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间
教科书册次 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节 第四单元第3课时“课间”
单元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加与减的意义,探索并掌握6-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通过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从具体情境中分析信息,提出加减法问题并解答,能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证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内容隶属于数与运算领域。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能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同时,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数与运算的意义,初步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学生, 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单元教学要处理好运算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一是一年级学生需经历“数出实物的数量——用图表示数量——用符号表示数量” 的抽象过程,积累逐一数数的经验,为运算提供经验支持。 二是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加减法的原型支撑,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而建立加减法运算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具体情境对数进行分与合,把“数数”(接着数和倒着数)的经验作为探索加减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探索更多适合该学龄段孩子的加减法策略。 三是学生需尝试对数学问题进行表达,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具操作和画图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的方式。 因此教学思路主要体现: 一、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采取通过多个不同情境,逐步抽象出数学算式的方式,多情境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加减法原型支撑,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二、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方法,探索和交流算法。每课时设计一组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的问题,让学生以此为线索,展开思考、尝试、探索与交流,鼓励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时,学会如何进行思考,并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计算中的困难和错误往往与其对于数和运算的意义理解不深有关,所以需要将数的认识和运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数数的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加减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数的合成与分解,帮助理解数的结构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感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 综合实践课□ 其他□
1. 学习目标 (1)结合观察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掌握有关8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9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 难点: 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3. 学习活动与支持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举行跳绳比赛了,你们想不想取得好成绩?要想取得好成绩,我们要怎么做呢?(加强练习……)你们看(出示主题图),操场上的这些同学,利用课间时间练得多认真啊! 【设计意图】跳绳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之一,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同时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有4个男生和4个女生; 预设2:有1个戴帽子的和7个没有戴帽子的; 预设3:有2个摇绳的和6个跳绳的; 预设4:有3个穿裙子的和5个穿裤子的 2.解决问题,并探索计算方法 (1)“8”的加法的计算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得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摇绳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预设:6+2=8或2+6=8 重点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能讲一讲你的方法吗? 预设1:“6+1=7”,7再添上1个就是8 预设2:在6个的基础上,再往后数2个数就是8 提出数学问题,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一共是多少个小朋友? 列式解答。 预设:3+5=8或5+3=8 (2)不同角度观察,提出减法问题并计算 有8个小朋友,穿裙子的是3人,穿裤子的有几人? 预设:8-3=5 有8个小朋友,穿裤子的是5人,穿裙子的有几人? 预设:8-5=3 【设计意图】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初步理解加与减的互逆关系,结合小朋友中有3个穿裙子、5个穿裤子的信息,得出8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逐步理解、掌握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3.练习:探索“8”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会了“8”的加减法,那想一想“8”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小组合作,用圆片来分一分,并在作业纸上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圆片分一分,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补充“0+8=8、8+0=8、8-8=0、8-0=8四个有关“8”的加减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画一画,填一填。 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画? 怎么填的? 2.出示P54第1题 这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可以怎样列式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学完了,谈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