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②语言运用:认识“融、侧”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封、严”等11个字,会写“东北、严严实实”等12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小兴安岭为什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④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思政元素: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看一看,读一读。(1)(课件出示山脉图片)提问:这是什么?(2)(板书:岭)谁能说说“岭”是什么意思?(3)(板书:小兴安岭)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个岭,位于黑龙江省(出示地图,指出相应位置)。谁知道课题怎么读?相机指导读音。“兴”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4)拓展。有小兴安岭,大家一定猜到可能还有——大兴安岭。(指出大兴安岭在地图中的相应位置) 2.看一看,想一想。(1)播放小兴安岭的视频。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板书:美丽)揭示课题。 3.读一读,猜一猜。(1)指导读课题。(2)猜一猜:作者会怎样去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呢?(3)提示:大家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活动: 1.看一看,读一读,并说说“岭”是什么意思? 2.看一看,想一想。观看小兴安岭的视频。自己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3.读一读,猜一猜。作者会怎样去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呢?
活动意图:教师从看、读、想、猜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明确要求,初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字词反馈,纠正错误。(1)读准生字,认读生词。(2)读准词语,并进行分类。 3.读好长句子,正确停顿,不读破句子。 4.试着用本课的词语说一至两句话。 5.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个句子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美丽?(1)读中心句,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理由。(2)小结:这句话用“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对全文作了总结。 6.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7.谁能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同时参照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8.品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分—总)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认读生词。 3.读准词语,并进行分类。 4.试着用本课的词语说一至两句话。 5.找一找:哪个句子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6.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7.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同时参照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小结:这种根据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叫文题扩展法。 8.品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9.学生回答: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活动意图:通过老师总结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学习及应用的能力,并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目中小兴安岭的美景。
环节三:聚焦春天,佳句赏析
教师活动: 1.自由朗读,交流“春”的印象。(1)读第2自然段,思考:春天的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相关的地方画上横线。(2)学生交流。 2.关注景物,品味关键词句。(1)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小兴安岭的春天特有的生机?(适时板书:树木、积雪、小溪、小鹿)(2)仔细品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3)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3.配乐读第2自然段,再次从文字中感受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丽。 4.小结学法。我们通过读第2自然段,对小兴安岭的春天有了一个总的印象,接着抓住小兴安岭的春天特有的景物,通过品味关键词句的方法体会到了其特有的美,并进行了配乐朗读。我们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交流“春”的印象。 2.思考:春天的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相关的地方画上横线。 3.学生思考: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小兴安岭的春天特有的生机? 4.说一说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5.配乐读第2自然段,再次从文字中感受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丽。
活动意图:配乐朗读,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丽。
环节四:指导书写,练习写字词
教师活动: 1.归类指导书写。 2.学生书写会写字,每个字写2遍。 3.抄写词语。 学生活动: 1.学生书写会写字,每个字写2遍。 2.抄写词语。
活动意图:学生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东北 严严实实 挡住 视线 山谷 花坛 苍翠 名贵 药材 捕捉 野兔 宝库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8.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新授课 课时: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②语言运用:认识“融、侧”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封、严”等11个字,会写“东北、严严实实”等12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小兴安岭为什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④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思政元素: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迁移学法,梳理总结
教师活动: 1.导入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提问: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第2自然段的?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总结:谈季节总印象——找季节特有景物——品味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2.迁移方法自学第3~5自然段。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第2自然段的? 2.自学第3~5自然段。学生交流汇报。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再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活动意图:迁移方法,学会自学。
环节二:分层表达,推荐旅游季
教师活动: 1.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推荐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1)点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①开场直接表明观点,并用一句话说说推荐的季节给你的感受。②借助学习单把季节中的景物的美说清楚。可以突出景色美丽或物产丰富的特点,还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点进行表述。③运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描述景物的样子。 (2)先小组内交流,再点学生全班交流。 2.总结:同学们的推荐很好,怪不得课文中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学生活动: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推荐理由。 2.运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描述景物的样子。 3.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活动意图: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推荐到小兴安岭去旅游,再次升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环节三:拓展交流,最美是家乡
教师活动: 1.过渡激趣:小兴安岭的四季这么美,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 2.(课件出示课后四幅图)欣赏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四幅图分别体现的是哪个季节? 3.你的家乡最美的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学着课文中介绍小兴安岭的方法,用上积累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季节吗?学生练习,再全班交流。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刚才介绍的内容写下来。 学生活动: 1.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 2.欣赏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这四幅图分别体现的是哪个季节? 3.想一想家乡最美的季节里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学着课文中介绍小兴安岭的方法,用上积累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家乡美丽的季节。
活动意图: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欣赏自己的家乡,并用课文中介绍小兴安岭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