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探寻新航路的原因;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2:绘制哥伦布等四位航海家的路线,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在识图的基础上归纳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表格,通过有关史料研读,培养分析比较、问题探究的能力,以加深新航路开辟意义的理解。
3:感受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感悟新航路开辟是探寻人类发展的重要的一步,以及今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
【教学思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突出重点方法:借助文字和图片史料,提取信息,分析综合,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方法:通过引用史料、讨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正确评价该事件。
【教学设计】
1.课程导入
导入:播放视频《大国崛起·序》,重新强调视频最后一句话:是的,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第15课《探寻新航路》的学习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设计意图】导入一借助课前铺垫,顺势导入,清新自然,不露痕迹。同时可以有效地营造气氛,渐入教学情境。
利用学生熟悉的视频《大国崛起》进行课堂导入,既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又可以在新课启动之前,让学生对1500年前后的历史有一个宏观而客观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探究。
2.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何为新航路?
【教师小结】何为新航路?15 世纪至 16 世纪初,由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在欧洲掀起的一系列海上探险和殖民活动中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的传统商路、而是绕过非洲或南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或者直接到达美洲的航路。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解析“新航路”,便于引出“旧航路”,顺畅导入下一个问题。
一、探寻之因——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原因
【问题探究】“新航路”是相对于“旧航路”而言的,那么什么是“旧航路”呢?既然已经有了航路,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
材料一 “旧航路”示意图
材料二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 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因为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美)斯塔夫 里阿诺斯 ( http: / / search. / book / search_pub.php category=01&key2=%CB%B9%CB%FE%B7%F2%C0%EF%B0%A2%C5%B5%CB%B9&order=sort_xtime_desc" \t "_blank )著,吴象婴 ( http: / / search. / book / search_pub.php category=01&key2=%CE%E2%CF%F3%D3%A4&order=sort_xtime_desc" \t "_blank )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教师点拨】当时,东方的商品,如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更严重的是十五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过渡】传统商路部分受阻只是一个直接原因,一个诱发因素而已。当时的欧洲人已在极度的诱惑下,陷入空前的狂热之中。
材料三 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曾记述那次艰难的航程: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
材料四 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以上摘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问题探究】到底是什么诱惑有这么大的魔力驱使当时的欧洲人超越死亡的恐惧,去完成这项冒险的赌博呢?
材料五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六 用迪亚士自己的话说,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1498年,当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伽马答道:“基督徒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材料七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意)马可·波罗 ( http: / / search. / book / search_pub.php category=01&key2=%C2%ED%BF%C9%A1%A4%B2%A8%C2%DE&order=sort_xtime_desc" \t "_blank )著,梁生智 ( http: / / search. / book / search_pub.php category=01&key2=%C1%BA%C9%FA%D6%C7&order=sort_xtime_desc" \t "_blank )译.马可·波罗游记.
【教师点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货币不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日益取代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金币是当时的重要交换货币,因而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尤其是商人和资产阶级,更是热衷于追求金银和财富,然后把货币转化为资本,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它成为探索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动力。《马可·波罗行记》描述了中国的富庶、繁荣,叙述了东方各国富有黄金珠宝,它的流行,更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因此,“黄金热”的出现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不无关系。可以这样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使“黄金热”变得更热了。
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在西欧诸国中,葡萄牙、西班牙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因为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曾长期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即便到15 世纪,南部的格拉纳达仍是穆斯林的据点,穆斯林还控制着附近的北非海岸,于是,西欧基督教世界试图联合东方的非穆斯林国家,对穆斯林势力形成夹击之势,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葡萄牙、西班牙及时顺应了当时在西欧出现的开辟新航路的内在要求,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各种条件, 从而站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典型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从而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并能够准确概括所学知识。
2.条件
【过渡】除了极度的诱惑和空前的狂热以外,当时的欧洲人是否已经具备了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呢?
【创设情境】
材料八
【教师点拨】圣玛丽亚号是哥伦布首次出航所乘船只中最大的一艘,长约35米,吨位为130吨。它是一艘典型的多桅帆船,从图上可以看出,它一共有3根桅杆,而且都加装了横帆。由于体积不大,重量小,所以,这类船速度快,便于逆风行驶。正是这类船的产生为寻找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另外,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也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例如哥伦布笃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过渡】在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一批航海家开始了探索世界的远航。他们是谁?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二、探寻之旅——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读图填表】
时间 率领船队的航海家 航海家的国籍 支持的国家 开辟的航路 备注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王室 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在新航路的开辟中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1492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王室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的航队最早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P72-74
(1)完成表格内容。
(2)找出四位航海家的路线,并在书上标注姓名、时间、最远到达地点。
(温馨提示:仔细阅读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
第二环节 精讲释疑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探寻之旅;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感悟航海家品质和精神。
第三环节 归纳概括
教师总结:一个中心——两个方向——四个人物
【设计意图】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相对较为清楚明了,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将每位航海家发现的路线展示出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也可以搜集一些细节材料,显示各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从中去感受航海家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品质。
探寻之思——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九: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十: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
—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十一: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
3.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
材料十二
4.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建立起来。
探究学习二:新航路开辟后,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以及殖民掠夺之路。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你同意哪一种?
谈谈你心中的“新”航路?
【创设情境】
材料十
材料十三 近年来,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是是非非一直争论不休,而且延伸到当今的政府领导人。2008年11月《青年博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哥伦布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
【问题探究】应当怎样看待对哥伦布截然对立的两种评价?
【教师小结】哥伦布既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航海家,又是最早侵入美洲的殖民者。两重身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地统一在资本主义先驱者哥伦布一个人身上,“只看到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哥伦布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他身上表现着两个时代的特征:他是发现“新大陆”的功臣,又是传播殖民主义的帮手;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留着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的支配下完成的,但他的行动却得到了大商人的资助,客观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是个集光荣与罪恶于一身的人物”,可谓“功魁祸首”。
【设计意图】通过该教学环节设计,学生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有人认为开辟新航路意义重大而纪念航海家,也有人表示强烈的反对。究竟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尤其是亚、 非、 美洲的人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探索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推动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深度和批判性。
【板书设计】
托勒密地图
2007年10月纽约第63届花车巡游活动纪念哥伦布日
2007年10月12日,墨西哥城一座哥伦布雕像被人披上塑料“外套”
探寻之因——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探寻之旅——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探寻之思——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PAGE
第 7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