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生物学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生物学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09: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动手画捕食关系网,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体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
4.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
5.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基本功能,初步形成“生态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的生命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网和食物链。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难点:1.食物网和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示了生机勃勃的大森林,其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没有光会怎样 没有树会怎样 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中有蚂蚁、松鼠等生物,水、阳光等非生物。 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若没有光,树不能生存,从而得出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 通过观看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教师:通过图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生物与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请同学们分析教材“分析讨论”的图片中展示的生物学现象,并思考其中问题: (1)树干中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有什么关系 (2)腐烂的树桩最后会消失吗 树桩中的物质腐烂后会形成什么物质 学生以小组讨论并交流得出: (1)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是捕食关系。 (2)腐烂的树桩被真菌和细菌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利用,用来制造有机物。 2.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分析: (1)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2)在生态系统中除了各种生物外,还有哪些组成部分 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 (1)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真菌——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外,还有非生物环境,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 3.教师: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讨论,回答: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4.评价设计: (1)举出例子,如一片农田、一条河流等,判断它们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2)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概念图。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教师:(出示羊、兔、狼图片)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羊、兔、狼是什么关系 学生:捕食关系。 2.教师:我们把这种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你能写出羊、兔、狼组成的食物链吗 教师提示食物链书写要求: 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起始于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学生自主尝试书写食物链,与教师书写的标准食物链对比,明确食物链书写要领。 3.教师:同学们,大家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中含有食物链吗 怎样书写成正确的食物链 学生思考,不含有食物链,缺少生产者。正确书写:树→蝉→螳螂→黄雀。 4.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观察思考”的图片中的生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表示不同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 这些食物链交错连接起来的结构叫作什么 学生自主连线,得出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交错连接起来的结构,叫作食物网。 5.评价设计: 写出食物链: (1)兔吃草,狼吃兔。 (2)虫吃青菜,鸡吃虫,狼吃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食物链,食物链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它们是怎样传递的呢 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能量是如何进入生物体内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物质是如何变化的 (3)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如何变化 为什么 食物链中哪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尝试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是反复循环的。 (3)学生根据教材“延伸阅读”得出:食物链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有毒物质不易分解,难以排出,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2.教师:植物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能量就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类似汽车,汽车加油,油给汽车供能,能量用完之后就没有了,需要再次加油,所以能量被生物利用就没有了,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随着食物链流动而逐级递减。与能量流动不同,物质是反复循环的,比如二氧化碳,生产者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将碳储存在体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空气中。 3.评价设计: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所以一条食物链中    含有的能量最多,    含有的能量最少。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2)“牧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 由教师提示和示范板书、强化练习,使学生掌握食物链的写法。 可结合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如大量捕杀蛇、青蛙、麻雀,使用除草剂等,分析利弊,讨论破坏食物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要运用生活实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三、巩固运用 拓展提升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红”化作“春泥”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生物 (2)一山不容二虎,从生物学观点分析其原因。 学生思考后回答: (1)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虎食量大,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因此,虎是营养级别较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较少,个体数量也就较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来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联系叫作食物链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1.能量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
2.物质循环:物质可以以某种形式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本节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许多知识点较难理解,首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食物链相关知识作为基础,利用食物链和教材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讲解较好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