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四考点11海水的运动学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四考点11海水的运动学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15:05:57

文档简介

考点11 海水的运动
夯基固本
一、1.潮汐 2.水 物质循环 
二、1.波状起伏 2.航运 水质净化 加剧 
三、1.(1)引潮力 (2)最高 涨潮 最低 2.海上航运 
四、1.盛行风 3.(1)寒暖流交汇 营养盐类 (2)燃料
海雾 (3)扩散 污染范围 (4)增温增湿 
真题示例
【思路点拨】 第(1)题,海水受到天体引潮力作用,在一天中海水出现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C正确,A、B、D错误。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8:00—10:00,潮位为150~350厘米,但此时为涨潮期,不安全,A错误;12:00—14:00潮位为450~500厘米,潮位高,不安全,B错误;15:00—17:00,潮位由350厘米降为150厘米,潮位降低,较安全,可以赶海,C正确;20:00—22:00潮位一直在上升,不安全,D错误。
【答案】 (1)C (2)C
跟踪训练
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石老人”景观是典型的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对应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波浪,A正确。第2题,题干中的景象是潮汐时涨潮形成的,B正确。
3.C 4.D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考船路径为从亚热带地区到赤道地区再到极地地区,海水密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增,途经海域表层密度变化大致是先降后升,C正确,A、B、D错误。第4题,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①②洋流分别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5.D 6.A 第5题,读图可知,涨潮和落潮均可以发电一次,一般一天中涨潮两次、落潮两次,因此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四次,D正确。第6题,杭州湾为喇叭口形的海湾,加上河水顶托、盛行风助推,形成我国潮位最高的涌潮,使得海水涨落幅度大,蕴藏的潮汐能资源最丰富,A正确;与杭州湾相比,渤海湾、北部湾、大亚湾等高潮位较低,蕴藏的潮汐能相对较少,B、C、D错误。
7.解析:第(1)题,根据该日研学小组查询的海滩所在地海域逐时潮高表中的数据可以绘制曲线图。绘图略。第(2)题,“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活动。根据上题可知,在7:30—9:00时,是当地的低潮位,且为白天,方便采集海产品;潮位低时,滩涂出露面积大,方便人们采集海产品;且潮位低时,人们的安全性强。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体引潮力大、风向与涨潮方向一致且风速越大、海岸呈喇叭状及入海径流大时,高潮位大。
答案:(1)绘图如下。
(2)潮位低,较安全;滩涂裸露面积大,便于采集海产品;为白天,方便采集。
(3)天体引潮力、风向、风速、海岸轮廓、入海径流量。考点11 海水的运动
【学考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了解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说明洋流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水运动
1.类型(基本运动形式):波浪、    和洋流等。
2.意义:输送    、物质和能量;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     ,影响着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二、波浪——主要是风浪
1.风浪的概念: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     运动。风速越大,风浪也越大。
2.影响:影响港口建筑、    、船只停泊;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     ,但也会导致污染物的重新悬浮和污染的    ;可用来发电。
三、潮汐
1.基本概念
(1)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     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2)高潮、低潮与涨潮、落潮。
2.潮汐的影响:对河流和       产生重要影响;大型船舶可趁涨潮高潮位进出河流和港口;可用来发电。
四、洋流
1.概念: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世界上绝大多数洋流是在
     的吹拂下形成的。
2.类型: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叫暖流,反之叫寒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         以及有上升流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
     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形成渔场。
(2)影响航运:顺洋流航行节约    ,加快速度;洋流从极地带来冰山,威胁海运;寒暖流相遇,会形成    ,对海上航行不利。
(3)影响海洋污染:加快污染物    ,降低污染浓度,但同时也会扩大      。
(4)影响沿岸气候:暖流      ,寒流降温减湿。
  (2022·江苏合格考)“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暑假期间,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去南通海滩开展实践活动。下图为“研学地点潮汐表查询截图”。读图,回答(1)~(2)题。
(1)研学小组观察到一天中海水有规律地涨落,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海径流的变化 B.海底地壳变动
C.天体引潮力作用 D.盛行风的吹拂
(2)从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下列时间段最适合“赶海”的是(  )
A.8:00—10:00 B.12:00—14:00
C.15:00—17:00 D.20:00—22:00
一、选择题
  (2025·镇江合格考校考)在距青岛海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花岗岩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2022年10月3日,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为“石老人”坍塌前后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石老人”形成的主要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海啸
2.《崂山志》有记载:“石老人,在石老人村南海滩中……潮长时没入水中,若将欲行,尤为异观”,形成此景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海啸
  (2025·铜山合格考模拟)2023年4月6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任务圆满完成。“雪龙2”号科考船从深圳启航,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港接受补给后,驶往中山站。下图为“雪龙2”号部分时段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科考船途经海域表层密度变化大致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4.①②洋流的性质和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别为(  )
A.①暖流 增温增湿 B.②寒流 降温减湿
C.①寒流 降温增湿 D.②暖流 增温增湿
  (2025·无锡一中合格考模拟)“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方式。下图是潮汐发电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中发电次数为(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下列地区中,潮汐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杭州湾 B.渤海湾
C.北部湾 D.大亚湾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活动。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到山东日照开展“赶海”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前,小组成员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网站“全球潮汐预报服务平台”查询了该海滩的潮汐信息。
材料二 下表为该日研学小组查询的海滩所在地海域逐时潮高。
北京时间 潮高/cm 北京时间 潮高/cm
0:00 335 14:00 380
2:00 400 16:00 370
4:00 345 18:00 265
6:00 210 20:00 160
8:00 100 22:00 140
10:00 110 24:00 270
12:00 260
(1)请结合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绘制该日该海域潮高变化曲线图。
(2)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7:30—9:00进行“赶海”活动,请说明理由。
(3)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站查询信息发现,该日我国不同海域高潮位差异较大,请指出影响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