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乡村与城镇
考点17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学考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结合实例,说出乡村内部功能区类型,分析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特征; 2.说出城镇主要功能区,比较它们的特征,理解城镇空间结构成因; 3.了解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和城镇空间的意义。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组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乡村内部空间结构一般可以分为 区、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此外,还包括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 用地。
2.特点
(1)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比较 。
(2) 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 等规模相对较小。
(3)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等点缀其间。
3.变化:以 为空间骨架,居民点和集镇、服务点、农业区等功能分化逐渐 。
4.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的意义
(1)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的重要任务。
(2)能为居民生活提供 ,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体现社会公正。
(3)既保护 文化又孕育新文化。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概念:城镇内部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2.城市功能区
(1)类型。
类型 分布 形态 特点
中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位于内城 占地面积大,集聚成团状 是城镇 的功能区。住宅用地是城镇中最 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大多分布在 和 两侧 占地面积 ,呈点状或条状 由商业街和 等组成,人员流量大、地价高、 集约,是城镇的 区
一般分布在城镇 ,并沿 分布 集聚成片 企业集聚可获得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
(2)特点。
①城镇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 。
②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①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
4.变化
(1)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2)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 模式、多核心模式。
1.(2024·江苏合格考)传统村落空间重构以土地利用集中化和空间功能多元化为导向。下图为2008年和2020年我国某村落空间结构图。据此回答(1)~(3)题。
(1)2008年以前,该村落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种植用地和养殖用地 B.住宅用地和养殖用地
C.林业用地和牧业用地 D.住宅用地和种植用地
(2)2008—2020年,该村落空间利用的变化是( )
A.林地范围缩小 B.水塘面积扩大
C.宅基地面积基本不变 D.耕地布局更加分散
(3)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更应注重( )
A.集约利用土地 B.加强资源开发 C.完善交通设施 D.产业转型升级
2.(2022·江苏合格考)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回答(1)~(2)题。
(1)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
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
(2)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
3.(2022·江苏合格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受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乙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农业区
(2)工厂随城市发展而外移,主要目的是( )
A.扩大销售市场 B.降低用地成本
C.方便工人上下班 D.提高能源利用率
一、选择题
(2025·泰州合格考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多低山、丘陵,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下图为香港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区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甲、乙功能区分别为( )
A.仓储区、工业区 B.市政区、生态区
C.商业区、工业区 D.商业区、市政区
2.香港岛高级住宅区向山顶和郊野公园方向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
①生态环境优美 ②交通条件改善 ③市中心房价高 ④方便生产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5·徐州丰县中学合格考模拟)图1为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图1 图2
3.表示住宅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能正确表示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2010年上海市及中心城区的社区形态及分布格局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种不同收入水平。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收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6.上海从市中心到外围高、中、低三类收入群体,呈现出的空间模式为(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同心圆和多核心模式
二、非选择题
7.(2025·扬州合格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通常把中心市区称作母城,把外围的卫星城称作子城,具有吸收母城的部分人口、接纳母城的扩散企业、分担母城的某些功能等作用。下图示意某城镇中心城区及其卫星城规划简图。
(1)图例“”应该表示城市功能区中的 区。该功能区主要形态特征是占地面积
(填“小”或“大”),交通 ,昼夜人口数量变化 (填“小”或“大”)。
(2)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城镇规划专家建议在乙处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请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4)下图示意某城镇不同功能区付租能力,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两个选项是 。
A.同一地区,哪种活动付租能力最高即可占用土地
B.工业区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向郊区的衰减最快
C.行政和历史因素对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没有影响
D.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17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夯基固本
一、1.农业生产 商业 2.(1)简单 (2)农业生产区 公共用地区 3.道路 明显 4.(1)新农村 (2)便利 (3)传统
二、2.(1)居住区 最基本 广泛 市中心 街道 小
各种商场 土地利用 核心 工业区 外围 主要交通线 (2)①界线 5.扇形
真题示例
1.【思路点拨】 第(1)题,据图可知,2008年该村落以水塘和耕地为主,林地和宅基地所占面积较小,所以2008年以前,该村落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种植用地和养殖用地,A正确,B、C、D错误。第(2)题,对比两图可知,2008—2020年,林地范围扩大,A错误;水塘面积扩大,B正确;宅基地面积缩小,C错误;耕地布局更加集中,D错误。第(3)题,传统村落的主要问题为土地利用不合理或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分布不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可以确保土地得到高效、有序地利用,避免无序扩张和浪费土地资源,A正确;加强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经济利益,但过度开发可能会破坏传统村落的环境和文化,B错误;完善交通设施应在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进行,C错误;传统村落的土地利用类型布局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所以产业转型升级也应在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进行,D错误。
【答案】 (1)A (2)B (3)A
2.【思路点拨】 第(1)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势崎岖,平地少,山间小盆地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应该是住宅区,C正确。第(2)题,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D正确;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乡村位于峰丛附近,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乡村空间结构形态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
【答案】 (1)C (2)D
3.【思路点拨】 第(1)题,甲功能区商业付租能力最高,是商业区;乙功能区住宅付租能力最高,是住宅区;丙功能区工业付租能力最高,是工业区,B正确,A、C、D错误。第(2)题,距离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工厂占地面积大,工厂随城市发展而外移,主要目的是降低用地成本,B正确;扩大销售市场、方便工人上下班应该接近市区和住宅区,A、C错误;提高能源利用率应该接近能源集中区,D错误。
【答案】 (1)B (2)B
跟踪训练
1.C 2.A 第1题,图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中,甲功能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商业区;乙功能区远离城市中心,应为工业区,C正确,A、B、D错误。第2题,郊野公园和山顶生态环境比市区好,空气清新,①正确;交通条件改善,使得市区到郊野公园、山顶的时间缩短,②正确;市中心房价高对高级住宅区的区位选择影响不大,③错误;居住在山顶和郊野公园生产生活不方便,④错误。故选A。
3.C 4.A 第3题,读图可知,乙功能区靠近市中心且所占比重最大,应为商业用地;丁功能区靠近城市边缘且所占比重最大,应为工业用地;丙功能区处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之间且所占比重最大,应为住宅用地,C正确。第4题,乙功能区为商业区,在市中心及其附近的理论付租能力最高,A正确。
5.B 6.D 第5题,上海市中心为商业区,地价较高,为高收入人群集中区,对应甲;从市中心向外,地价逐渐降低,距离市中心较近的为中等收入人群分布区,对应丙;再向外,地价进一步降低,为低收入人群聚集区,对应乙,B正确,A、C、D错误。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上海从市中心到外围地价逐渐降低,收入群体也呈现高、中、低的分布;读图可知,高收入人群除在市中心集中分布外,还分布在多个地区,表明上海为同心圆和多核心模式,D正确,A、C错误;扇形模式城市主要沿交通线分布,与图示不符,B错误。
7.解析:第(1)题,“”图例位于城市中心部位,应该表示城市中的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该功能区主要形态特征是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分布区域交通便利。该功能区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第(2)题,读图可知,Q处位于河流上游,水体污染小,水源洁净;靠近文化教育区和旅游观光带,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远离重工业区,受工业污染影响小;离中心商务区近,方便购物,Q处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第(3)题,石油化工污染水源,乙处位于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石油化工污染大气,乙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比较小;靠近河流、公路、铁路,水陆交通便利。第(4)题,根据城市土地效益最大化原则,同一地区,哪种活动付租能力最高即可形成相应的功能区,即同一地区,哪种活动付租能力最高即可占用土地,A正确;商业区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向郊区的衰减最快,工业区付租能力从市中心向郊区的衰减最慢,B错误;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因素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C错误;市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D正确。
答案:(1)商业 小 便利 大
(2)Q
(3)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