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难点】
感知1升的实际大小,学会估计容器容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种玻璃杯和两个冷水壶,两种玻璃杯各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纸杯若干个,一个1升的量杯和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2.每个小组准备1升的量杯,若干个相同的纸杯,实验用的染色的水。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一、激趣导入
暑假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校园一起生活、学习。暑假的天气真热,同学们每天都要喝很多水。你一天大约喝几杯水呢?(学生举手回答)
想一想:喝水的杯数多,喝的水就一定多吗?(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比较这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大杯子能盛的水多,大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大;小杯子能盛的水少,小杯子的容量就比较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
出示两个直观上容量大小差不多,但实际容量大小不同的冷水壶。
引导:同学们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举手回答)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吗?(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
演示:在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染色的水,倒入另一个冷水壶。
师小结:我们可以在第一个冷水壶里装满染色的水,倒入第二个冷水壶,如果可以将第二个装满,并且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冷水壶容量大;如果第二个冷水壶没有装满,说明第二个冷水壶容量大。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有小的。
(3)感受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需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师: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有几个杯子大。
演示:①出示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先把冷水壶装满染色的水,再把冷水壶中的水依次倒满玻璃杯,数出倒了几杯,并说说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这样的几杯。②出示若干个另一种完全相同的玻璃杯(与前面玻璃杯大小不同),用同样的实验说说这个冷水壶的容量又是这种杯子的几杯。
追问:你能确定地说出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几杯吗?
质疑:同一个水壶,为什么两次得出的表示容量有几杯的杯数不一样呢?那怎样可以让每次得到的表示容量的数都相同呢?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师: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需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2.认识容量单位“升”。
出示教材第2页例2的情境图。
(1)认识容量单位“升”。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些容器?容量分别是多少?
师:图中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
例如:酱油瓶上的“1升”表示容器里盛了1升酱油,油桶上的“4升”表示容器里盛了4升油。
说明: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认识“1升”。
师:1升有多少呢?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出示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操作1: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
操作2:把这个量杯里的水全部倒入这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发现: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体验“1升”。
要求:小组合作实验,测量1升水并观察约有多少。
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1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
估计:把1升水倒进这样的纸杯,大约能倒满几杯?(学生估计、交流)
操作:到底可以倒满这样的几杯呢?大家倒一倒、看一看。
交流: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
指出:现在又一次认识了升,知道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出:在左边的杯子倒满水,分别倒入另外两个杯子,中间的杯子没有倒满,右边的杯子倒满了,还剩一点,说明中间的杯子最大,右边的杯子最小。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盛液体多少升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直观感受、认识了容量和升,学会了估计容器容量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1~3题,以及相应课时的练习。
认识容量和升
容器所能装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容量单位:升(L)
本节课在观察、操作、比较中认识容量的意义,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产生统一和认识容量单位的心理需要,通过观察、估计、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1升有多少,强化对1升大小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