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九课《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书写10个生字,学会认读7个生字,能够吟诵,感受诗情画意。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悟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及完整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棒!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
师:老师最喜欢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思念亲人的季节。如果你思念一个人,你会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呢?21cnjy.com
乘交通工具探望 写信 打电话 微信
师:古时候交通通讯极为不便,人们长时间外出时只能靠诗歌来抒发自己思乡思亲的痛苦心情,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思乡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深、忆、异、遥、插”。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深”左右结构,右上部分不是“穴” 没有“点”。
“忆”,左右结构,部首是“忄”,第四笔是横折折钩。
“异”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遥”半包围结构,,右上部分“爫”要写的小一些,注意整个字要紧凑。
“插”左右结构,第六笔是斜钩,第七笔是撇,不能和下面的竖写成一笔。
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xiāo wú lí ( http: / / www.21cnjy.com )cù yì yì féng jiā bèi yáo chā zhū yú
萧萧 梧桐树 篱笆 促织 回忆 奇异 重逢 佳节 加倍 遥远 插秧 茱 萸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秋书所见》,播放视频。你能画出这首诗朗读的节奏吗?
夜书所见
叶 绍 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让我们模仿视频中诗的韵味和节奏,一起品读《夜书所见》。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诗人-叶绍翁。(图片、文字欣赏)
师: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当时作者叶绍翁客居异乡,静夜感秋,便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夜书所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诗中描写哪些事物?
梧叶 秋风 儿童 促织 篱落 一灯明
(2)思考:“书”“所见”及“夜书所见”的含义?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夜书所见” 在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3)品读前两句诗句,诗中哪个词语说明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的季节是秋季?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从诗中找到这个的词语。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秋风 萧萧 “客”指的是飘泊在外的人。
(4)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送寒声”“动客情”你是怎样理解的,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诗人在外感到孤独、寂寞,思念家乡。
(5)师生共同探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句的画面。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6)师:学完了前两句,让我们欣赏诗中提到的这两个事物“促织”“篱落”。让我们一起了解古代儿童在秋天的一些童玩活动。(图片介绍)21·cn·jy·com
“促织”指蟋蟀 。“篱落”指篱笆。
(7)师生共同探究:“知”“挑”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首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知:料想。挑:捉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8)口语交际: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播放视频。请你画出这首诗的朗读的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师:让我们一起品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著名诗人-王维(图片、文字欣赏)
师: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人而作。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而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1)“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图片文字介绍)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
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
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
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师:茱萸这种植物,你们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认识它吧!(图片、文字欣赏)
茱萸: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www.21-cn-jy.com
(2)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题目中的山东是指哪里?你是怎样理解诗题的?
忆
忆指思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3)师生共同探究:“独在异乡为异客”你是怎样理解“独”和“异”的,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
“异乡”是远离家乡, “异客”诗人在长安人生地不,,举目无亲,无依无靠。
这两个“异”字更突出了一个“独”字。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4)“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是怎样理解“逢”和“倍”的,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逢:遇到,碰到。倍:更加,格外。
在这个重阳佳节,诗人更加思念亲人了。
(5)师:让我们带着这种孤独无助,深刻思念亲人的感情,一起朗读这句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1教育网
(6)诗人在思念家乡里的谁?想到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遗憾是什么?
他在思念家乡的兄弟,他们在插茱萸,他们的遗憾是单单缺少诗人一个人。
(7)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2·1·c·n·j·y
(8)口语交际:如果你在中秋节,会和在异乡的亲人说些什么?
在这个美好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的你不能与亲人团聚,就让我们共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拓展训练:你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吗?
异:《夜书所见》是由情景展开遐想,想起了自己童年挑促织的情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在异乡过重阳节,让诗人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21·世纪*教育网
同: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
3.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思乡的诗句或谚语。
四、课堂总结
师: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思乡诗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你还知道其他的思乡诗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的确,思乡诗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缕缕情思是对家乡,对亲人割不断的片片真情啊!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忆”的部首是(忄),第四笔是(横折折钩)。
“插”的部首是(扌),第七笔是(撇)。
“逢”的部首是(辶),第七笔是(竖)。
2.组词
忆(回忆) 遥(遥远) 异(奇异)
亿(亿元) 摇(摇动) 导(向导)
六、作业布置
1.吟诵古诗两首。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这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www-2-1-cnjy-com
在教学中,通过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诗的意境。如 “萧萧”、“寒”和“异”“倍”四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语想画面,在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诗人的思念之情。2-1-c-n-j-y
同时,借助课本中的插图,注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说出诗句的大意,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3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 第九课
古诗两首
激趣导入
乘交通工具探望
写信
打电话
初读感知
梧桐树
篱笆
重逢
奇异
促织
wú
lí
yì
féng
cù
萧萧
加倍
xiāo
bèi
遥远
yáo
插秧
chā
茱 萸
zhū yú
回忆
佳节
jiā
yì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精读感悟
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写景抒情,字句精丽。有的写江
南水乡景色,颇具风味;有的写
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涵蓄,词
淡意远,耐人寻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梧叶
秋风
儿童
促织
篱落
灯明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书:写
所见
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
在夜晚把自己所看
到的景物写下来。
精读感悟
秋季
秋风的声音
客
秋风
萧萧
飘泊在外的人
精读感悟
送寒声
动客情
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人产生了
思念家乡之情
孤独、寂寞
思念家乡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前两句诗句的画面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精读感悟
诗的后两句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知:料想
挑:捉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
秋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
思想感情。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王维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作品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
精读感悟
重阳节
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
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
行各种活动,如
登高
插茱萸
吃重阳糕
放风筝
饮菊花酒
精读感悟
茱萸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精读感悟
自己对自己说话。
老人节
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
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
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
长久、健康长寿。
精读感悟
思念
山东
忆
华山以东,
指王维的
家乡。
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精读感悟
独
异
异乡
异客
单独
别的,
其他的
远离家乡
诗人在长
安无依无靠
孤独、寂寞
精读感悟
逢:遇到,
碰到。
倍:更加,
格外
在这个重阳佳节,诗人更加思念亲人了。
精读感悟
思念谁
诗人在思念
家乡的兄弟
他们在做什么
插茱萸
他们的遗憾是
单单缺少
诗人一个人
精读感悟
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全诗的意思
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
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
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
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
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精读感悟
如果你在中秋节,
会和在异乡的亲人
说些什么?
在这个美好中秋佳节,身在
异乡的你不能与亲人团聚,
就让我们共祝愿“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读感悟
异
同
《夜书所见》是
由情景展开遐
想,想起了自
己童年挑促织的
情景。
这两首诗抒发了
诗人在秋天思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写的是在异乡过重阳
节,让诗人倍加
思念自己的亲人。
课堂总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还知道其他的思乡诗吗?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填空
“忆”的部首是( ),第四笔是( )。
“插”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逢”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课堂练习
忄 横折折钩
扌 撇
辶 竖
2.组词
忆( ) 遥( ) 异( )
亿( ) 摇( ) 导( )
课堂练习
回忆
亿元
遥远
摇动
奇异
向导
作业布置
1.吟诵古诗两首。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景物 思乡之情
人物 追忆童年
古诗两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忆
思念亲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九课《古诗两首》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ng fé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yáo yuǎn huí yì jiā jié yì xiāng cù zhī
( ) ( ) ( ) ( ) ( ) ( )
二、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见:A看到。B会见;会面。C对于事物的看法;意见。
(1)夜书所见 ( )
(2)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 )
(3)国家领导接见了这些外宾。( )
异:A.有分别,不相同 B.分开 C.另外的,别的 D.特别的 E.奇怪
(1)独在异乡为异客。( )
(2)请大家看一下,这两朵花有什么异同。( )
(3)我们班的李林同学成绩最优异。( )
(4)小明的父母离异了,我们要多关心他。( )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促(cù chù) 插(chā cā) 逢(féng fèng) 遍( biàn piàn )
忆(yǐ yì ) 倍(bèi pèi) 深(sēn shēn) 萸(yù yú )
四、组词。
挂( ) 异( ) 倍( ) 亿( )
佳( ) 导( ) 陪( ) 忆( )
五、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描写的人有 。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代诗人 ,诗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补充诗句,并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心情。21教育网
(3)“ ,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21cnjy.com
(4)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 。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
八、农历佳节习俗我知道。
正月初一 重阳节 吃粽子
五月初五 春 节 登高
八月十五 端午节 赏月、吃月饼
九月初九 中秋节 吃饺子
第九课《古诗两首》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重逢 遥远 回忆 佳节 异乡 促织
解析:注意“逢”“遥”“促”的书写。
二、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A C B (2)C A D B
解析:结合语境,考查字义。
三、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cù chā féng biàn yì bèi shēn yú
解析:易混字音辨析。
四、组词。
挂彩 奇异 加倍 亿元
佳节 主导 陪同 回忆。
解析:形近字辨析。
五、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 南宋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儿童
2.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从古诗的作者、古诗的意境方面进行分析。
六、根据古诗写诗意,根据诗意写古诗。
1.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考查诗句的含义。
七、补充诗句,并回答问题。
(1)每逢佳节倍思亲 遍插茱萸少一人。
(2)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思 (5)更加思念亲人
解析:从古诗的整体意境、古诗句的含义、诗题三方面进行分析。
八、农历佳节习俗我知道。
正月初一 重阳节 吃粽子
五月初五 春 节 登高
八月十五 端午节 赏月、吃月饼
九月初九 中秋节 吃饺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