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八考点19城镇化学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八考点19城镇化学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15:14:28

文档简介

考点19 城镇化
【学考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及表现,分析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归纳其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城镇化的利弊,了解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概念: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增长速度;     变化;城市     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      水平。
3.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即“城镇化率”。
4.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化是         的必然结果。
5.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 特点
A缓慢发展阶段 城镇化率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
B    阶段 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
C  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率的增长趋于缓慢甚至停滞
6.城镇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        转移。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      ,带动      发展。
③有利于推动     ,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④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不利影响:资源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和     。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起步 早  
城镇化水平     低
城镇化速度 慢    
现阶段城 镇化特点 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萎缩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原因 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乡村人口基数大
三、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概念: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2.影响
(1)有助于增加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        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有助于缩小    差别和    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1.(2024·江苏合格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下图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土地城镇化相互作用关系图。据此回答(1)~
(2)题。
(1)世界城镇化进程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乡村人口数量 B.城镇土地面积
C.城镇人口比重 D.产业发展规模
(2)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的方向是(  )
A.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B.继续扩大城镇土地规模
C.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严格控制城镇人口增长
2.(2023·江苏合格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当前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下图为新型城镇化内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镇化是部分地理要素的转化过程。图中甲、乙主要指乡村的(  )
A.土地和人口 B.资金和人口
C.土地和产业 D.矿产和能源
(2)当前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应(  )
A.优先发展产业 B.坚持以人为本
C.加快城市扩张 D.强化土地开发
3.(2022·江苏合格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下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  )
A.1982—1990年 B.1990—2000年
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
(2)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  )
A.减少建设用地 B.促进经济发展
C.减少流动人口 D.延缓人口增长
一、选择题
  (2025·盐城合格考模拟)城镇化率是城镇化的度量指标,指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右图为1990—2010年江苏省城镇化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江苏省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
A.1990—1991年 B.1999—2000年
C.1994—1995年 D.2009—2010年
2.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
①交通拥堵 ②中心区空房过多 ③环境质量下降 ④自然资源枯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5·徐州丰县合格考模拟)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资料暂缺)城镇化水平均有提高,但地区差异显著。下表示意我国福建省和青海省城镇化水平统计。据此回答3~4题。
年份 城镇化水平/%
福建省 青海省
2010年 57.10 44.72
2022年 70.11 61.43
3.据表格可知,与福建省相比,青海省(  )
①城镇化水平低 ②城镇化速度慢 ③城镇化水平高 ④城镇化速度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两个省级行政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
A.城镇“热岛”效应增强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D.资源利用率降低
  (2025·如皋合格考模拟)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而近年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右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就业机会 B.生活成本
C.公共资源 D.生态环境
6.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其最主要原因是(  )
A.收入返还减少 B.农村人口减少
C.城镇环境恶化 D.房价增长过快
二、非选择题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时段城镇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 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数量及排名(港澳台资料暂缺)。
城镇化率排名 省级行政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美元/人)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排名
1 上海 7 330 1
2 北京 6 410 2
3 天津 5 340 3
4 广东 3 630 6
5 辽宁 2 830 8
6 黑龙江 2 100 11
7 吉林 2 020 12
8 江苏 3 710 5
9 新疆 1 890 14
10 内蒙古 2 590 10
(1)材料中城镇化率是指             ,它是衡量       的重要标志。
(2)由材料一可知,图中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呈            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大都分布在        ,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19 城镇化
夯基固本
一、2.非农人口 产业结构 数量 公共服务 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4.社会经济发展 5.加速发展 成熟 6.(1)①第二、三产业 ②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 ③科技进步 ④城乡交流 (2)污染问题
社会问题 
二、晚 高 快
三、2.(1)农民收入 (2)农产品和工业品 (3)工农 城乡 
真题示例
1.【思路点拨】 第(1)题,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正确;乡村人口数量不能反映城镇化水平,城镇土地面积、产业发展规模是城镇化的表现之一,但不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标志,A、B、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当前已进入到城镇化的阶段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向等级高的城镇流动,土地规模受限,因此,需要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使人口分布结构相对均衡,C正确,B错误;应控制大城市人口数量,积极发展中小城镇,D错误;应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不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A错误。
【答案】 (1)C (2)C 
2.【思路点拨】 第(1)题,城镇化伴随着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故甲、乙主要指乡村的土地和人口,A正确;乡村中资金较少,以农业为主,故资金和产业均不会从乡村到城镇,B、C错误;矿产和能源的分布不具有普遍性,且城镇化的含义中也不包含矿产和能源由乡村到城市,D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新型城镇化注重可持续性和人本性,坚持以人为本,B正确;优先发展产业,可能会造成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A错误;加快城市扩张,强化土地开发,会产生城市问题,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资源、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人本性,C、D错误。
【答案】 (1)A (2)B 
3.【思路点拨】 第(1)题,图中2010年之前,城镇人口少于乡村人口,2010年乡村人口略大于城镇人口;2020年乡村人口少于城镇人口;因此我国城镇人口数量超过乡村始于2010—2020年,D正确,A、B、C错误。第(2)题,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将会增加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流动人口,促进人口增长,B正确,A、C、D错误。
【答案】 (1)D (2)B 
跟踪训练
1.B 2.C 第1题,图中的城镇化率反映了城镇化发展速度,其中1999—2000年江苏省城镇化率的斜率最大,反映出这段时期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B正确,A、C、D错误。第2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镇人口日益密集,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加剧,城镇环境质量下降,①③正确;中心区空房过多反映了逆城市化,不是城镇化问题,②错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自然资源数量增加,但不一定造成自然资源枯竭,④错误。故选C。
3.D 4.A 第3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福建省城镇化水平在2010—2022年从57.10%上升到70.11%(提升了约13%),青海省城镇化水平在此期间从44.72%上升到61.43%(提升了约17%),福建省整体城镇化水平更高,青海省相对较低,青海省城镇化进程速度更快,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第4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两个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都在快速提升,说明城镇人口占比在增加,城镇人口和产业规模增加,城镇废热排放量增大,城镇“热岛”效应增强,A正确,C错误;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城镇建成面积扩大,城镇地表硬化面积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B错误;一般而言,城镇化快速增加,科技水平可能提升,资源利用率可能增加,D错误。
5.C 6.B 第5题,由图可知,本地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为求学、陪读、养老等,所以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因素是公共资源,C正确;由图可知,当地人口以老人、儿童和其他人群为主,青壮年劳动力迁出较多,说明当地就业机会少,A错误;本地生活成本低于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但收入水平较低,不利于人口迁入,B错误;生态环境对城镇化速度加快影响有限,D错误。第6题,影响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因素是求学、陪读、养老等,随着农村人口的外迁,农村人口减少,求学、陪读、养老的需求较少,使其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较小,B正确;外出的青壮年在迁入地难以市民化,收入返还不会减少,A错误;城镇环境恶化、房价增长过快是城镇化速度过快、城镇规模过大容易导致的问题,不是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的阻力,C、D错误。
7.解析:第(1)题,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2)题,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997—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由33.4%提高到49.7%,说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第(3)题,通过观察材料二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主要有:东部沿海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工农业产品丰富,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答案:(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城镇化水平
(2)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