾经煤炭、电力、造纸业发达,沿湖人口200多万,一度成为“集中纳污区”。2023年9月,四省制定《南四湖流域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着力加强区域协同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1.试说明南四湖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周边省份多,协调难度大;周边人口稠密,高污染工业布局密集,污染物排放多;水域面积小、水位浅,湖水自净能力弱。
二、南四为鉴:湖光见证焕新颜——以大运河沿线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例
南四湖自古是大运河的航运要道,如今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的调蓄水库,中部建有二级坝枢纽工程,把其分成上级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下级湖(微山湖),上级湖海拔较下级湖高,上级湖起到只输水不调蓄的功能,下级湖则兼备调蓄功能。南四湖流域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米左右,汇入了鲁苏皖豫4省8市的53条河流,周边曾经煤炭、电力、造纸业发达,沿湖人口200多万,一度成为“集中纳污区”。2023年9月,四省制定《南四湖流域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着力加强区域协同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据图b概括南四湖流域内水污染程度特点。
时间:污染程度总体波动下降,2003-2010污染较重且波动大,2010年后水质较好且稳定。
空间:上级湖污染程度大于下级湖。
二、南四为鉴:湖光见证焕新颜——以大运河沿线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例
南四湖自古是大运河的航运要道,如今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和重要的调蓄水库,中部建有二级坝枢纽工程,把其分成上级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下级湖(微山湖),上级湖海拔较下级湖高,上级湖起到只输水不调蓄的功能,下级湖则兼备调蓄功能。南四湖流域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米左右,汇入了鲁苏皖豫4省8市的53条河流,周边曾经煤炭、电力、造纸业发达,沿湖人口200多万,一度成为“集中纳污区”。2023年9月,四省制定《南四湖流域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着力加强区域协同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3.说明南四湖流域协同治理对保证供水安全的有利影响。
协调各地区用水总量,优化水资源配置,保证供水量;各地区协同制定统一的排放标准,加强监测与管理,减少污水排放;建立协同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二、南四为鉴:湖光见证焕新颜——以大运河沿线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例
南四湖水质显著改善,列为全国首批8个水质良好湖泊之一,2023年南四湖流域36个国控断面、南水北调东线13个国控断面以及省辖39条入湖河流优良水体比例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南四为鉴:湖光见证焕新颜——以大运河沿线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例
三、运河涵养:一泓清流利千秋——大运河的生态效益
改善水域生态,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调节局部气候,增加湿度,减小昼夜温差。
补充地下水,减少地面沉降。
美化运河沿线的环境。
大运河沿线环境保护倡议新闻发布会
A、政府
B、企业
C、农民
大运河沿线环境保护倡议新闻发布会
A、政府
①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与大运河环境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
②政府将持续加大对大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和建设的资金投入;
③政府将积极加强与沿线各地区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跨区域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④政府将加快推进大运河沿线城镇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大运河沿线环境保护倡议新闻发布会
B、企业
①大力发展新兴工业(或高新技术产业);
②实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新设备,减少污水排放;
③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达标后排放);
④企业应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大对自身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⑤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大运河沿线环境保护倡议新闻发布会
C、农民
①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②对于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要进行妥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③不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保持河道清洁畅通;
④参与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人类
自然环境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
可持续发展思想
社会
生态
可持续发展
劳动、技术
资源与环境
生活废弃物
经济
物质产品、资金
生产废弃物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系统
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三、运河涵养:一泓清流利千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堂小结
原因
生态效益
生态修复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南水北调
大运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可持续发展
巩固训练
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5月31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圆满完成年度调水任务。本年度向河北、天津的调水量是历次调水量的最大值,从而保障了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本年度调水在冬季开始的主要原因是冬季华北( )
A.气温较低,水分的蒸发损耗少 B.冻土深厚,水分的下渗损耗少
C.土壤干燥,春季植被恢复缺水 D.农业用水少,水资源相对富余
2.京杭运河全线水流贯通主要有利于( )
A.京杭运河全线水运通航 B.形成运河工业地带
C.扩大华北生态补水区域 D.水稻生产重心北移
C
C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课后探究
有人建议在运河沿岸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并结合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理由。
THANKS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