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1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0.1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
本节分析:
本节课主要围绕人体的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展开,通过对神经系统组成、神经元结构与功能、反射及反射弧等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自我调节的基本原理与方式,为后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病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体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神经系统这样较为抽象且复杂的系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与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一些神经相关的疾病或现象,但对其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直观的图示以及互动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对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三、课程标准分析(
1、内容要求:
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与它们相连的神经构成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2、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 学业要求(或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形成对人体整体性的认识。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际病例,如脊髓损伤、脑部损伤等,培养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探究实践 通过参与膝跳反射测试、反应时间测量等活动,亲身体验神经调节的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并收集、分析数据。
态度责任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与探索精神,增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责任感,以及对神经疾病患者的关爱与理解。
3、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反射的类型。
②难点:
理解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以及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坐诊神经科”的情境教学模式,以实际病例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神经系统的奥秘。首先,通过病例分析引入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自我调节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深入讲解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为理解神经调节的机制奠定基础;然后,通过膝跳反射测试、反应时间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的过程,进而学习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反射的类型;最后,通过对多个病例的综合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神经系统结构图、神经元结构图、反射弧示意图、病例视频等。
膝跳反射测试器材、直尺等实验用品。
案例分析卡片,用于小组讨论与分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 播放一段脊柱损伤患者的视频,展示神经科常见的病症与治疗场景,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好奇与关注。提问:“何做出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病因转入下个环节。 ” 通过生动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通过生动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结构视频,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结合图示,讲解各部分的位置、形态与功能,如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哪些生命活动,脊髓在传导神经冲动中的作用等。通过病例分析1(19岁少年腰部折断导致下肢瘫痪)与病例分析2(患者因车祸导致头部撞击出现多种症状),拓展病例(小脑损伤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各部分受损可能导致的症状,加深对神经系统功能的理解。 学以致用,给出酒精中毒的表现,推测酒精损伤的部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观察图示,聆听讲解,记录关键信息。分析病例,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并回答问题,如总结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分析病例中患者症状出现的原因。 推测损伤部位,并发言 通过直观的图示与实际病例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对神经系统组成的清晰认识,理解各部分的功能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与分析能力。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师:如我们已从患者的表现症状上判断出患者神经系统哪里受伤了。那显微镜下的神经组织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否已坏死? 要求学生观察神经元临时装片,并参照课本P89-90页图片和文字,完成神经元拼图在拼好的神经元上标注名称,并展示,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突起(树突与轴突)等, 教师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如胞体是代谢的中心,突起适合传递信息。通过对比神经元与其他细胞(如肌肉细胞、白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突出神经元结构的特殊性与其功能的适应性。讲解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即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并通过动画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过程。 教师讲解神经纤维和神经的概念,结合脊髓解剖图,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各部分结构对应,建立从细胞到器官的知识体系。 观察神经元切片,制作神经元拼图,观察图示与动画,聆听讲解,对比不同细胞的结构,理解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的特点。思考并回答问题,如神经元与其他细胞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神经冲动是如何在神经元中传导的。 听教师讲解,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各部分结构对应,建立从细胞到器官的知识体系。 通过结构与功能的对比分析,以及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基本单位的特点与作用,为后续理解神经调节的机制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 导入:播放AI接口在瘫痪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引发学生思考, 师:当脑不能控制身体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借助科技去治疗患者呢?首先我们要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和它的结构基础。 让学生体了解膝跳反射检测的临床意义,并体验膝跳反射过程,完成讨论题。 讲解反射的概念,即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的基本式。测试,反射概念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接直尺实验, 师:了解了什么是反射之后,那么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听好规则:甲同学提着直尺刻度值较大的一端,乙同学将食指和拇指放在刻度值较小的一端,注意眼睛要盯住甲同学的手,当甲同学放手的后,乙同学要迅速的用食指和拇指接住直尺。时间:1分钟,好开始。 时间到,没接住尺子的举手,接住的举手,xx告诉我你的刻度,xx你的刻度是。每个人的握住的刻度都不同,那么刻度不同代表什么呢? 学生:反应时间 师:接直尺的实验,也是典型的反射活动,随着受测者练习次数的增多,反应时间会简短,注意力越集中,反应时间就越短。这都说明了接直尺的反射是大脑参与,并且有一定的结构在传递大脑的信号。 引导学生完成两个实验的表格,并图中将他们链接起来。 4、展示反射弧示意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讲解各部分的功能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结合膝跳反射与接直尺反射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实际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并在神经系统图中用线链接相关部位。 3、让学生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利用AI接口治疗。 4、讲解反射的类型,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通过狗对食物刺激产生唾液分泌反射的实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特点,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1、参与膝跳反射测试,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完成讨论题,初步建立反射的概念。 通过接直尺实验,建立反射需要时间的概念,并推测出反射需要一定的结构去传导信号。 通过表格的梳理,去整理一下刚才两个反射活动中参与的身体部位有哪些,尝试推断出所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观察反射弧示意图,结合实例分析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绘制反射弧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否需要完整的结构,若某一环节受损会对反射产生怎样的影响。 3、根据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利用AI接口治疗患者。 4、分析狗的唾液分泌反射实例,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对比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特点,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条件反射现象。 通过亲身体验、图示讲解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以及反射的类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以致用 让学生思考婴儿和成人的排尿反射,讨论一下问题1、尝试写出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 2、为什么成年人可以控制排尿时间和地点? 3、尝试解释胸椎损伤的病人为什么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如何利用AI接口解决呢? 分析排尿反射,思考讨论题。 让学生思考婴儿和成人的排尿反射,推测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组成,理解大脑对脊髓的。
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与反射弧等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展示课堂练习题,包括关于神经系统在运动时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调节作用的简答题,使狗建立“铃声 - 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单项选择题,关于人体反射类型判断的单项选择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讲解与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完成导学案思维导图,并展示 形成概念体系,梳理巩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