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08: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及“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调动多种感官(看、听)、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4.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调动多种感官(看、听)、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美不胜收。游览大美中国,代言心中美景。这节课,让我们跟着书本去海宁市盐官镇旅行,去欣赏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任务一:检视预习情况,识字与写字
活动1:词句朗读。
观潮 奇观 大堤 屹立 昂首东望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恢复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奇观”中“观”的意思是“看到的景象”,“观潮”中“观”的意思是看。)
2.清晨薄雾中,有很多人在这家店门口排队买薄饼,因为老板采用了薄利多销的方式。
3.路边长了很多薄荷,奶奶采来泡茶喝。
4.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描述生活中的场景)
活动2:词语听写(易错字书写)
观潮 据说 大堤 宽阔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地震 霎时
任务二:梳理课文层次,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梳理课文层次。
交流预设:
1.课文围绕文中第一句话(第一自然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来写的。
2.抓住“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潮头奔腾西去”等语句可以发现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3.梳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
第二部分(2)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
第三部分(3-4)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第四部分(5)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
任务三: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活动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圈画相关景物,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1.思考: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圈出来。观潮,潮来前江面有什么特点?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中“横卧”一词能否换成“出现”?为什么?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3.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
读了“ ”(原文),我仿佛看到了 (画面),感受到了 。
4.有感情朗读。
第2课时
活动2:默读课文3、4自然段,梳理潮来的过程,想象潮来时的画面。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摘录文中关键词完成下图。
( ) ( )( ) ( )
我发现作者从 、 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
2.朗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读了“ ”(原文),我仿佛看到了 (画面),听到了 (声音),感受到了 。
重点品读想象: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好像闷雷滚动”写得特别生动,我联系听雷声的生活经验,仿佛听见了潮来时 的声音,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 的特点。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写得特别生动,我联系听雷声的生活经验,仿佛听见了潮来时 的声音,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 的特点。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
“ ”写得特别生动,我联系生活实际,仿佛看见了 ,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 的特点。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写得特别生动,我借助课文插图,仿佛看见了 ,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 的特点。
3.欣赏钱塘江大潮视频。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3、4自然段。
午后一点左右, 。顿时 。过了一会儿, 。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 。
5.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活动3:默读第5自然段,品读重点词句,想象潮去后的画面。
1.说一说“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的意思。
2.读词语“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活动4: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事物:风 雷雨
加点词语: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温馨提示:想象与某种事物相关的画面(或场景),用上至少2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事物的变化。
任务四:诗文比照,深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活动: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从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朗读古诗。
2.在课文中勾画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3.诗文参照,师生合作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师:八月涛声吼地来,
生: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传统的观潮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头高数丈触山回。
生: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高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师: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生: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