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13: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卷 (二)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浩浩一家与同学们一起参与“秋日文化研学之旅”,通过完成日记整理、诗词探究、自然观察等任务,来记录旅程中的发现与感悟。
任务一完善秋日日记
一、浩浩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11月 2 日游玩错题本+举一反三时的所见所闻。但是他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阅读后帮他解决吧。(14分)
周日多云秋高气爽,今天我们去了动物园游玩。沿着弯曲(qū qǔ)的小路前行,我看到了各种颜色的树叶pū mǎn了树林,到处(chǔ chù)都是秋天的景象。路边有很多火红的枫叶,我捡了几片放进了背包。我们围着动物园转了一大圈(quān juàn),可把我累坏了,在长椅上休息了好一会儿。我们还去看了我最喜欢的长颈鹿,它们见到我好像也很兴(xìng xīng)奋。我们还看到了piào liang的黑天鹅。时间过得很快,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小动物们,下次再见啦!
秋天真是个美丽优美的季节。我喜欢秋天,也喜欢jià qī
里去秋游。
1.请你结合日记内容,根据拼音将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6分)
2.请你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
3.下面哪个词语最能形容你在“我看到了各种颜色的树叶”中看到的景象 ( )(2分)
A.闪闪发光 B.五彩缤纷
C.桃红柳绿 D.五谷丰登
4.日记的第2 自然段中“秋天真是个美丽优美的季节”表达不当,请你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在下方进行修改。(2分)
秋天真是个美丽优美的季节。
5.浩浩的日记格式不完整,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周日 多云
任务二 找寻文学中的美景
二、按照要求完成练习。(11分)
1.请用四字词语形容你在自然之旅中看到的四季景色。(4分)
春: 夏:
秋: 冬:
2.本学期,我们跟随诗词游览了大好河山:跟随李白欣赏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的奇观;跟随刘禹锡饱览了“ ,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美景;还追随苏轼的脚步,领略了“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风光。(3分)
3.浩浩还特意为日记附了两句诗,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2分)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你还知道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吗 请写出两句来。(2分)
任务三遇见不文明的行为
三、浩浩在游玩的时候发现有一位小朋友在参观时不排队。请谈谈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5分)
任务四 探究庐山文化
回家的路上,大家意犹未尽。浩浩的爸爸见多识广,感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还给我们介绍起他去过的“庐山”。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5分)
(一)庐山
①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非常有名,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②庐山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全年有雾的时间为191天,每年7~9月的平均温度为17℃。庐山的山脚下很暖和,越往山顶走,天气就越凉快,每上一层,温度就下降一点儿。山上的云雾很多,好像给庐山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被云雾笼罩的庐山,看起来更加神秘、美丽。
③庐山有迷人的自然景观。这里有连绵的山峰,有倾泻的瀑布,还有无边的云海。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和秋冬季节,由于气温适宜、湿度较大,云海最为壮观。特别是雨后或清晨时分,湿气上升与冷空气交汇,云雾便会在山间蔓延开来,逐渐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
④庐山有独特的美食。最著名的是“庐山三石”,它们是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和庐山石耳,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很多人去庐山旅游都会品尝。此外,庐山的竹笋、野菜等天然食材,也展现出庐山美食的质朴与自然。
⑤庐山展现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给每位到访者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1.阅读短文,借助段落中的关键语句能理解每段话的意思。请找出第②~④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方框中。(6分)
(庐山)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第②自然段:
第③自然段:
第④自然段:
2.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3分)
(1)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 )
(2)庐山的山顶温度高于山脚下。 ( )
(3)庐山独特的美食只有庐山石鸡。 ( )
3.在第②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句描写庐山云雾的语句。(4分)
4.读到第③自然段“逐渐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海洋’”时,你的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是( )。(3分)
A.一朵美丽的、飘在空中的白云
B.一望无际的、白色的壮观云海
C.无边无际的、连绵起伏的山峰
5.你周围一定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完成下面的“美景推荐卡”,为你眼中的美景代言。(6分)
美景推荐卡
我推荐 ,因为 。
同学们,请你也来这里体验一下吧!
任务五 体会棕熊感恩故事
浩浩的妈妈见我们听得意犹未尽,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深秋的感人故事。
(二)棕熊报恩
预测一:根据题目,我预测
一个深秋的下午,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一棵柿子树下缝一顶童帽。她不时抬起头,轻轻地摇一摇安睡在摇篮里的婴儿。
突然,年轻的母亲听见身后一阵响,没等她抓起摇篮,跑进屋去,就见一头大棕熊出现,挡住了她的去路。棕熊伸出右爪,温顺地叫着,像在恳求帮助。于是她鼓起勇气,看了看棕熊伸出的爪子。一根粗大的可怕的蒺藜(jí li)刺扎在手掌间。
预测二:读到这里,我预测棕熊
可怜的熊□她叫道□让我把这根讨厌的蒺藜刺拔出吧□
“好啦,这样是不是好些了 ”她问。这头毛乎乎的野兽既没说“是”也没说“不是”。而是飞快地伸出爪子,将摇篮推翻。接着它抓起摇篮,笨拙地走进森林里去了。
“你就这样表示感谢呀,棕熊 ”年轻的母亲吃惊地叫着,并努力安慰哭叫的孩子。“你可能把我的孩子摔坏了!下次找别人帮助你吧。”她朝远去的棕熊挥舞着拳头,然后跑进屋子,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晚上,她丈夫回来时问:“门口的摇篮有很多梨,你从哪儿弄来的 ”年轻的母亲很惊讶,她打开门,只见孩子的摇篮果然放在那儿,里面装满了黄熟香甜的梨,整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他们都有梨吃。
预测三:读到这里,我预测摇篮里的梨是( )送来的,我的预测依据是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第2 自然段中的“恳求”是 。(3分)
2.将文中标点符号缺失的地方补充完整。(4分)
3.请把你预测的内容和依据写在文中方框内。(7分)
4.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的,请结合短文内容,完成下图。(6分)
5.通读短文可知,棕熊将摇篮推翻的目的是( )。(3分)
A.棕熊恩将仇报,因为这位母亲拔蒺藜刺的时候让它感到很疼。
B.棕熊知恩图报,打算用摇篮装梨,报答年轻的母亲。
C.棕熊喜欢那个摇篮,想要给自己的孩子用。
任务六研学游记写作
五、习作。(请另附纸)(25分)
你平时也和浩浩一样爱到野外游玩吗 你爱玩什么呢 哪一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 请你把见闻记录下来。写的时候注意语句要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铺满 漂亮 假期
2. qū chù quān xīng
3. 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原句强调“各种颜色的树叶”,需选择最能体现颜色丰富性的词语。A项闪闪发光:侧重光泽感,与颜色多样性无关。B项五彩缤纷:直接描述色彩繁多,贴合语境。C项桃红柳绿:特指桃花红、柳条绿,范围较窄,无法涵盖“各种颜色”。D项五谷丰登:形容农业丰收,与颜色无关。
4.提示:删去“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原句中“美丽优美”语义重复。删去“优美”,保留“美丽”更恰当。
5.11月2日
[解析]本题考查日记格式规范。日记的完整格式要求:日期+星期+天气。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应补充“11月2日”。
二、1.示例:春暖花开 绿树成荫 金风送爽 银装素裹
2.碧水东流至此回 湖光秋月两相和 欲把西湖比西子
3. C
4.示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三、示例一:在参观游玩时,小朋友不排队的行为是不恰当的。排队是一种基本的公共秩序,它能够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每个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参观的机会。
示例二:小朋友不排队,不仅可能扰乱现场秩序,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而且这种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不利于其自身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一)1.第②自然段:庐山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第③自然段:庐山有迷人的自然景观。
第④自然段:庐山有独特的美食。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第②~④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别概括了该段内容,即关键语句。
2.(1)√ (2)× (3)×
[解析]:本题考查短文理解。(2)第②自然段指出“越往山顶走,天气就越凉快”,山顶温度应低于山脚下。(3)第④自然段提到“庐山三石”包含石鸡、石鱼、石耳。
3.山上的云雾很多,好像给庐山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短文信息。第②自然段中第四句话即答案。
4.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原文“白茫茫的‘海洋’”与B项“一望无际”“白色的壮观”对应。A项“一朵白云”范围过小,C项“山峰”非云海主体。
5.示例:长城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站在长城上,你可以俯瞰壮丽的山川,感受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可结合“美景+文化+体验”三要素,选择具有历史或自然特色的地点,突出其独特价值与个人感受,语言生动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二)1.棕熊请求年轻的母亲帮它拔掉爪子上的蒺藜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第2自然段明确描写棕熊爪子扎刺,且“伸出右爪,温顺地叫着,像在恳求帮助”,结合语境可知其需求。
2. “,”, “ 。”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直接引语需用双引号,提示语“她叫道”位于引语中间时,前后引语需用引号分隔,提示语后用逗号。
3. 示例:
预测一:棕熊身上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需要向人类求助,人类帮助了它,它回报人类。
预测二:棕熊来找年轻的母亲是因为自己拔不出蒺藜刺,向人类请求帮助。
预测三:棕熊 因为梨是装在摇篮里的,摇篮是被棕熊拿走的。
[解析]本题考查预测的能力。预测一:题目中“报恩”暗示故事将围绕棕熊与人类之间的互助展开,结合民间故事常见结构,通常动物会以赠送猎物、果实等方式报恩。预测二:文中描写棕熊“伸出右爪,温顺地叫着,像在恳求帮助”,且爪子上有“粗大的可怕的蒺藜刺”,符合动物受伤后寻求人类帮助的逻辑。预测三:文中棕熊推翻摇篮并带走,最终摇篮装满梨出现在家门口,形成“带走空摇篮→送回装梨摇篮”的因果链,体现棕熊的报恩行为。
4.(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母亲帮棕熊拔掉了蒺藜刺。棕熊推翻摇篮,走进森林。家门口出现装满梨的摇篮。
[解析]本题考查事件发展过程。需按“起因(缝帽,照看婴儿)→经过(棕熊求助,拔刺,带走摇篮)→结果(送梨)”梳理。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A项,棕熊推翻摇篮是为装梨,非报复;C项,无依据表明棕熊有孩子,且摇篮被送回。
五、作文答案不唯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