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电荷同步作业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电荷同步作业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 电荷
(分值:58分)
基础巩固(选择题1~6题,每题4分,共24分)
题组一 电荷与摩擦起电
1.《博物志》记载:“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有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接触起电
B.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感应起电
C.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摩擦起电
D.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摩擦导致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
2.(改编)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电荷,摩擦起电产生了电荷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两个电中性物体相互摩擦后可以同时带等量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时,得到质子的物体带正电,失去质子的物体带负电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题组二 静电感应
3.当飞机靠近带电的云层时,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 (  )
A.这属于感应起电
B.这属于接触起电
C.这属于摩擦起电
D.以上都不是
4.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正确的是(已知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丝绸带负电) (  )
A.
B.
C.
D.
题组三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
5.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 (  )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6.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有正电荷1.6×10-15 C,丙物体电荷量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1.6×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素养提升(选择题7~9题,每题4分,共12分;第10~11题,每题6分,共12分。非选择题第12题10分,共计34分)
7.在实验室可以观察到带电体与轻质导电小球所谓的“吸引—接触—排斥”现象,即将带电棒A移近一悬挂在绝缘线上的轻质导电小球B,可见小球被棒吸引,两者接触后,小球立即被排开,则 (  )
A.接触前,A、B一定带同种电荷
B.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C.接触后,A、B一定带同种电荷
D.接触后,A、B一定带异种电荷
8.如图所示,兴趣小组在参观科技馆中的“静电碰碰球”,他们转动手柄使玻璃罩中间的大金属球带上正电,周围不带电的小金属球碰上大金属球后会被弹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人在转动手柄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大金属球带正电是因为它有多余的电子
C.小金属球不带电是因为它内部没有电子
D.小金属球被弹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9.如图,把一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靠近带正电的小球,由于静电感应,在a、b两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B.闭合开关S2,有电子从枕形导体流向大地
C.闭合开关S1,有电子从大地流向枕形导体
D.闭合开关S2,没有电子通过开关S2
10.(改编)(多选)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将一根橡胶棒用毛皮摩擦(已知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的弱),再将橡胶棒靠近(不接触)验电器,如图2所示,最后直接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中一根橡胶棒用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失去电子带上正电荷
B.图2中橡胶棒靠近验电器金属球的过程,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来越大,因为产生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金属箔上聚集的负电荷也越来越多
C.图3中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D.图3中用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11.(改编)(多选)如图所示,下列静电感应现象的操作与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金属箔片张开,移走C之后金属箔片仍张开
B.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先把A、B分开,再移走C,金属箔片张开,A带负电,B带正电
C.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用手摸一下A或者B并移走C,再分开A、B,金属箔片张开,A、B带负电
D.把C碰一下A或者B,移走C,分开A、B,A、B带负电
12.现有完全相同(电荷量除外)的三个匀质金属小球A、B、C,其中A、B带有等量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现让不带电的C,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
(1)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求最终A、B两球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5分)
(2)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求最终A、B两球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5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摩擦起电,本质是电子的转移,C项正确。
2.D 【解析】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分别是正电荷和负电荷,摩擦起电的本质是得失电子,并不是产生了电荷,A项错误;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它们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B项错误;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项错误;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D项正确。
3.A 【解析】飞机靠近云的一侧会带上与之相反的电荷,这是静电感应现象,即为感应起电。
4.C 【解析】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上带负电,下端的两片箔片上都带正电,C项正确。
5.B 【解析】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e=1.6×10-19C的整数倍,将四个选项中的电荷量除以电子电荷量得到整数的便是可能正确的数值,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6.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则乙物体带负电1.6×10-15 C,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因为接触后丙物体带电8×10-16 C,带负电,则乙物体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8×10-16 C,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7.C 【解析】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接触之前,轻质导电小球B可能与A带异种电荷,轻质导电小球B也可能不带电,A、B两项错误;而接触后,二者相互排斥,则二者肯定是带有同种电荷,C项正确,D项错误。
8.D 【解析】人在转动手柄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A项错误;大金属球带正电是因为大金属球的原子核的核外电子转移到了其他物体上,B项错误;小金属球不带电不是因为内部没有电子,而是因为小金属球的原子核中的正电荷与原子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呈电中性,C项错误;小金属球碰上大金属球后会带上正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小金属球会被弹开,D项正确。
9.C 【解析】闭合开关S1、S2中的任何一个以后,便把大地与导体连通,由于静电感应,a端仍为负电荷,大地远处应感应出正电荷,因此无论闭合开关S1,还是开关S2,都应有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C项正确。
10.BC 【解析】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摩擦导致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上了负电荷,A项错误。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的过程,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正电,则金属箔带负电,从而张开;随着棒靠近验电器金属球,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来越大,因为产生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金属箔上聚集的负电荷也越来越多,B项正确。用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张开,这是因为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而不是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C项正确,D项错误。
11.BC 【解析】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则在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B的右端感应出正电,则金属箔片张开,移走C之后感应电荷又中和,则金属箔片闭合,A项错误;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则在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B的右端感应出正电,先把A、B分开,再移走C,则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片张开,B项正确;将带正电的C靠近导体A,用手摸一下A或者B,则大地中的负电荷将移向导体A、B,移走C,再分开A、B,A、B均带负电,金属箔片张开,C项正确;把C碰一下A或者B,则A、B上的电子将转移到C上,A、B带正电,移走C,分开A、B,A、B带正电,D项错误。
12.【解答】(1)若A、B带同种电荷,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Q。C与B接触后二者平分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Q+Q=Q,A、B最终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Q∶Q=2∶3。
(2)若A、B带异种电荷,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二者平分电荷量,A、C的电荷量均变为Q,C与B接触后,二者先中和再平分电荷量,C、B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Q-Q=Q,A、B最终的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为Q∶Q=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