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课时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它们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最丰富?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2)脂肪+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紫色
(4)淀粉+碘液
蓝色
实验原理:
50~65℃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脂肪+苏丹Ⅳ染液
红色
具有还原性基团(醛基或酮基)的糖类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属于非还原糖。
问:甘蔗、甜菜根适合作检测还原性糖的材料吗?
不适合,因为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发生显色反应
可溶性还原糖
砖红色沉淀
+
斐林试剂
水浴加热
50~65℃
(1)原理: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注:不能直接加热
(3)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用法:
等量混匀
现配现用
(2)还原糖:
拓展思考:为什么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NaOH + CuSO4 Cu(OH)2 蓝色沉淀 + … …
Cu(OH)2 + 还原糖 Cu 2 O 砖红色沉淀 + … …
水浴加热
0.1g/mL的NaOH溶液与0.05g/mL的CuSO4 溶液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悬浊液(易沉淀)。
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将Cu(OH)2还原为砖红色的Cu2O沉淀。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选哪种水果进行还原糖的检测?
(4)选材: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
√
还原糖含量较高且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或器官
(5)步骤:
选材: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
制备组织样液
制浆——纱布过滤——取液
颜色反应
2 mL组
织样液
1 mL刚配制的斐林试剂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水浴加热
50~65℃
加热2 min
生成砖红色沉淀
结论
该组织中含有还原糖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口诀:等量混合,
水浴加热,现用现配
1.实验现象:实验组(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B),浅蓝色
2.在做此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目的是确保所使用的斐林试剂没有被污染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注意事项
提示:因为它们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而淀粉是非还原糖,且不溶于水。
因为血液、西瓜果肉是红色的,会干扰或影响实验结果正常颜色
2.斐林试剂应如何使用? 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提示:应现配现用,斐林试剂实质上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
因为放置过久,Cu(OH)2会沉淀到试管底部,影响颜色反应的进行。
思考.讨论
1.小麦、水稻的种子富含糖类,其种子颜色也是白色,但为什么不选取它们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血液、西瓜果肉中也有丰富的还原糖,为什么不选取它们做实验材料?
(1)原理:
(2)浸泡材料,切片准备:
脂肪+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过程 备注
①取材:取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花生需浸泡3~4h,便于切片
②切片:制作花生子叶的切片 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切若干薄片,用毛笔将最薄切片移至载片中央。
(3)脂肪染色,显微镜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过程 备注
③染色: 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
④漂洗: 吸水纸吸去染色液,并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⑤制片: 吸去酒精,滴1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⑥观察: 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将这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换成高倍镜,观察细胞中已着色为橘黄色的圆形小颗粒。
脂肪微粒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临时装片需显微镜观察
制成溶液可不用显微镜就能观察到颜色反应
1.先染色,后加酒精
2.50%酒精作用:洗去浮色
3.唯一一个需要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但是不一定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4.唯一一个需要酒精的实验。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注意事项
蛋白质(肽)
紫色
+
双缩脲试剂
(1)原理: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原理梳理:碱性环境(NaOH)中,蛋白质中的肽键能和双缩脲试剂中的Cu2+反应生成紫色的络化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一切的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能发生反应;包括高温空间结构被破坏的蛋白质。
牛奶、豆浆、蛋清【须稀释:防止实验后黏住试管,不易涮洗】
(2)材料: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3)实验步骤:
选材
制备组织样液
显色反应
2 mL组
织样液
先加双缩脲试剂
A液1 mL
无色
双缩脲试剂
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创设碱性环境
蓝色
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摇匀
提供Cu2+
紫色
摇匀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开始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2.用蛋清做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
3.B液要求量适中,否则多余的B液将会与A液发生反应生成Cu(OH)2显色而遮盖原有的颜色。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注意事项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成分
鉴定物质
添加顺序
反应条件
反应现象
蛋白质
还原性糖
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
先双缩脲试剂A液1 mL,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
等量混匀,现配现用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50~65℃水浴加热
紫色物质生成
砖红色沉淀
取材:马铃薯匀浆
颜色反应:
结论:
组织样液中含有淀粉。
碘液2滴
碘液(棕黄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蓝色
淀粉 + 碘液
原理:
1.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热( )
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Ⅲ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2.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中,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适用于脂肪鉴定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可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基础巩固
A
A
1.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多选)
A.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能力提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