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命题与证明 4.2.3 定理,推论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命题与证明 4.2.3 定理,推论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08: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4章 4.2 命题与证明 4.2.3 定理,推论
授课教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定理、推论与互逆命题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能经过推论证明命题. 2.通过推论证明命题,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 3.初步感受推论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定理、推论与互逆命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能经过推论证明命题.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为概念教学,教材呈现的均是证明推理所必需的概念.本课时通过两个栏目重点解决两件事情:一是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必须要有推理;二是推理必须要有依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将“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 【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2.讲授新课 1.说一说:判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依据是什么? (1)如果a是整数,那么a是有理数. (2)如果△ABC是等边三角形,那么△ABC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自己说一说,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归纳结论】经过证明为真的命题叫作定理.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利用某个定理直接推导出的真命题叫作这个定理的推论. 例如,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直接推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于是可将这一结论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通常将该推论简称为“三角形外角定理”. 2.探究: 如图4.2-1,在△ABC中,已知∠BAC=80°, ∠ABC=60°,∠BCA=40°,∠ACE,∠CBD, ∠BAF是△ABC的三个外角,问:这三个外角 的和等于多少度?由此你能猜测出什么结论? 图4.2-1 因为∠ACE=180°-40°=140°,∠CBD=180°-60°=120°,∠BAF=180°-80°=100°, 所以∠ACE+∠CBD+∠BAF=140°+120°+100°=360°. 这启发我们猜测: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和等于360°,下面来证明. 如图4.2-2,△ABC的三个外角分别为∠BAF, ∠CBD,∠ACE. 因为∠BAF=180°-∠BAC,∠CBD=180°-∠ABC, ∠ACE=180°-∠ACB, 所以∠BAF+∠CBD+∠ACE=(180°-∠BAC)+(180°- ∠ABC)+(180°-∠ACB)=540°-(∠BAC+ ∠ABC+ ∠ACB)=540°-180°= 360°. 由此可得: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引导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在实验几何中,常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归纳得出结论,增加学生的感官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凭实验、观察和归纳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使学生感受到直观是重要的,但有时也会欺骗人,这时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从而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3.说明: “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什么?其逆命题是真命题 (老师引出逆定理和互逆定理的概念)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被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就称它为原定理的逆定理,并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互逆定理. (老师讲解例题) 例5: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则与第三个角相邻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第三个角的对边. 分析 对于文字证明题,一般先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4.2-3,在△ABC中,∠B=∠C,AE是外角∠CAD的平分线.求证:AE//BC. 图4.2-3 证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CAD=∠B+ ∠C. 又∠B=∠C,于是∠CAD=2∠B. 由于AE是∠CAD的平分线,因此∠CAD=2∠DAE. 从而2∠B=2∠DAE,即∠B=∠DAE. 所以A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归纳结论】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根据命题的条件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条件; 第二步,根据命题的结论写出求证; 第三步,严从命题的条件出发,运用定义、基本事实以及定理进行逻辑推 理计算,得出需要求证的结论;或者运用反证法证明, 4.你能举出一对互逆定理吗? 【说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回答. 3.课堂练习 1.试着判断下列定理没有逆定理.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1)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这个逆命题不正确,原定理没有逆定理. (2)逆命题: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个逆命题正确,原定理有逆定理. 4.课堂小结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时,正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证明的关键.应先结合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进行证明. 5.板书设计 命题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定理成立,应当证明.涉及的概念较多,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常出的错误是:由于“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是正确的,于是错误地认为“任何一个定理都有逆定理”也是正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