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驼鹿和狼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和绘制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野鸭变化曲线图,阐明生态系统能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学思维。
2.对微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变迁史的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
3.通过多个实例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认同人与自然能够协调发展,进而关注生态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及其所占的 是相对稳定的,能够维持正常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成一种 平衡。像这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 的一种状态,叫作生态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 ,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与功能,维持生态平衡。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 的。在这个限度内,生态系统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不断调节自己,达到新的平衡;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营养结构越 ,自我调节能力 ;反之,自我调节能力就 。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目前, 是破坏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为什么小河的水质还能保持良好?
2.河流水质变差与排污强度有什么关系?这说明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什么特点?
3.上述资料对你理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效果评价】
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是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的状态
D.大大增加或减少某种生物会破坏生态平衡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静态平衡
B.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3.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B.C.D.
4.某县近年来采取生态林补助政策来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生态林比单一经济林稳定性要强。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5.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1.数量 比例 动态的 相对稳定
2.自我调节能力
3.一定限度
4.越多 复杂 越强 越弱
知识点二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合作探究】
1.河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受到轻度污染后能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2.排污强度小,河流能通过自身净化作用而恢复,排污强度大导致河流无法通过自身净化作用而恢复。这说明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保护环境,只有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效果评价】
1.C 2.D 3.D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