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常见的地貌类型
考点4 常见地貌
【学考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学会识别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成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2.能够判读常见地貌景观的类型和特征; 3.学会分析常见地貌的成因。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和淀积的过程。
3.发育条件:岩石的 、透水性和水的 、流动性的强弱。
4.类型
(1)按存在的空间,分为地表(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面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 、孤峰、残丘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地下河和溶洞(顶部有 、石幔或石帘;底部有 ;石钟乳和 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2)按成因,可分为喀斯特 地貌和喀斯特 地貌。
5.影响
(1)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区可成为著名的 ;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2)不利影响:易导致水土流失和 ,给农业、城市建设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地貌类型 形成及景观特点
“V”形峡谷 形成:河流流经山区,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而形成
景观特点:河谷深度大,岸壁较 ,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曲流 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下蚀作用减弱,河流以 为主,河道变得弯曲,形成曲流
牛轭湖 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自动 ,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2.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位置 形成 景观特点
冲积扇 出山口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 ,水流变缓,所挟带的物质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 呈 形分布,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到低,沉积物厚度逐渐变薄,沉积颗粒逐渐变
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地势低平,土层深厚
三角洲 入海口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 ,加上海潮的 作用,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形成三角洲 地势低平,大都呈三角形(形态多种多样),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三、风成地貌(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
(1)概念: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2)主要类型: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雅丹地貌等。
(3)景观特点:
①风蚀蘑菇:上部宽大、下部窄小,呈 状。
②雅丹地貌:雅丹由不规则的 和垄脊相间构成,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2.风积地貌:主要是沙丘地貌,形态多样,以 形沙丘较为常见。
沙丘类型 景观特点
纵向沙垄 顺风向呈长条状延伸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 坡缓, 坡陡
四、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2.分类
(1)海蚀地貌:海蚀崖、 、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如左图所示。
(2)海积地貌: (砾滩、沙滩和泥滩)、沙坝、 、离岸堤等,如右图所示。
五、冰川地貌
类型 形成 景观特点
冰川谷地 冰川流动时 作用所形成的谷地 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字母“U”
刃脊 两条冰川谷地之间的陡峭山脊 形如刀刃状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 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角峰 多个冰斗之间的尖锐山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峡湾 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后形成的狭长深海湾 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
1.(2024·江苏合格考)徐霞客在《江右(旧时江西的别称)游日记·龟峰游记》中记载,“逾振衣台,上至叠龟峰之下,再穿一线而东,复北过四声谷。盖四声谷之壁,有一隙东南向,内皆大石叠架……”文中描述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
A B
C D
2.(2024·江苏合格考)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貌类型是( )
A.江心洲 B.三角洲
C.河漫滩 D.冲积扇
(2)关于甲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高北低,河汊较多 B.顶平麓缓,戈壁广布
C.沙漠绵延,起伏较小 D.山高谷深,沟壑纵横
3.(2023·江苏合格考)右图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貌是( )
A.沙丘 B.三角洲
C.雅丹 D.冲(洪)积扇
(2)该地貌多出现在( )
A.河流入海口 B.河流的凸岸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的凹岸
(3)关于该地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到乙物质颗粒变细 B.平面形态呈新月形
C.丙到丁没有高度变化 D.土层浅薄坡度较大
4.(2022·江苏合格考)典型的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构成,垄槽走向常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
A B
C D
(2)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5.(2022·江苏合格考)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右图为尼罗河下游局部地区卫星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的地貌类型是(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沙丘 D.海蚀崖
(2)关于甲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沟壑纵横
C.起伏和缓,沙漠广布 D.地势低平,河汊众多
一、选择题
(2025·无锡合格考模拟)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回答1~2题。
1.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长期流水侵蚀 ③石灰岩层较厚 ④人类破坏较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景观有( )
A.溶沟、残丘 B.石笋、石钟乳
C.石芽、石林 D.溶洞、石柱
(2025·盐城合格考模拟)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
3.上图中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形成丙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2025·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丁地貌景观最可能分布在我国(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二、非选择题
7.(2025·无锡合格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图1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
图1 图2
材料二 图2示意西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140毫米,冬季盛行偏北风。
(1)“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 作用,该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海蚀拱桥等。
(2)据材料推测,PQ、QR两河谷中,流速较快的是 ,QR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试分析甲地沙丘的形成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4 常见地貌
夯基固本
一、2.溶蚀 3.可溶性 溶蚀力 4.(1)峰林 石钟乳
石笋 石笋 (2)溶蚀 沉积 5.(1)风景旅游区 (2)地面塌陷
二、1.陡 侧蚀 裁弯取直 2.平缓 扇 细 减慢 顶托
三、1.(2)风蚀柱 (3)①蘑菇 ②沟槽 2.新月 迎风
背风
四、2.(1)海蚀柱 (2)海滩 沙嘴
五、侵蚀
真题示例
1.【思路点拨】 根据游记内容可知,该地有“龟峰”“四声谷”“大石叠架”,读图可知,C图符合,C正确。A图为黄土地貌,A错误;B图发育在海边,有海蚀柱,为海蚀地貌,B错误;D图中有侵蚀过后的小丘,为风蚀地貌,D错误。
【答案】 C
2.【思路点拨】 第(1)题,据图可知,甲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应为冲积扇,D正确;江心洲是指位于河流中间的小岛,三角洲发育在河流入海口,河漫滩发育在河流中下游的两岸,A、B、C错误。第(2)题,河流自出山口到扇缘的过程中,流速逐渐变慢,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堆积物厚度变化为由厚变薄,所以甲地貌地势南高北低,该地地势低平,水中泥沙容易沉积,河流容易分汊。A正确,B、C、D错误。
【答案】 (1)D (2)A
3.【思路点拨】 第(1)题,图中所示地貌景观为扇状堆积体,是冲(洪)积扇。第(2)题,河流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第(3)题,由山口到扇缘,随着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A正确;冲积扇平面形态呈扇形,从丙到丁地势先升高后降低,土层较厚,坡度小,B、C、D错误。
【答案】 (1)D (2)C (3)A
4.【思路点拨】 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力堆积地貌,B是海岸地貌,C是雅丹地貌,D是喀斯特地貌。第(2)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B正确;与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无关,A、C、D错误。
【答案】 (1)C (2)B
5.【思路点拨】 第(1)题,由图可知,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在海口附近地势平坦开阔,同时受海水顶托作用,河流速度降低,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B正确;冲积扇常形成在河流出山口处,A错误;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C错误;海蚀崖是海水侵蚀地貌,D错误。第(2)题,在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地势低平,枯水期和洪水期交替导致河汊众多,D正确;甲地貌地势低平,并不是山河相间,地形崎岖,A、B错误;河口三角洲,水分充足,鲜有沙漠发育,C错误。
【答案】 (1)B (2)D
跟踪训练
1.C 2.B 第1题,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地理环境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湿润,①正确;长期流水侵蚀会导致溶洞内的莲花盆稀少,与题意不符合,②错误;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基础,石灰岩层较厚有利于溶洞景观的形成,③正确;人类破坏较少,溶洞景观保存完好,④正确。故选C。第2题,根据材料“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可知,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景观中的沉积地貌;溶沟、残丘、石芽、石林、溶洞均为溶蚀地貌,排除A、C、D,B正确。
3.B 4.B 第3题,读图可知,甲是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A错误;乙是河流挟带泥沙在河谷出口处堆积形成的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B正确;丙是在干旱地区受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C错误;丁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D错误。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B正确;流水侵蚀形成河谷或者阶地,海浪侵蚀主要发生在海岸,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成冰斗、刃脊、角峰等,A、C、D错误。
5.A 6.B 第5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A正确;乙为冲积扇,为流水沉积地貌,B错误;丙为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C错误;丁为风蚀城堡,为风力侵蚀地貌,D错误。第6题,丁为风蚀城堡,为风力侵蚀地貌,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最可能分布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西北地区,B正确;西南、东南、东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以流水作用为主,A、C、D错误。
7.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等地貌。第(2)题,读图可知,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QR段河谷较宽阔,为宽谷;说明PQ段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蚀作用强;QR段地势平坦,流速慢,以侧蚀为主;QR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第(3)题,由材料可知,冬季该地盛行偏北风;甲地上风向紧临河流宽谷,冬季枯水期,河谷中的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粒搬运至甲处,受南侧山地阻挡,风速减小,大量沙粒在河谷南岸堆积形成沙丘。
答案:(1)侵蚀 海蚀崖 海蚀柱
(2)PQ 流水沉积
(3)冬季河流水量小,河床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沙沉积形成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