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二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二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14 21: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二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1974年在郑州出土的杜岭方鼎精美绝伦,采用多范分铸法制作。下列制作铸模的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以泥制模 B. 铭文绘图 C. 湿模阴干 D. 烧制成模
2.中原大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下列特产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  )
A. 南阳黄牛肉 B. 西峡猕猴桃 C. 新郑大红枣 D. 南街方便面
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回收电池 B. 低碳出行 C. 滥伐森林 D. 治理污水
4.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发明了将制碱、制氨结合的“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
A. 侯德榜 B. 张青莲
C. 袁隆平 D. 徐光宪
5.下列含碳物质被人类利用的时间最早的是(  )
A. 煤炭 B. C60 C. 石墨烯 D. 碳纳米管
6.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金属颗粒 B. 读取液体体积
C. 稀释浓硫酸 D. 移走蒸发皿
7.铁强化生抽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铁”指的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8.下列实践项目的设计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践项目 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铁栏杆防锈 提取食盐水中的食盐 改良酸性土壤
设计方案 放置活性炭 刷油漆 加热,蒸发水分 使用烧碱
A. A B. B C. C D. D
9.青铜中含有少量的锡,锡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n属于金属元素
B. 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
C. 二氧化锡的化学式为O2Sn
D. 锡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10.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铜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区分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 观察溶液颜色
C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点燃混合气体
A. A B. B C. C D. D
11.用数字传感器探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C. 该实验是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 45s时,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12.牡丹花根制成的中药“丹皮”含有丹皮酚(C9H10O3),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根据丹皮酚的化学式可知(  )
A. 类别:丹皮酚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宏观: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微观:丹皮酚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 定量: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6g
13.《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焰硝经处理可得到含少量NaCl的KNO3溶液,将其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最终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蒸发浓缩”是为了获得较高温度下NaCl的饱和溶液
C.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大幅减小,所以“冷却结晶”时析出KNO3晶体
D. “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1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若16g甲烷与质量为m的氧气反应生成了CO2、CO和H2O,则下列有关m判断正确的是(  )
A. 64g>m>48g B. 48g>m>16g C. m=64g D. 72g>m>64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15.用化学符号填空:2个氖原子 ______,标出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捞饺子对应的分离固液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
(2)发酵粉(含NaHCO3)可用于制作面包。NaHCO3的俗称是 ______ 。
(3)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原理为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
在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观察到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______;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 ______(填“a”或“b”)中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8.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主要步骤为:计算、量取、______、装瓶贴标签。若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保存时有少量液体洒出,则瓶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9.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且B、C、F的物质类别相同;E广泛应用于制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图中“—”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俗称是 ______。
(2)B与足量的D反应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0.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
(1)过滤后溶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写出化学式)。
(2)写出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
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以贝壳为原料,从海水中提取MgCl2的简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该流程中所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3.如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字母)。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将产生的气体由导管的______(填“a”或“b”)口通入装置F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4.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灯泡发光,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2)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实验3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现象是 ______。
七、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交流】
(1)步骤Ⅰ是向镁带和少量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甲中镁带逐渐减少,碳酸钙逐渐消失,乙和丙中始终只有无色气泡,再无其他明显现象。则气体X是 ______,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步骤Ⅱ是在甲中的碳酸钙完全消失后,将甲、乙、丙的导管接口重新进行了连接。实验中,当观察到乙中液面下降时,丙中同时产生 ______,随后结束实验。
【提出问题】实验结束后,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Na2CO3;猜想三:NaOH、Ca(OH)2;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3)小组讨论后,确定只有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实验验证】
(4)分别取少量实验后丙中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A中溶液的颜色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产生,则证明猜想 ______成立。
【拓展反思】
(5)实验结束后,将甲、乙、丙中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测得废液的pH=2,则废液中溶质的成分除HCl外,还有CaCl2、MgCl2和 ______。
【定量计算】
(6)现有纯净的镁带和碳酸钙各5g,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计算产生气体的质量。(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2Ne
16.【答案】过滤;
小苏打;
Fe2O3+6HCl=2FeCl3+3H2O
17.【答案】2:1 b
18.【答案】混匀 等于
19.【答案】烧碱、火碱、苛性钠;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H2O+CaO=Ca(OH)2
20.【答案】Zn(NO3)2、Al(NO3)3;
Zn+2AgNO3=Zn(NO3)2+2Ag
21.【答案】过滤;
Mg(OH)2+2HCl=MgCl2+2H2O;
置换反应
22.【答案】催化作用
2H2O22H2O+O2↑
23.【答案】锥形瓶;
BC;a
24.【答案】导电性;
Fe+H2SO4=FeSO4+H2↑;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5.【答案】氢气;CO2+2NaOH=Na2CO3+H2O;
白色沉淀;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二;
NaCl;
2.6g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