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据的收集
第2课时 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总分
【学习目标】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适当的调查方案.
5.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过程】
任务一:普查和抽样调查
(一)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53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普查的定义: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对 进行的 调查叫做普查.所要考察对象的 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 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2)抽样调查的定义: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 个体作为代表进行调查,并以此推断总体的状况,这种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 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作样本容量.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下列调查方式适合用普查的是( )
A.了解如泰运河被污染情况
B.调查泰兴市居民五一假期的出行方式
C.检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零部件
D.调查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率
2.为了解某市80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英语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2000名考生的英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次调查中,下列说法:
①这80000名学生参加初中毕业考试英语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②每个考生是个体;
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是2000.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评价任务一
得分:
任务二: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
自学指导
要求:自学课本156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 ,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 和 .
(二)自学检测(要求: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不要乱勾乱画).
1.小元想了解家乡白桃的品质,以下哪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 )
A.调查小元家的所有桃子
B.调查小元和小东家的所有桃子
C.调查村上最好农户家的所有桃子
D.从村上任选10家,每家任选50斤桃子进行调查
2.某超市为吸引客流,对顾客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下样本最具代表性的是( )
A.统计超市平均每日人流量,调查当天随机抽取四分之一数量的顾客
B.超市内烟酒专柜的顾客
C.超市内文具区的顾客
D.超市的年轻女顾客
评价任务二
得分:
自我反思:
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当堂训练:
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
1.下列调查样本中最适合用普查的是( )
A.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 B.了解我市居民的年人均收入
C.了解我市学生的视力情况 D.了解某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2.某同学为了解所在市火车站今年“春运”期间每天的乘车人数,随机抽查了其中五天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五天中每天的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样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在“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中,为了解甲、乙、丙、丁四所学校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小丽制定了如下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抽取乙校初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B.在丙校随机抽取600名学生进行调查
C.随机抽取150名老师进行调查
D.在四个学校各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调查
4.小亮同学为了估计全校九年级人数,他对自己所在乡的人口和全乡九年级学生人数作了调查:全乡人口约2万,九年级学生人数为300.全县人口约35万,由此推断全县九年级人数约为5250,但县教育局提供的全县九年级学生人数为3000,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根据所学统计知识,你认为产生偏差的原因是 .
5.为了让人们树立起环保意识,感受到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6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环保小组利用他们6人统计的结果来估算全校850名同学的家庭丢弃的塑料袋数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
(2)试估算全校850名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数量.
参考答案:
任务一(一)自学指导
(1)所有考察对象 全面调查 全体 每一个 (2)部分 一部分
(二)自学检测
1.C 2.C
任务二(一)自学指导
小 代表性 广泛性
(二)自学检测
1.D 2.A
当堂训练:
1.D 2.B 3.D 4.样本选取不合理
5.解:(1)总体是全校850名同学的家庭丢弃塑料袋数量,个体是全校每名同学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样本是环保小组6名同学家庭丢弃的塑料袋数量.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