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爬山虎的脚》(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爬山虎的脚》(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5:29: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均、匀、茎、柄、蛟”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荡起波纹、痕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留心观察的兴趣,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增强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歌曲《喇叭花》。
歌儿好听吗?儿歌中唱到的牵牛花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藤蔓植物。
2.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另外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藤蔓植物,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又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看一下大屏幕的简介吧。21教育网
爬山虎属葡萄科,夏季开花,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爬山
虎又被叫做捆石龙、巴山虎等。
爬山虎究竟是如何在墙壁上生长的呢?那得从爬山虎的脚说起。
(板书课题:6.爬山虎的脚)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1cnjy.com
2.出示带音生字:均、匀、茎、柄、蛟
(1) 学生自由读生字。
(2)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 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茎”的声调是一声。)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其它重要词语:均匀 匀称 叶茎 叶柄 蛟龙 老虎 占有 铺盖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重点词语: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荡起波纹:本课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21·cn·jy·com
5.学习多音字:空:kōng(空洞)kòng(空白);铺:pū(铺床)pù(店铺)
6.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绍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段):详细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
2.爬山虎是一种怎样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爬山虎喜欢沿墙生长,是一种攀缘植物。)21·世纪*教育网
3.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爬山虎很茂盛呢?(墙上满是爬山虎、占了一大片地方)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开火车读第2段。师生评价。
2.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刚长出的叶子:嫩红,不引人注意。长大的叶子:绿——绿的新鲜,看着舒服;多、密——不留一点儿空隙。)www-2-1-cnjy-com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爬山虎叶子的形态?(叶尖一顺儿朝下。)如何理解“一顺儿”?(指一个方向或顺序。)2-1-c-n-j-y
4.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叶子。静态写了叶子“绿、多、密”,动态写了风吹来像荡起波纹,充满生机。)  21*cnjy*com
5.有感情地再次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3-5段,师生评价。
2.第3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呢?(位置:茎上叶柄的反面;形状:细丝;颜色:嫩红。)
3.“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是个什么句子?说明了什么?(比喻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很形象。同时,这么细的脚有六七根,可见作者观察得很认真。)【来源:21cnj*y.co*m】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从第4段中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触→变→巴→拉→贴)
6.你能根据这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7.现在你明白了爬山虎叶子为什么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尖一顺儿朝下,叶片不会重叠的原因了吧?(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方向,脚的拉力可以使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不至于重叠在一起。)
8.在第四段中,作者还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什么?(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逼真。)
9.默读第5段,思考:爬山虎的脚和墙之间有什么关系?(依赖关系。脚触不到墙会枯萎;脚触着墙则会茂盛地生长。)www.21-cn-jy.com
(四)拓展延伸: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呢?(细心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角”。连续观察: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出处:21教育名师】
你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认真观察一种植物,课下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再次让我们来欣赏绿绿的爬山虎吧。播放视频《雨中的爬山虎》。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并感受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激发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明白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还懂得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练习
1.选词填空。
爬 拉 变 贴 巴 触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变)成了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2·1·c·n·j·y
2.我会填量词。
一(根)细丝 一(片)爬山虎 一(只)蜗牛  一(根)触角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脚的特点  形状   枝状  细丝    细致观察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新课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本文重点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脚,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启发并适时鼓励补充,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等方式去深入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有条件的教师要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源,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爬山虎的脚》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è bǐng( )jūn yún( )chóng dié( ) hén jì( )
二、辨字组词。
虎( ) 占( ) 铺( ) 茎( )
虚( ) 站( ) 捕( ) 经(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认真——( )牢固——( )均匀——( )渐渐——(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21·cn·jy·com
五、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物体留下的印儿。——( )
  2.轻轻擦过。本课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
  3.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用划线字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2.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入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七、阅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2·1·c·n·j·y
1.本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2.语段中作者用这几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作者又以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观察得十分仔细、认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你能试着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植物吗?
《爬山虎的脚》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叶柄 均匀 重叠 痕迹
解析:注意“叠”字笔画较多,是个上下结构的字。
二、辨字组词。
老虎、虚心;占有、车站;铺满、捕鱼;茎叶、经过。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茎和经”。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铺和捕”。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站和占”。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 坚固 匀和 逐渐
解析:单独的词语有多种词语,因此近义词也可以为多个。“渐渐”的近义词可以为“慢慢”。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触 变成 巴 拉 贴 爬。
解析: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这些动词是爬山虎爬墙的动作。
五、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痕迹 2.拂过 3.引人注意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示例:我们要是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成绩就会不理想。
2.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
解析:病句的病因是用词不当。“引人入胜”的意思是指对人有吸引力,多指风景或艺术品。
七、阅读。
1.叶圣陶
解析:有关作者的资料要牢记。
2.生长位置 形状 颜色 蜗牛的触角 新叶子。
解析:位置:茎上叶柄的反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状:细丝;颜色:嫩红。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很形象。同时,这么细的脚有六七根,可见作者观察得很认真。21教育网
3.提示:注意写出植物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 第六课
爬山虎的脚
激趣导入
爬山虎属葡萄科,夏季开花,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爬山
虎又被叫做捆石龙、巴山虎等。
爬山虎简介
激趣导入
均 匀
jūn
初读感知
jīng
茎 柄 蛟
yún
jiāo
bǐng
叶柄
叶茎
均匀
匀称
初读感知
老虎
铺盖
占有
蛟龙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
荡起波纹:本课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初读感知
kōng 空洞
kòng 空白


pū 铺床
pù 店铺
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详细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初读感知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的“语言大师”之一,他的小说具有现实主义特色,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初读感知
介绍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1
2
介绍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3-5
精读感悟
第一部分
爬山虎是一种怎样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
无论家里还是学校,爬山虎喜欢沿墙生长,是一种攀缘植物。
精读感悟
墙上满是爬山虎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爬山虎很茂盛呢?
占了一大片地方
精读感悟
第二部分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概括。
精读感悟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不引人注意。
长大的叶子:绿——绿的新鲜,看着舒服;多、密——不留一点儿空隙。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爬山虎叶子的形态?
精读感悟
叶尖一顺儿朝下。
一顺儿
指一个方向或顺序。
2
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爬山虎的叶子?
动态写了风吹来像荡起波纹,充满生机。
2
静态写了叶子“绿、多、密”
1
精读感悟
动静结合
位置
01
02
03
形状
颜色
第3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呢?
精读感悟
细丝
嫩红
茎上叶柄的反面
第三部分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比喻
精读感悟
说明作者观察得很认真。
“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
从第4段中找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
精读感悟
触→变→巴→拉→贴
现在你明白了爬山虎叶子为什么叶尖一顺儿朝下,叶片不会重叠的原因了吧?
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方向,脚的拉力可以使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不至于重叠在一起。
精读感悟
在第四段中,作者还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什么?
精读感悟
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逼真。
默读第5段,思考:爬山虎的脚和墙之间有什么关系?
脚触不到墙会枯萎;脚触着墙则会茂盛地生长。
精读感悟
依赖关系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
精读感悟
拓展延伸
一是细心观察;二是连续观察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作者的细心观察和连续观察?
细心观察: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角”。连续观察: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精读感悟
作者通过细心的、连续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精读感悟
课堂小结
精读感悟
1
2
了解并感受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激发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明白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还懂得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写作手法。
学完本课收获多多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爬 拉 变 贴 巴 触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了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1.选词填空。




课堂练习
2.补充词语。
一( )细丝 一( )爬山虎
一( )蜗牛 一( )触角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观察一种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作业布置
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反面
形状 枝状 细丝   
颜色   嫩红
如何爬  触、巴、拉、贴
板书设计
细致观察
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