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估计一些常见小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3.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感知1毫升的实际大小,学会估计常见小容器的容量。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个滴管,若干个量筒,一些常见的容器(如碗、杯、脸盆等),两个500毫升的量杯,一个1升的量杯,矿泉水,若干个纸杯。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旧知。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吗?
师:1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可以按“标准”说,可以比画,可以举例)
2.情境引入。
出示准备的矿泉水(或杯子)。
师:这样的1瓶矿泉水(或1杯水)有1升吗?
师:不满1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会是什么单位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新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毫升。
出示教材第3页例3情境图。
师: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
小结: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2.知道1毫升是多少。
(1)观察1毫升。
师:你认为1毫升大约有多少?
(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六人,相互交流、讨论)
出示1毫升的滴管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
操作:每个小组里一人负责把滴管插进水里吸入1毫升水。吸满1毫升水时,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互相说一说,再把它滴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
师: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
(2)观察几十毫升。
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表示的10毫升、20毫升……
要求:学生在量筒里倒进10毫升水,看看有多少,在小组里说说10毫升的感受;再倒进10毫升水,看看有多少,想想20毫升的感受。
师:10毫升水很少,20毫升水也很少,这说明1毫升这个单位很小。平时有哪些容器装这么少的液体呢,你能想到吗?(学生举手回答)
3.探索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1)探索:1升=1000毫升
师:升和毫升大小相差这么多,那大家想过升和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实验,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出示两个500毫升的小量杯和一个1升的大量杯,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
操作:在两个小量杯中分别倒入500毫升的水,再将这两杯水倒入1升的大量杯里。
请每个小组观察大量杯里的水是多少,你能发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1升=1000毫升
(2)主动探索换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结果并呈现,选择两道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有错的改正。
师小结:单位换算要根据单位间的进率想1升等于1000毫升,几升就是几个1000毫升,就等于几千毫升;几千毫升里有几个1000毫升,就等于几升。
4.体验估计容量。
操作:请每个小组看看你们小组的一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并告诉全班同学。
再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纸杯,用瓶里的矿泉水把纸杯一个一个地倒满,数数可以倒满多少个纸杯。(学生操作、数杯数)
请每个小组估计一下,这样的一纸杯水大约多少毫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同桌讨论,再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追问:1升是多少毫升?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合适答案的右边画“√”。
交流结果,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要联系刚才对10毫升、20毫升或50毫升的感受,或者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大约多少毫升,再比较、估计出这个容器大约多少毫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直观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探究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1升=1000毫升。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7~12题,以及相应课时的练习。
认识毫升
毫升(mL) 1升=1000毫升
在整节课中,通过设计的几个实验帮助学生感受了1毫升的实际意义,让同学对获得的知识印象深、记忆牢。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轻松地建立了容量单位毫升的观念,理解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实验操作在教学中得到了落实,在实验中要引导同学关注其中的数学内容,让他们仔细体会通过实验能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