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语言运用:认识“饶、优”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景、优”等13个字,会写“南海、风景”等16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④审美创造: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思政元素: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2.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精彩。 2.体会出西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揭题解题
教师活动: 1.看一看图片,初识西沙群岛。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按照“中国——海南省——三沙市”的顺序一级一级放大地图。(2)(课件出示简介)简介西沙群岛。(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读一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富饶”。(猜一猜,查一查) 激疑:为什么用“富饶”来形容西沙群岛?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活动: 1.学生看图片,初识西沙群岛。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富饶”。
活动意图:创设情境,多媒体的图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
环节二:初读圈画,整体梳理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 2.检查效果,认读生词。(课件分组出示) 3.交流初知,整体梳理。 (1)再找出两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2)从课文中找出两个形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词语。 (3)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在课文中圈一圈。 (4)引导学生关注风景和物产的位置,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厘清课文的内容。 (5)教师小结:读课文时,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梳理,就能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 学生活动: 1.学生想想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 2.认读生词。 3.找出两个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词语。 预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找出两个形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词语。 预设: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5.在课文中圈一圈,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风景和物产?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环节三:聚焦海水,感受美丽
教师活动: 1.读一读,说一说。 (1)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体会海水的美丽。 (3)读到“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概括这么美的画面?(五光十色,瑰丽无比)(4)再读第1、2句,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课后“小练笔”中海龟翘首东望的图片,照样子,按照“总—分”的结构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2.议一议,说一说。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 1.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体会海水的美丽。 3.学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概括这么美的画面? 4.观察课后“小练笔”中海龟翘首东望的图片,照样子,按照“总—分”的结构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5.议一议,说一说。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呢?
活动意图:通过图片词语感受体会海水的美丽。
环节四:潜游海底,感受有趣
教师活动: 1.筛选信息。读第3自然段,说说西沙群岛的哪种物产让你印象深刻。 2.整理信息。 (1)聚焦描写“珊瑚”的语句,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评一评来品读句子。播放关于珊瑚的视频,仿照句式说一说。 (2)引导学生从“到处都是”“懒洋洋地蠕动”等词语中提取信息,了解海参数量多和它们行动可爱的特点;从“划过来,划过去”“威武”等词语中提取信息,了解大龙虾威武有趣的特点。“蠕动”让学生做动作理解。(3)边做动作边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3.关注表达。 (1)默读第3自然段。提问:作者是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不同样子写出来的?(2)小结:作者在写的时候抓住了珊瑚的外形,让我们感受到了珊瑚的美丽可爱;抓住了海参、大龙虾的动作,让我们体会到了海参、大龙虾的不同特点。(3)从课后“小练笔”中选择一幅图,仿照这样的方法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 1.读第3自然段,说说西沙群岛的哪种物产让自己印象深刻。 2.聚焦描写“珊瑚”的语句,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评一评来品读句子。 3.边做动作边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4.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的不同样子写出来的? 5.从课后“小练笔”中选择一幅图,仿照这样的方法说几句话。
活动意图:通过思考勾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及时学以致用。
环节五:指导书写,抄写词语
教师活动: 1.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读一读,先按结构归类,再观察字形,说说书写的要点。(2)教师范写“底、鹿、茂、厚”。学生书写,写完对照范字,发现问题,再写。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指导书写词语。 学生活动: 1.学生先按结构归类,再观察字形,说说书写的要点。 2.学生书写,写完对照范字,发现问题,再写。 3.学生书写词语。
活动意图:掌握每个字的书写特点,是书写规范汉字的关键。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南海 风景 优美 物产 交错 岩石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布满 条纹 游动 数不清 茂密 宝贵祖国 事业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新授 课时: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②语言运用:认识“饶、优”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景、优”等13个字,会写“南海、风景”等16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④审美创造: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思政元素: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2.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精彩。 2.体会出西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聚焦鱼儿,感受多、美
教师活动: 1.复习导入。 2.整体把握段落。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梳理,教师适时板书:鱼、美、多。 3.抓关键词品味:你从哪儿读出了鱼很美? (1)体会鱼的颜色美。 ①引导关注描写颜色的短语:“彩色的条纹”“一簇红缨”。②拓展:(课件出示海底多姿多彩的鱼儿的图片)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些鱼的颜色?③再读写鱼儿颜色美的句子,读出喜爱之情。 (2)体会鱼的样子奇特。 ①引导关注描写样子的短语:“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圆溜溜的”“长满了刺”“像皮球一样圆”。 ②拓展:(课件出示海底奇形怪状的鱼的图片)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短语说说鱼的样子。 ③教师读这一自然段的第1、2句话,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④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的第1、2句话,再次体会西沙群岛鱼儿的美丽。 4.抓重点句子品味鱼多。 (1)你从哪里感受到鱼多?在课文中相关的地方画上横线。(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3)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5.师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抓关键词品味:你从哪儿读出了鱼很美? 3.关注描写颜色的短语。 4.再读写鱼儿颜色美的句子,读出喜爱之情。 5.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短语说说鱼的样子。 6.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交流: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自然段的第1、2句话,再次体会西沙群岛鱼儿的美丽。 8.从哪里感受到鱼多?在课文中相关的地方画上横线。 9.学生交流,理解“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意思。 预设: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明西沙群岛物产丰富,鱼的种类和数量极多。 10.师生合作读第4自然段。
活动意图: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感受,全方位立体体会鱼的多而美,学生再次领略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环节二:抓关键句,感受鸟多
教师活动: 1.读第5自然段,思考每一句写了什么。引导:从“茂密”“各种”“遍地”“厚厚的”体会“鸟多”。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 2.读泡泡提示语,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1)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梳理:“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都是围绕第1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2)点拨:第1句就是这段话的关键句。借助这句话就能理解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3.教师导读,再次感受关键句在自然段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 1.学生读第5自然段,思考每一句写了什么。2.认读生词。 2.读泡泡提示语,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3.学生再次感受关键句在自然段中的作用。
活动意图:感受关键句在自然段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读文章抓关键句的重要性。
环节三:代言“西沙”,介绍“西沙”
教师活动: 1.回归整体。默读全文,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为西沙群岛代言。 (1)引导:我们来做西沙群岛的代言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西沙群岛,好不好?(2)讨论:怎样作有条理的介绍?(思路:整体——部分——整体。)重点介绍: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的鸟。(3)出示“我为‘西沙’代言”评分表。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介绍,再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介绍,最后对照评分表评价,评出“最佳代言人”。 3.观察课后“小练笔”中的图片。 (1)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明确写什么。教师提示:从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说说图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4.借鉴课文写法,读写迁移。 (1)回顾课文的表达方法。课文是怎么介绍海底生物的?(2)选择一幅图,围绕一个意思,把你看到的景观用几句话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 1.默读全文,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做西沙群岛的代言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西沙群岛。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介绍,再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介绍,最后对照评分表评价,评出“最佳代言人”。 4.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5.选择一幅图,围绕一个意思,把你看到的景观用几句话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评价。
活动意图:做西沙群岛的代言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度介绍西沙群岛,提升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深入的感知课文。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从“小练笔”中选择一幅图,仿照写法说几句话。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