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三考点7热力环流学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三考点7热力环流学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15:00:31

文档简介

考点7 热力环流
【学考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2.能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基本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    的形式。
2.形成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海风              陆风
(1)海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温高,气压     ,风从
     吹向     。
(2)陆风的形成:晚上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温低,气压     ,风从
    吹向    。
2.山谷风
谷风                山风
(1)白天,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温    ,气流上升,气压    ,气流沿着山坡爬升,形成    风
(2)夜晚,山坡比相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温    ,气流下沉,气压    ,气流沿山坡下滑,形成    风。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1.(2024·江苏合格考)陆游《秋怀》中“城市高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诗句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热力差异。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能正确反映城乡间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2)该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  )
A.冷热不均 B.天气不同
C.面积差异 D.海拔不同
2.(2022·江苏合格考)在大陆与大洋之间因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可以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下图为某季节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该环流对亚欧大陆东部地区的直接影响是(  )
A.提供大量的水汽 B.塑造崎岖的地表
C.带来丰富的水能 D.形成干冷的气候
一、选择题
  (2025·扬州学测模拟)干旱地区的绿洲和沙漠,在白天和夜晚热力状况不同,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下图为该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等压面的分布状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地区应为白天 B.此时E地盛行下沉气流
C.此时该地区应为夜晚 D.此时F地盛行上升气流
2.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关于近地面风向判断正确的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025·扬州学测模拟)“一颗印”为我国安徽、云南等地民间的一种建筑形式,由正房、耳房(正房两侧的小房子)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狭窄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俗称“一颗印”。下图为典型的“一颗印”民居图片。据此回答3~4题。
3.下图中符合天井近地面气流运动的是(  )
A B
C D
4.安徽“一颗印”墙面多为白色或灰白色,主要原因是(  )
A.增加色彩,美化外观 B.雨水较多,白色石灰可以防潮除霉
C.吸收热量,利于保温 D.增强大气逆辐射,利于冬季保温
  (2025·连云港学测模拟)研究发现,天津市滨海新区海陆风较为典型。下图为天津市滨海新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能示意白天滨海新区和渤海湾之间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6.白天时,与渤海湾相比,滨海新区(  )
A.气温低,气压低 B.气温高,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二、非选择题
7.(2025·南京六校学测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图1   
图2
(1)读图1,比较图1中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和气压数值大小并排序。
气压:        ;气温:        。
(2)比较①②两地的降水概率大小:    ,两地昼夜温差大小:     。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请在下图中添加箭头,绘制此时穿堂风形成示意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7 热力环流
夯基固本
一、1.基本(简单) 2.水平 上升 下沉
二、1.(1)低 海洋 陆地 (2)高 陆地 海洋
2.(1)高 低 谷 (2)低 高 山 3.上升 低 下沉 高 郊区 市区 
真题示例
1.【思路点拨】 第(1)题,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乡村,城市空气上升,乡村空气下沉,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高空则相反,读图可知,B正确,A、C、D错误。第(2)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乡村,城乡之间冷热不均,A正确;与天气、面积、海拔关系不大,B、C、D错误。
【答案】 (1)B (2)A 
2.【思路点拨】 第(1)题,图示地区大气环流为亚欧大陆形成上升气流,太平洋形成下沉气流。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导致亚欧大陆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太平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图示环流最强盛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冬季陆地降温快,陆地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春秋季环流不明显,A、C、D错误。第(2)题,该环流近地面盛行由海洋到陆地的夏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在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形成降水,A正确;塑造崎岖的地表、带来丰富的水能不是直接影响,B、C错误;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性质暖湿,不会形成干冷的气候,D错误。
【答案】 (1)B (2)A 
跟踪训练
1.C 2.C 第1题,图中等压面位于高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处等压面向近地面即高压处凸出,A处气压较低,则B处气压较高,根据气压关系,气流由B流向A;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A处近地面的沙漠为高压,F盛行下沉气流,B处近地面的绿洲为低压,故近地面气流由沙漠流向绿洲,E绿洲盛行上升气流,即此时绿洲气压低,气温高,沙漠气压高,气温低,应为夜晚,C正确,A、B、D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处近地面的沙漠为高压,B处近地面的绿洲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F指向E,由东向西,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C正确,A、B、D错误。
3.A 4.B 第3题,白天,天井接受阳光少,近地面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近地面气流通过各个房间窗户水平流向室外,A正确,B错误;晚上天井热量不易散失,近地面气温高(等温面向高处凸),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各个房间气流流向天井近地面,通过天井的上升气流排出,C、D错误。第4题,古代民居设计主要考虑其实用性,不是为了增加色彩和美化外观,A错误;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大,白色石灰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来降低湿度,从而达到防潮除霉的效果,B正确;安徽夏季炎热,墙面多刷白色或灰白色,浅色系反射率高,可以反射阳光,从而减少墙体对热量的吸收,降低室内温度,C错误;墙面多为白色或灰白色与增强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D错误。
5.D 6.C 第5题,陆地比海洋比热容小,白天时,陆地接受太阳辐射后增温更快,则滨海新区相对于海洋来说温度更高。图中陆地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上空向四周扩散;海面温度相对较低,陆地上空空气运动到海洋上空后冷却收缩下沉,海面空气不断堆积,并向陆地近地面流动,使得海洋与陆地之间形成热力环流,D正确。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白天,滨海新区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气流上升,气压降低,即气温高,气压低,C正确。
7.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压中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①②大于③④;据“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规律可知,①等压面下凹为低压,②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而近地面与高空相反,故④为低压,③为高压。气压排序为②>①>③>④;近地面大气温度越高气压越低,①为低压,气温高,②为高压,气温低。根据温度随高度递减规律可知,④气温低于③,气温排列为①>②>③>④。第(2)题,①为低压,气流上升,降水概率大,②为高压,气流下沉,降水概率小。阴雨天气温差小,晴朗天气温差大,故昼夜温差①<②。第(3)题,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气温上升快,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气温上升慢,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高空则相反,据此添加箭头即可。
答案:(1)②>①>③>④ ①>②>③>④
(2)①>② ①<②
(3)绘图如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