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22: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1.大自然的声音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边疆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②语言运用:认识“妙、奏”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琴”等8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3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思政元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精心导入,发现“新鲜”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图片: 1.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察活动: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并简单记录下来。 2.(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学习课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那大自然的美妙声音!(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们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录的声音最美妙。 2.齐读课题两遍。 3.全班交流记录到的声音,教师相机评价。
活动意图: 课前让学生留心听一听身边的声音,并简单记录下来,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后期的“小练笔”打下基础。
环节二:初读课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复习巩固
教师活动: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充满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感受 威力 一场 虫鸣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雄伟的乐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轻快的山中小曲 热闹的音乐会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3.引导交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借助关键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生学习理解关键词语“美妙”。 3.找到关键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4.找到关键句“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5.找到关键句“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活动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既是对第六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复习巩固,又是迁移运用这一方法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初读课文,感受生动的语言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请认真默读第2自然段,圈画生动语句,体会“美妙”。 2.教师点拨。 3.制作音乐家名片,借助关键点练习背诵。 4.借助名片上的信息,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学生活动: 1.汇报交流:把自己觉得美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看一看:(出示微风和狂风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读一读:女生读“微风拂过的声音”,男生读“狂风吹起的声音”,感受生动的语言。 4.梳理第2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美妙”的词语,制作音乐家名片。 5.想象情境,练习背诵。
活动意图: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读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想象语言描绘的画面,读出语言的画面感。在文字与画面的相互转化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环节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认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呢”)教师指导学生读记这个字。 2.指导书写:(1)提问:同学们在课前练写字词的时候,发现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者不好写?(预设:琴、感、威、场)(2)教师适时范写难字、易写错的字。大家一起读一读、写一写,记住每个字的音与形。 学生活动: 1.认多音字,学生读记这个字。 2.学生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者不好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评价。
活动意图: 规范、工整地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把有共性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充满 打击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感受 威力 一场 虫鸣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1.大自然的声音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边疆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②语言运用:认识“妙、奏”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琴”等8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3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分角色朗读对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④审美创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思政元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品读词语,体会“美妙”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2.组织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3.导入新课:导语:上节课,我们倾听了风吹过森林时的声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4.自读提示:朗读第3自然段. 5.读后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在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水发出的声音是美妙的。 6.提问:你在哪里听到过“热闹的音乐会”“轻快的山中小曲”“波澜壮阔的大合唱”这些课文中说的大自然的声音呢? 7.自读第4自然段。引导: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圈出有关词语。 8.指导朗读。 9.自主学习阅读链接《瀑布》。 10.指名朗读。 1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活动: 1.圈出有关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能不能把美妙的声音读出来。 2.以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变化来读好词语,读出下雨时和小雨滴汇聚起来时,水发出的声音之美妙。 3.尝试背诵第3自然段。 4.小组汇报、交流。师巡视、指导。 5.用轻快的语调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这些动物可爱的样子。 6.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根据这些语句想象一下,瀑布飞落下来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看能不能把想象到的声音读出来。 7.以读准、读通为评价标准。 8.注意语音的轻重和语速的缓急。
活动意图: 在朗读中品味词句、想象画面,是感受课文生动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通过画面来帮助记忆、背诵课文。
环节二:词语分类, 感悟写法
教师活动: 1.自读要求。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词语分类情况,教师点拨。 4.思考: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表现声音的方法? 学生活动: 1.圈画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分类。 2.说说你是如何进行词语分类的,并说明理由。 3.第一种方法:拟声词。如:淙淙、潺潺、哗哗、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第二种方法:把一种声音比作另一种声音。如:呢喃细语、海洋大合唱。
活动意图: 让学生在词语分类中锻炼思维能力,高效地积累词汇。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描写大自然的声音的,渗透写法,为下一个环节的自由表达打下基础。
环节三:学以致用,写出“美妙”
教师活动: 1.课后练习“小练笔”。 2.回顾课前预习时自己听过的“美妙的声音”。 3.反馈指导。 4.思考: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表现声音的方法? 5.自由练笔。 学生活动: 1.看看“小练笔”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同桌交流。 2.小组交流:自己是在哪里听的什么事物发出的“美妙的声音”。 3.这些“美妙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如果你也有听过其他同学听过的“美妙的声音”,可补充或提建议。 4.用关键语句开头,写几句话。
活动意图: 让学生在词语分类中锻炼思维能力,高效地积累词汇。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描写大自然的声音的,渗透写法,为下一个环节的自由表达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