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二章 生态安全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情境导入
水域污染及治理后
森林火灾及防治
思考:生态系统如何恢复稳定性?
一、从生态环境视角看生态平衡问题
1.什么是生态平衡?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及其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能够维持正常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像这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叫作生态平衡。
2.观察思考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
在苏必利尔湖的罗亚尔岛上,狼(捕食者)和驼鹿(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讨论:
1.驼鹿的数量变化和狼的数量变化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狼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再下降;狼和驼鹿的数量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使两者的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狼的数量大量减少,驼鹿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加,驼鹿数量增加会取食更多的草,如果取食牧草的速度大于牧草再生的速度,就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假设某年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对该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界影响后逐步恢复其原有的结构与功能,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会退化。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的能力
2.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20世界80年代以前,人们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为什么小河的水质还能保持良好?
虽然人类的活动影响到了小河的水质和生物的数量,但小河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使小河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维持相对稳定,来满足正常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水质依然能保持良好。
排污强度越大,河流水质越差。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早点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会退化。
(2)河流水质变差与排污强度有什么关系?这说明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什么特点?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同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要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限度内进行。
(3)这个事例对于你理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关系有什么启示?
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盘点收获
1.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B.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是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稳定不变的状态
D.大大增加或减少某种生物会破坏生态平衡
C
当堂检测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静态平衡
B.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一成不变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相对稳定
D
当堂检测
3.某县近年来采取生态林补助政策来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生态林比单一经济林稳定性要强。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D
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