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检测(一) 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检测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50分。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基因、基因型、表型(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用D和d分别表示某性状的显性、隐性基因,则D和D、D和d、d和d互为等位基因
C.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D.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2.显性个体可能为纯合子或杂合子,为了确定某一显性植物个体(雌雄同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①让该植物自交 ②让该植物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 ③让该植物与隐性个体杂交 ④让该植物与显性杂合个体杂交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3.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取决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结合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方便科学家对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B.豌豆花大,有利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验的操作
C.豌豆为自花传粉,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故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结果较为可靠
D.如果采用山柳菊和玉米来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和豌豆杂交实验并没有区别
4.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表型的比例 ④F1表型的比例
⑤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
B.F1测交将产生4种表型比例相等的后代,属于孟德尔演绎的内容
C.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
D.选择具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
6.“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油菜植株全身是宝,茎、叶、花等部分可食用,菜籽可压榨成食用油,压榨后的菜籽饼可以作为肥料。已知油菜植株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母本的基因型是AaBB,正常情况下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7.在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中都有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
B.每个桶内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可以不相等
C.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不必放回原桶
D.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DD、Dd、dd的数量一定为5、10、5
8.在自然鼠群中,已知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黄色,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对a1、a2为完全显性,a1对a2为完全显性,且AA纯合胚胎致死。若Aa2×Aa2杂交,F1中黑色小鼠的概率为 ( )
A.1/2 B.1/3
C.1/4 D.1/6
9.为了探究玉米(雌雄同株)茎秆高度的遗传机制,某研究小组让两个矮秆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
A.该性状的遗传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个矮秆亲本均为纯合子
C.F2矮秆玉米的基因型共有4种
D.F2矮秆玉米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10.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一种育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为育种时间长,已知有芒对无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为培育无芒抗病小麦,将纯合有芒抗病小麦和无芒不抗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F2中选无芒抗病植株进行自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纯合亲本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优良基因集中到子代个体中
B.F2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
C.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
D.在F2中选出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出无芒抗病的纯合子
11.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型相同的概率是 ( )
A.1/32 B.3/32
C.15/64 D.3/64
12.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水稻和矮秆易感病水稻杂交获得F1,F1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的表型结果如图所示,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13.猫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C、cb、cs控制,C基因控制黑色,cb控制缅甸色,cs控制暹罗色。野生型为黑色,其他为突变型。基因型为cbcs的缅甸色猫与基因型为Ccs的黑色猫杂交,子代中一半为黑色猫,1/4为缅甸色猫,1/4为暹罗色猫。已知cbcb的颜色明显比cbcs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复等位基因C、cb、cs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C对cb、cs为完全显性,cb对cs为完全显性
C.每个个体最多只含C、cb、cs中的两种基因
D.若Ccs与Ccb杂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1
14.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马的毛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F1随机交配,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理论上其子代中淡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淡棕色∶棕色=1∶1
15.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如:基因型Gg是雄株,基因型gg-是两性植株,基因型g-g-是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一株喷瓜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B.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则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雌株×雄株
C.若植株Gg和Gg-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雄株∶两性植株=3∶1
D.若植株Gg、Gg-(比例为1∶2)与g-g-混种,则子代为雄株∶两性植株∶雌株=3∶1∶2
16.家蚕有结黄茧与结白茧之分,由两对等位基因E与e、F与f控制,将纯合结黄茧的品种甲与纯合结白茧的品种乙杂交,F1均结白茧。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结白茧个体与结黄茧个体(e纯合,且含基因F)的比值约为13∶3,仅考虑茧色性状和相关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E与e、F与f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测交子代结黄茧与结白茧之比为1∶1
C.F2结黄茧的家蚕随机交配,子代杂合子占2/3
D.F2结白茧群体中纯合子占3/13
17.牡丹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拥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知牡丹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红花(B)对白花(b)为显性,AaBb自交的子一代表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其相应比例的结果可能为①6∶3∶2∶1,②7∶3∶1∶1,③3∶1∶3∶1,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①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ABB、AaBB、aaBB个体死亡
C.②结果出现可能是因为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不育
D.③结果出现是因为含基因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
18.某种花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其中白色的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下列关于子代植株描述正确的是 ( )
A.理论上可以产生三种表型的后代
B.与父本基因型不相同的概率为1/4
C.与母本表型相同的概率为1/8
D.花色最浅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19.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亲本群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2∶3
B.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C.与F1相比,F2中基因型aa比例增加
D.F2中匍匐型与野生型的比为4∶5
20.某雌雄同株的植物花瓣颜色有红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该植物体内还有一对基因I对基因i为完全显性,当研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时发现,一株白色花(基因型为DdIi)植株的自交后代中红色花和白色花的比例总是接近3∶1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植物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I基因存在时会抑制D基因的表达,但对d基因没有影响
C.自交后代的红色花中有两种基因型,且都是纯合子
D.DdIi和ddIi的杂交子代中白色花的比例为7/8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
21.(10分)某种植物的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甲、乙两兴趣小组在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甲组:让某红花植株M自交得F1,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
乙组:小组成员在收集植株M的花粉后,不小心把收集到的花粉掉进了一种酸性溶液中,他们用此花粉对M植株传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5∶1。
(1)根据甲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 为显性性状,植株M的基因型为 。用遗传图解表示F1出现白花的原因。
(2)乙组同学对本组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做出推测:掉进酸性溶液的花粉中,带有遗传因子 (填“A”或“a”)的花粉存活率降低,该花粉的存活率为原花粉的 。
(3)为了验证乙组同学的上述推测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植株M的花粉,均分为两组,编号为①②,①组不做处理,②组用该酸性溶液处理,将①组和②组花粉分别传粉给白花植株,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及结论:如果①组子代红花∶白花=1∶1,②组子代红花∶白花= ,则说明乙组同学的推测正确。
22.(13分)某种自花传粉的禾本科植物果实有颜色和喙等性状,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下表是关于该植物喙的3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实验组 亲本组合 子代情况
一 无喙×无喙 无喙
二 无喙×有喙 有喙
三 实验二的F1自交 有喙∶无喙=3∶1
根据实验 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 。
(2)黄白色果实和黑褐色果实是一对相对性状,将果实为黄白色的纯种植株与果实为黑褐色的纯种植株杂交,F1全部为黑褐色,F2中黑褐色∶黄白色=15∶1。
①由此推断,该植物果实颜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F2的黑褐色个体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 ,发生性状分离的基因型有 种。
(3)若(2)的亲本中果实为黑褐色的无喙,果实为黄白色的有喙,以它们为实验材料探究该植物果实喙和颜色在遗传过程中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思路: 。
结果预测:若 ,
则喙和果实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3.(12分)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2)现有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F1为紫花和红花,再让F1的紫花和红花分别自交,F2共出现三种表型,紫花∶红花∶白花= 。
(3)任取(1)子代中的1株白花植株,记为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杂交所用植株任选,要求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现选用满足要求的A/a基因纯合、B/b基因杂合的某植株与甲杂交,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代全为紫花,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
若子代 ,则 ;
若子代 ,则 。
24.(15分)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高茎、矮茎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与白花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研究小组将纯合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花∶白花=5∶1,发现该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存在配子育性不正常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含基因 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育性不正常,其可育率为 。
(2)根据实验结果不能确定育性不正常的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确定该植物配子育性不正常的具体情况,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方案: 。
预期结果及结论: 。
(3)对F2的表型进一步统计,如果 。说明基因A、a与B、b独立遗传。
阶段质量检测(一)
1.选D 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的基因型不同,但表型可能相同,A错误;某性状的基因中D和D、d和d均为相同基因,B错误;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属于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D正确。
2.选D 让该植物自交,如果后代全为显性个体,说明待测个体为显性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约为3∶1(前提是后代数量足够多),说明待测个体为杂合子,①正确。让该植物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无论待测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能判断该植物的遗传因子组成,②错误。让该植物与隐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全为显性个体,说明待测个体为显性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约为1∶1(前提是后代数量足够多),说明待测个体为杂合子,③正确。让该植物与显性杂合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全为显性个体,说明待测个体为显性纯合子;如果后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约为3∶1(前提是后代数量足够多),说明待测个体为杂合子,④正确。
3.选D 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且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方便科学家对于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且实验结果较为可靠,A、C正确。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实验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母本去雄,而豌豆花大,易操作,B正确。山柳菊没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而且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无法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可以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不易保持纯种。所以采用山柳菊和玉米来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和豌豆杂交实验有很大的区别,D错误。
4.选B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为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1∶1∶1∶1,①正确;F2表型的比例为9∶3∶3∶1,②错误;F1测交后代表型比例为1∶1∶1∶1,③正确;F1表型只有一种,④错误;F2遗传因子的组成有9种,⑤错误。
5.选A 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A错误;F1测交将产生4种表型比例相等的后代,属于演绎推理,B正确;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自然条件下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豌豆结实率高、种子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科学选材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C、D正确。
6.选C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单独观察其中一对基因,即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不可能出现选项中aaBb,C符合题意。
7.选A 两个小桶中均有写有D和d的两种小球,故两个小桶代表的是雌雄生殖器官,A正确;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D∶d=1∶1,故每个桶内写有D或d的两种小球必须相等,B错误;每次从两个小桶中抓取的小球记录后必须放回原处,要保证桶内小球D∶d=1∶1,实验结果才可靠,C错误;统计数量较少时,不一定符合DD∶Dd∶dd=1∶2∶1的比例,所以统计20次,小球组合中DD、Dd、dd的数量不一定为5、10、5,D错误。
8.选B Aa2×Aa2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为AA(致死)∶Aa2(黄色)∶a2a2(黑色)=1∶2∶1。由于AA纯合胚胎致死,因此F1中黑色小鼠的概率为1/3,B正确。
9.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两个矮秆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性状的遗传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假设控制茎秆高度的基因用A/a、B/b表示,要得到F2中表型及比例是高秆(A_B_)∶矮秆(A_bb、aaB_)∶极矮秆(aabb)=9∶6∶1,F1的基因型一定为双杂合子(AaBb),所以两个矮秆亲本均为纯合子,且F2矮秆玉米的基因型共有4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其比例为1∶2∶1∶2,所以F2矮秆玉米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B、C正确,D错误。
10.选C 使纯合亲本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F1中,从而使后代中出现目标类型,A正确;已知有芒对无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将纯合有芒抗病小麦和无芒不抗病小麦杂交得F1,F1为双杂合子,F1自交得F2,F2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B正确;在F2中无芒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植株(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C错误;将F2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其中的纯合子,同时也能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11.选B 已知小麦粒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三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A、B、C中,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有叠加性,所以后代表型与aaBbcc相同的个体必须具有1个显性基因,即Aabbcc、aaBbcc、aabbCc,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AABBCC与aabbcc杂交,则F1为AaBbCc,让F1(AaBbCc)自交,将三对基因分别考虑,后代表型与aaBbcc相同的概率为1/4×1/2×1/4×3=3/32,B正确。
12.选B 纯合的高秆抗病水稻(DDRR)和矮秆易感病水稻(ddrr)杂交获得F1(DdRr),F1与某植株杂交,由题图数据可知,后代中高秆∶矮秆=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抗病∶易感病=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ddRr,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是ddRr,B正确。
13.选D 复等位基因C、cb、cs控制猫的毛色,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cbcs的猫表型为缅甸色,cb对cs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Ccs的黑色猫杂交,子代中一半为黑色,基因型为Ccb、Ccs,说明C对cb、cs为显性,即C对cb、cs为完全显性,cb对cs为完全显性,B正确。基因在细胞中成对存在,因此每个个体最多只含C、cb、cs中的两种基因,C正确。若Ccs与Cc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CC∶Ccb∶Ccs∶cbcs=1∶1∶1∶1,C对cb、cs为完全显性,cb对cs为完全显性,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色∶缅甸色=3∶1,D错误。
14.选C 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可判断马的毛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F1随机交配,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该现象属于性状分离,B正确;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理论上其子代中淡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2×1/2=1/4,C错误;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1,表型为淡棕色马与棕色马,比例为1∶1,D正确。
15.选C 据题干信息可知,雌性植株和两性植株均不能提供含G基因的雌配子,所以GG这种基因型的雄株是不存在的,故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即Gg、Gg-、gg、gg-、g-g-,因此一株喷瓜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A正确;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可采用测交的方式,雄株(Gg、Gg-)能产生两种配子,雌株仅产生一种配子,故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雄株×雌株,B正确;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均为雄株,不能杂交,C错误;若基因型为Gg、Gg-的植株(比例为1∶2)与基因型为g-g-植株混合种植,雄株能产生配子G∶g∶g-=3∶1∶2,g-g-植株只能产生一种配子g-,所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Gg-∶gg-∶g-g-=3∶1∶2,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雄株∶两性植株∶雌株=3∶1∶2,D正确。
16.选D F2中结白茧个体与结黄茧个体(e纯合,且含基因F)的比值约为13∶3,说明控制结黄茧与结白茧的基因为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是EeFf,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Ff∶Eeff∶eeFf∶eeff=1∶1∶1∶1,结黄茧与结白茧之比为1∶3,B错误;F2结黄茧的家蚕基因型是eeF_,其中eeFF∶eeFf=1∶2,随机交配,相当于FF∶Ff=1∶2的群体随机交配,产生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均为F∶f=2∶1,所以子代杂合子Ff的比例是2/3×1/3×2=4/9,C错误;理论上,F2结白茧群体的基因型是E_F_∶E_ff∶eeff=9∶3∶1,其中纯合子有EEFF、EEff、eeff,占3/13,D正确。
17.选D AaBb自交的子一代表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其相应比例的结果可能为①6∶3∶2∶1,②7∶3∶1∶1,③3∶1∶3∶1,①②③均为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应为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3aaB_、1aabb,若AABB、AaBB、aaBB个体死亡,则会出现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相应比例的结果为6∶3∶2∶1,B正确;正常情况下,F1应为9A_B_(1AABB、2AaBB、2AABb、4AaBb)、3A_bb、3aaB_、1aabb,若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不育,根据棋盘法可得,子代表型的比例为7∶3∶1∶1,C正确;AaBb自交,若含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则Aa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Bb自交子代基因型为B_∶bb=3∶1,因此子代不会出现矮茎(aa)个体,不符合题意,D错误。
18.选D 根据题意分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作父本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植株作母本杂交,后代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因此理论上可以产生4种表型的后代,A错误;后代与父本基因型(AaBb)不相同的概率=1-1/2×1/2=3/4,B错误;与母本表型相同时需含有3个显性基因,则其概率为3/8,C错误;子代中花色最浅的植株只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基因型为Aabb,D正确。
19.选B 根据题意,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且匍匐型个体Aa占80%,野生型个体aa占20%,则亲本群体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a=2∶3,F1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死亡)∶Aa∶aa=4∶12∶9,因A基因纯合时胚胎死亡,则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12/21=4/7,A正确,B错误;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3/7,故A配子的概率为4/7×1/2=2/7,a为5/7,随机交配得到F2,故F2中AA为4/49,Aa为20/49,aa为25/49,AA纯合致死,故F2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20/49÷(20/49+25/49)=4/9,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25/49÷(20/49+25/49)=5/9,即与F1相比,F2中基因型aa比例增加,F2中匍匐型与野生型的比为4∶5,C、D正确。
20.选C 由题意可知,白色花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为3∶13,是9∶3∶3∶1的变式,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该植物花瓣颜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由基因型为DdIi的植株表现为白色花可知,I基因存在时会抑制D基因的表达,但对d基因没有影响,B正确;DdIi自交后代中红色花的基因型为DDii或Ddii,只有1种基因型是纯合子,C错误;基因型为DdIi和ddIi的植株杂交子代中红色花(Ddii)的比例为1/2×1/4=1/8,则白色花的比例为1-1/8=7/8,D正确。
21.解析:(1)据题意可知,红花植株自交,F1的表型有红花和白花,所以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植株M自交得F1,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3∶1,所以植株M为杂合子(Aa),F1出现白花的原因图示见答案。
(2)用掉进酸性溶液中的花粉对植株M传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5∶1,即母本基因型为Aa,雌配子1/2A、1/2a,子代中白花(aa)占1/6,则雄配子中a占1/3,即雄配子为2/3A、1/3a,所以带有遗传因子a的花粉存活率降低,该花粉的存活率为原花粉的50%。
(3)由题意可知,将①组和②组花粉分别传粉给白花植株,即Aa×aa,由于①组不做处理,Aa×aa→Aa(红花)∶aa(白花)=1∶1。②组用该酸性溶液处理,雄配子为2/3A、1/3a,杂交后,②组子代红花∶白花=2∶1,则说明乙组同学的推测正确。
答案:(1)红花 Aa
(2)a 50%(或1/2) (3)2∶1
22.解析:(1)由于实验三结果为有喙与无喙的性状分离比为3∶1,推出有喙为显性性状,无喙为隐性性状,实验二中无喙与有喙杂交,子代全为有喙,故根据实验二和三可以判断出有喙为显性性状,无喙为隐性性状。
(2)①由F2中黑褐色∶黄白色=15∶1可以推出,该植物果实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设果实颜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F2的黑褐色个体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共8种基因型,其中AaBb、Aabb、aaBb这3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在F2黑褐色个体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15、2/15、2/15,故F2的黑褐色个体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7/15。
(3)探究该植物喙和颜色在遗传过程中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采用先将两个亲本杂交,再让杂交子代自交的方法,通过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进行判断。由第(1)(2)小题实验结果可知,有喙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有喙∶无喙=3∶1;黑褐色双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黑褐色∶黄白色=15∶1,因此若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褐色有喙∶黑褐色无喙∶黄白色有喙∶黄白色无喙=45∶15∶3∶1。
答案:(1)二、三 有喙 (2)①两 ②7/15 3 (3)将纯合的黑褐色无喙植株与黄白色有喙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型及比例 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褐色有喙∶黑褐色无喙∶黄白色有喙∶黄白色无喙=45∶15∶3∶1
23.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独立遗传,可推知,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__。所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则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包括1/3AAbb、2/3Aabb,即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
(2)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F1为AaBb(紫花)∶Aabb(红花)=1∶1,1/2AaBb(紫花)自交后代中紫花占1/2×9/16=9/32,红花占1/2×3/16=3/32,白花占1/2×4/16=4/32;1/2Aabb红花自交后代中红花占1/2×3/4=3/8,白花占1/2×1/4=1/8,因此F2共出现三种表型,紫花∶红花∶白花=9∶15∶8。
(3)由题意可知,白花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依据题干信息,选用AABb的植株与植株甲(aaBB或aaBb或aabb)杂交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型,则若子代全为紫花(AaB_),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紫花(AaB_)∶白花(Aabb)=3∶1,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紫花(AaBb)∶红花(Aabb)=1∶1,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
答案:(1)AAbb和Aabb 2/3 (2)9∶15∶8 (3)紫花∶红花=3∶1 甲的基因型为aaBb 紫花∶红花=1∶1 甲的基因型为aabb
24.解析:(1)F1红花基因型为Bb,F2白花占1/6,比正常情况下的1/4小,可以说明是含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育性不正常。设在可育配子中B∶b由1∶1变成1∶x,另一亲本产生的配子中B∶b仍是1∶1,依题意,F2中红花∶白花=5∶1,则x/(1+x+1)=1/5,解得x=1/2,即b配子可育率为50%。
(2)要确定育性不正常的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可设计正反交实验,据正反交后代表型比例不同来确定。因此,实验方案是将白花植株与F1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见答案。
(3)若基因A、a与B、b独立遗传,且F1(AaBb)自交得F2中红花∶白花=5∶1,高茎∶矮茎=3∶1,则F2中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3×5)∶(3×1)∶(1×5)∶(1×1)=15∶3∶5∶1。
答案:(1)b 50% (2)将白花植株与F1进行正交和反交,观察分析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若F1作为母本的子代红花∶白花=2∶1,F1作为父本的子代红花∶白花=1∶1,则含基因b的雌配子50%不育;若F1作为母本的子代红花∶白花=1∶1,F1作为父本的子代红花∶白花=2∶1,则含基因b的雄配子50%不育 (3)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5∶3∶5∶1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