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4 23:0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来自中日两国的留学生,飘洋过海在欧洲相遇,此刻他们是同窗,是同学,为同样的使命——学成毕业,为国效力,他们何曾预料,有一天同怀强国梦想的两国青年,会在同一片海域列阵相搏。
1878年赴英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合影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并且结合当时国际背景,能够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结合地图,能够梳理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通过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屈辱条约做对比,能够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进一步能够分析出来《马关条约》的影响。
4.通过观察《时局图》并结合所学,能够归纳出来《马关条约》与民族危机加剧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蒙满;欲征服蒙满,必先征服朝鲜”。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大陆政策)
材料2:1888年慈禧太后想要修个园子,连续7年每年挪用海军衙门经费30万两,费用依旧不够,命令李鸿章向两江、两广以筹办海防为名募捐400多万两白银,共计600多万两修建颐和园。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花费相当于购买三艘“定远”号的费用。
材料3:洋务运动中国建造的“定远号”、“镇远号”军舰号称“亚洲第一”,“北洋水师”被称为“亚洲最强海军”,但实际上连真正的海军都算不上……
主观原因:清政府内部腐败,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国力衰败。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国际环境
欧美列强:采取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美国
日 本
支持
支持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不干涉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道(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直接原因: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1894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2.双方态度
慈禧太后: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 “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
清朝虽地域辽阔,然从近年来之陆海军备看,徒具其表,不足为惧。
——山村睿
清朝消极备战(可乘之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
人物
丰岛海战
标志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辽东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战争爆发
战争过程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黄海海域
战役: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归纳黄海海战的基本信息。
结果:
黄海战役
日本夺取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
重要人物: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丰岛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大屠杀,2万人被杀戮,犯下令人发指得罪行。
『日本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旅顺大屠杀
自主学习
知识拓展
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爱国将领?
平壤战役
左宝贵
回族抗日英雄。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
黄海海战
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民族英雄。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速撞向敌舰。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牺牲。
辽东半岛战役
徐邦道
清末名将,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1895年病逝于军营。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清朝晚期将领,北洋水师提督。1895年威海卫之战中,因令在港内待援,最后援军未至,拒绝劝降,自杀殉国。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到底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研读材料并思考问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慈禧六旬万寿庆典,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项目 中国 日本
配置 定远、镇远配12寸口径炮,无快炮 配8寸口径炮,但装上快炮
速度 最快每小时14海里 最快每小时约19—23海里
炮弹 数量少,品质差 数量充裕
材料三:
(1)封建制度腐朽
(2)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4.结果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方代表李鸿章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内容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4.结果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
对比《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区别
割地 香港岛 九龙半岛南端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800万两白银 2亿两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他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开设工厂
割地增多
赔款增多
深入腹地
新增设厂
结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纽约时报》评论: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甲午中日战争给全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很弱”……随即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影响:
①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材料1: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九龙司给英国 俄国侵占大片领土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陆军扩充费
海军扩军费
军舰水雷艇
临时军费
13%
用于其他
87%用于军备
材料2:
材料3:“1895年-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从原来80余家激增到933家。外资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获得巨额利润,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材料20:德俄合作干涉之结果,可能由中国获得一海军军港或煤站之割让。法国也想借此向中国邀功,取得南海岛旁中国一小岛……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
【合作探究】俄国是出于好心帮中国吗?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原因:
实质:
根本目的:
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均势
俄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法国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德国
欲在远东扩大势力缓和与俄、欧洲矛盾
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 以“还辽”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路矿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时局图》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揭露了清政府腐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沙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台湾
我要一个公平
德国
法国
俄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清政府
表现: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结合课本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你来晚了》
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
问题一:美国为什么姗姗来迟?
问题二:美国为啥要来中国?
他国瓜分中国刺激了美国;
美国希望获得均等机会。
问题三:当美国来到中国后,中国已被瓜分,美国该如何从其他列强处获取利益?
提出“门户开放”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美国
日本
沙俄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奥地利
德国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不但划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富国强军,增强复兴意识
陆海统筹,增强海洋意识
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捍卫和平,增强责任意识
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
推进军事现代化。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中国民间私人资本所创办的工业企业,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力量来源。
张謇
卢作孚
荣德生
荣宗敬
侯德榜
洋务企业属官办或官督商办,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自主学习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鸿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19世纪70年代,受外商刺激和洋务运动影响,我国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原因:
代表: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1
2
3
张骞实业救国
甲午战败后,张骞放弃高官厚禄,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实业救国热潮,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实业多元化
张骞不仅创办纱厂,还涉足垦牧、轮船、面粉、油料、冶铁等产业,形成多元化实业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繁荣。
文化与公益
张骞热心公益,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机构,其中南通博物苑为中国首个自建公共博物馆,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主学习
知识拓展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
某一时期上海丝厂对比 企业 技术支持 资金总额
华商创办的六家丝厂 薄弱,依赖英国 120万元
法商宝昌丝厂一家 自产 116万元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总体落后)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主学习
知识拓展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
近代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
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拓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刘永福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课堂检测
1.2024年5月18日,“纪念甲午海战130周年暨山东省水下考古成果展”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举办,定远舰、来远舰等甲午沉舰出水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据此,该成果展的举办地是( )
A.威海 B.旅顺 C.青岛 D.大连
2.以下资料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严复 B.李鸿章 C.张謇 D.谭嗣同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