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导入
诗圣
李白
七绝圣手
王昌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言绝句,押“i”韵。
诗词诵读
文题解说
闻,听说
王昌龄,他是李白的朋友,天宝年回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
遥,遥远。
此寄,指这首诗。标题点明了写作此诗的背景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
闻道: 杨花: 龙标:
子规: 与:
听说。表示惊讶、痛惜之意。
柳絮。
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题
听说
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
降职
唐代县名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情、寄以慰藉的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闻:听说。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
解诗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与:给。
夜郎:这里指贵州的夜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解诗意
【诗句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句赏析】
次句点题,“过五溪”,表明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情感色彩,生动形象地把明月与思念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同情与思念。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诗人想把“愁心”托付给明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
拓展积累
描写友情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拓展积累
古代常见的称谓方式
①称官地——称“王昌龄”为“王龙标”
②称籍贯——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③称官名——称“杜甫”为“杜工部”
拓展积累
古代官职升降常用语
①迁:晋升或调动官职;贬谪,放逐
左迁:降职
友迁:升职
②谪:贬官
③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