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 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②语言运用:认识“麻、旋”等11个生字,会写“虾、仅”等11个字,会写“花草树木、沉思”等14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④审美创造:理解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思政元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导入课文题目: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 2.读题质疑。 3.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 学生活动: 1.看老师写课文题目。齐读课题两遍。 2.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活动意图: “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生疑、质疑,体现了以疑促学、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自由读文并进行引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麻雀 盘旋 井然有序 忠贞 千姿百态 超凡脱俗 奥秘 3.引导:你们知道一寸大约有多长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比一比。 4.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5.指名交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活动: 1.想一想:“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2.引导识记:你是怎么记住“麻”字的? 3.上面是手的形状,在手的下面加一横,表示由手掌后退一寸。这个位置叫作“寸口”。我们摸一摸,有脉搏跳动的感觉。 4.学生思考:“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5.全班齐读。教师板书:看不完 读不完。
活动意图: 教师配乐朗读全文,给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感基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初步理解“大书”的意思。
环节三:朗读课文,感知“好玩”
教师活动: 1.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 2.提问: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板书:世界万物) 4.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学生活动: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交流,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浮云飞鸟 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3.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4.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活动意图: 抓住课文的总起段落,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文本信息,紧扣关键词语及标点符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题目中“读不完”的意思,在回环呼应的朗读中,初步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特点。
环节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齐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会写字标颜色) 龙虾 不仅 井然有序 结籽 姿态 宽窄 梨树 画册 奥秘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学生活动: 1.自主观察字形。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比较难写。 2.下面的木字底要写得稍宽,撇和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部分,让字站稳。 3.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活动意图: 在随文识字写字的基础上,本教学板块安排了集中写字。从字形结构入手,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再有的放矢地重点指导,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22.读不完的书 龙虾 不仅 井然有序 结籽 姿态 宽窄 梨树 画册 奥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2.读不完的大书 课型: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 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 ②语言运用:认识“麻、旋”等11个生字,会写“虾、仅”等11个字,会写“花草树木、沉思”等14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 ④审美创造:理解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思政元素: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重点难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2.组织学生说说上节课里的收获。 浮云飞鸟 虾蟹游鱼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高空盘旋 千姿百态 雨后春笋 超凡脱俗 秋高气爽 3.引读课文。 4.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去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 学生活动: 1.齐读第1自然段。 2.齐读第6自然段。 3.引读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活动意图: 认读词语,既能复习巩固生字,又能积累本课独特的语言;引读课文,既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又为后面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做了铺垫。
环节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活动: 1.自读课文。 2.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进行了具体描写? 预设:第2~5自然段。 3.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板书:飞鸟 昆虫 花草 树木) 4.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 5.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6.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7.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 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 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 思考: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学生活动: 1.圈画出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分类。 2.自读课文。 3.默读课文。 4.联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5.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6.(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7.注意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蚂蚁搬家 两军对垒。 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活动意图: 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环节三: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教师活动: 1.质疑引读。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2.梳理结构。 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吗?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作者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4.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3.从第1自然段中的“寻找、沉思、遐想”等词中知道的。 4.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活动意图:本教学板块通过回读课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和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引导学生迁移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词语。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 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