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分题4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含解析)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1 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拉分题4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含解析)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1 复习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0: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eq \o(\s\up7(拉分点1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s\do5())
得分策略
1. 原子或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
原子半径 (1) 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不包含稀有气体)。如:r(Na)>r(Mg)>r(Al)>r(Si)>r(P)>r(S)>r(Cl)(2)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如:r(Li)<r(Na)<r(K)<r(Rb)<r(Cs)
离子半径 (1) 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r(阴离子)>r(原子)>r(阳离子);r(低价离子)>r(高价离子)。如:r(Cl-)>r(Cl);r(Na+)<r(Na);r(Fe)>r(Fe2+)>r(Fe3+)(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r(N3-)>r(O2-)>r(F-)>r(Na+)>r(Mg2+)>r(Al3+)(3)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Li+)<r(Na+)<r(K+)<r(Rb+)<r(Cs+);r(O2-)<r(S2-)(4) 所带电荷、电子层数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2+)
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n++Y―→X+Ym+,则Y的金属性比X的强
非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依据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An-+B―→Bm-+A,则B的非金属性比A的强
3. 元素“位构性”的关系
(1) 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2)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O、F除外)。
(3)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4) 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仅限ⅣA族~ⅦA族元素)。
(5) 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容易,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6) 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越容易,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eq \o(\s\up7(拉分点2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s\do5())
得分策略
1. 共价键与离子键的比较
共价键 离子键
成键微粒 原子 阴、阳离子
成键原因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易发生电子得失达到稳定结构,形成离子键
成键实质 形成共用电子对 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成键元素 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
形成过程
实例 HCl、CO2、H2SO4等 Na2O、NaCl、MgS、CaF2等
2.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离子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 共价键
达到稳定结构的途径 一般是通过电子的得失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构成微粒 阴、阳离子 分子或原子
构成元素 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特例 NH4Cl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AlCl3是含有金属元素的共价化合物
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①强碱、②绝大多数盐、③活泼金属氧化物 ①酸、②弱碱、③气态氢化物、④非金属氧化物、⑤极少数盐、⑥大多数有机化合物
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1) 由化学键类型判断
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只含离子键或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 由化合物类型判断
①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含过氧化物)和氢化物、强碱和大多数盐(少数盐如AlCl3、BeCl2等除外)属于离子化合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多数有机化合物、少数盐(如AlCl3、BeCl2)属于共价化合物。
(3) 由组成元素判断
一般含金属元素或NH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lCl3、BeCl2等少数物质除外),如NH4Cl、NH4HCO3、Ca(OH)2、KClO3等;只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铵盐等除外)属于共价化合物。
3.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的比较
化学键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范围 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 分子间 某些氢化物分子间(常见的有HF、H2O、NH3等)
作用力 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质的熔、沸点及溶解性 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硬度、固体密度等
4. 判断物质熔、沸点大小的方法
首先确定晶体的类型,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其次比较同种晶体的熔、沸点,
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越多,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分子晶体:有氢键存在熔、沸点高;若没有氢键,结构相同的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1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iO3、H2SO4溶液的pH 比较硅、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2 下列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
①HCl比H2S稳定
②S2-的还原性比Cl-的强
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④HCl的溶解度比H2S的大
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⑥HCl的酸性比H2S的强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推测,其中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反应缓慢,Ca与冷水反应较快 Ba(该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与冷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4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A<B<C<D
B. 非金属性:C>A
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
D. A与C形成的物质有还原性
5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7→0
B.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 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
D. 卤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6 下列变化过程中,只破坏共价键的是(  )
A. 氯化氢溶于水
B. 冰变成水
C. 氯化钠受热熔化
D. 碳酸氢铵受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7 下列物质性质的递变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的是(  )
A. F2、Cl2、Br2、I2的熔点越来越高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小
C. Li、Na、K、Rb单质的熔点越来越低
D.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8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X Y
Z W
A. 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
B.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
C. 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D. Y的氢化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极性共价键断裂,非极性共价键生成
9 [2024扬州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 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元素④的一种原子内有10个中子,该原子是________(用核素符号表示)。
(2) 元素⑥⑦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 元素⑤的单质着火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肼(N2H4)由元素①③组成,可与NO2气体反应生成N2和H2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常用作火箭燃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24南京期末]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7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
(2) a、c、d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化合物,其电子式是________。
(3) 比较d、e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 比较f、g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5)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g的单质与I2的氧化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须使用淀粉-KI溶液)。
(6) g的一种含氧酸钾盐(g元素为+1价)可与Fe(NO3)3溶液在强碱性条件下制取绿色消毒剂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每转移3 mol电子时,生成K2Fe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1 [2024镇江期末]元素周期表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都能表示出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下图是达姆开夫式圆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对比中学常见元素周期表思考圆形元素周期表的填充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 ③与⑤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2) ③④⑤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 写出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和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⑤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比较N、P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填氢化物的化学式)。
(6) 铝及其化合物应用很广泛,其中明矾可作净水剂,写出明矾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明矾的净水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 已知一些单质、化合物的沸点(1.01×105 Pa,单位:℃)如下表所示:
① He:-268.8 Ne:-249.5 Ar:-185.8 Kr:-151.7
② F2:-188.1 Cl2:-34.6 Br2:+58.8 I2:+184.0
③ NH3:-33 PH3:-83 AsH3:-55 SbH3:-18.8
④ H2O:+100.0 H2S:-61 H2Se:-41 H2Te:-2
⑤ HF:+20 HCl:-85 HBr:-67.0 HI:-36
结合上表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族,该族元素氢化物中,H2Te比H2S沸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比H2Te沸点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H3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请简述其易液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请简述其极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一类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硅化合物叫硅烷。硅烷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强化】
1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NH3,都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据此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B符合题意。
2 A ①HCl比H2S稳定,则非金属性Cl>S;②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S2-的还原性比Cl-的强,则非金属性Cl>S;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S,则非金属性Cl>S;④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不能确定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则Cl得电子的能力强,所以非金属性Cl>S;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HCl、H2S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
3 B 镁、钙和钡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钡与冷水反应会更快,A正确;硅和锗都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但同主族的碳和铅不具备此特点,B错误;氯、溴和碘同主族,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可知,C正确;硅、磷和硫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要求逐渐降低可知,D正确。
4 C 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说明A、C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设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x,依据题意有x+2x+2x=15,解得x=3,所以A为O元素,C为S元素,B为Al元素,D为Cl元素。原子半径O<Cl<S<Al,A错误;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S<O,B错误;非金属性S<Cl,酸性H2SO4<HClO4,C正确;O和S形成的SO2有还原性,SO3只有氧化性,D错误。
5 D 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5,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A错误;第三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B错误;随原子序数增大,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C错误;随原子序数增大,卤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正确。
6 A HCl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HCl溶于水电离生成H+和Cl-,只破坏了共价键,A符合题意;冰变成水属于物理变化,没有破坏化学键,B不符合题意;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NaCl受热熔化生成Na+和Cl-,只破坏了离子键,C不符合题意;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和CO2,既破坏了离子键,也破坏了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7 A ⅦA族元素单质熔点的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与共价键的强弱无关,A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而分子间作用力不会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B错误;碱金属单质间没有分子间作用力,C错误;卤素单质与钠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只存在离子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错误。
8 C 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Z元素原子核外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则Z为Mg,W为Al,X为C,Y为N。则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Y<X<W<Z,A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Z比W更剧烈,B正确;X、Z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分别为CO或CO2、MgO,前者含共价键,后者含离子键,因此两者所含化学键类型不相同,C错误;NH3分解生成N2和H2,Y的氢化物受热分解过程中,极性共价键断裂,非极性共价键生成,D正确。
9 (1) 第二周期ⅣA族 8O (2) HClO4 (3) 钠能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易爆炸,且生成的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 
(4)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S,⑦为Cl,以此解题。(3) 钠能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易爆炸,且Na与氧气反应生成的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4) 肼(N2H4)与NO2气体反应生成N2和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配平方程式。
10 (1) 第二周期ⅤA族 (2)
(3) Na+>Al3+ (4) HClO4>H2SO4
(5) 取少量淀粉-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若溶液变为蓝色,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6) 3ClO-+2Fe3++10OH-===2FeO+3Cl-+5H2O 1 mol
11 (1)  (2) Na>S>Cl (3) H++OH-===H2O (4) Cl2+H2O H++Cl-+HClO (5) NH3>PH3 (6) KAl(SO4)2·12H2O Al3++3H2O Al(OH)3(胶体)+3H+
【解析】由图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Ar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S元素,⑤为Cl元素。(1) 氯化钠是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2)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5)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氨分子的稳定性强于磷化氢。(6) 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的俗称,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铝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聚沉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12 (1) ⅥA H2Te、H2S组成与结构相似,H2Te的相对分子质量比H2S的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强 H2O、H2Te组成与结构相似,但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2) 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因而易液化 H2O与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因此NH3极易溶于水
(3) 硅烷结构相似,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沸点升高
【解析】(1) H2O、H2S、H2Te三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似,物质的沸点应该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现三种物质的沸点出现了“反常”现象(沸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2O>H2Te>H2S),是因为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