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7 22: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做好观察记录。本次习作要求围绕“我的心爱之物”,写出心爱之物的特点。在写之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爱之物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地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为下面的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讨论总结。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的,或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这些优美的篇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习作更富有文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乐于表达。学生对自己心爱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而且有部分学生的语文功底差,不善于观察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较差,写作文时常常条理不清,词不达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指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根据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运用,修辞表达方法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的顺序,语言的交流的方式。学会与人分享,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最终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自己选材,创编与它独特的故事,并赋予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真实性,感人性。养成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④审美创造:学生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指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思政元素:通过情感锚点的具象书写与记忆唤醒,传递物我共生的文化记忆与珍视生活馈赠的价值理念,培养感恩生命、认同文化根脉的情感自觉,激发以平凡之物守护生活诗意、以赤子之心赓续精神血脉的成长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对自己的心爱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同学们,看着这些照片上或可爱、或有趣、或奇特的物品,你们是不是情不自禁地生发出喜爱的感觉呢?你们是否也拥有类似的一些物品?它们是不是你的心爱之物呢? 2.指名说说欣赏完这些照片后的感受。 思考:这些物品有何特征?它们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物品,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对它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本次习作就是写一件自己的心爱之物,使人读了之后能如见其物,并能激起喜爱之情。 1.根据选材清单,选择自己创造的确定对象,搜集与学做对象相关的材料。 2.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事物的特征。 学生依据列举选材清单,直观清楚的看见物体,有利于启发学生,让学生尽快确定写作对象,搜集与学做对象相关的材料,思考选择这件东西与自己有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并列出简单的提纲,故事的起因,经和结果。最后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
教学环节二:明确要求,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点拨学生再介绍物品从哪些方面讲,再交流故事要完整,语言丰富,结构清晰,情感真挚。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欣赏教材给出的图片,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思考: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明确:写自己的心爱之物。) (2)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物品?(明确:第一幅——自己最爱的玩具小熊;第二幅——爸爸奖励的一双旱冰鞋;第三幅——自己养了三年的绿毛龟;第四幅——好朋友转学时送的风铃。) (3)本次习作的要点是什么?(明确:写出自己的心爱之物的特别之处,写清楚钟爱它的理由。) 明确: (1)抓住特征来写,突出心爱之物的独特之处。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清楚心爱之物的构造。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生动。 (4)表达出喜爱之情,让人受到感染。 3.以教材提供的事物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写作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片段。 明确: (1)写玩具熊,可以描写玩具熊的样子、来历,它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对它的深厚感情等。 (2)写旱冰鞋,可以从爸爸奖励“我”旱冰鞋的原因,旱冰鞋的外形、构造,“我”得到旱冰鞋后度过的欢乐时光等方面描写。 (3)写绿毛龟,可以介绍它的外形、习性、成长过程,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我”和绿毛龟之间的深厚感情。 (4)写风铃,可以先简单交代“我”与好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好朋友送“我”风铃的原因;然后介绍这串风铃的外形和构造;最后抒发自己睹物思人的情感。 4.指名朗读自己写作的片段,教师给予点评、指导。 点评要点: (1)是否描摹出画面上的内容; (2)是否描绘出这件物品的特征; (3)描写是否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叙述是否有条理; (5)是否表达出了喜爱之情。 5.同学们经过讨论掌握了本次习作的要领,在片段写作中也出色地展现了自己运用语言的功底。下面我们就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本次习作。 1.邀请几位同学交流怎样介绍物品;再邀请几位同学讲述自己与物品难忘故事。 2.确定自己的心爱之物,并且小组讨论试着交流 3.学生自由分组,交流讨论本次习作可采用的写法。 4.指名朗读分享自己尝试写心爱之物的片段 5.试着完成初稿 设置分享故事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拓宽选材的思路,又能理顺习作的思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习作打好基础。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确定自己创作的对象 巩固作业:先写出自己心爱之物的外貌和有什么不同的来历。完成初稿。 提升作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一篇口语交流文章,把握口语表达的顺序、结构和语言特点。
八、板书设计: 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来历 (略写) 喜爱之情 故事 (详写)
课题 习作:心爱之物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指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在语言文化方面,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②语言运用:根据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运用,修辞表达方法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引导学生口语表达的顺序,语言的交流的方式。学会与人分享,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最终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自己选材,创编与它独特的故事,并赋予故事的完整性,生动性,真实性,感人性。养成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④审美创造:学生通过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指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对自己的心爱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四、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指导习作,写出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选择自己最心爱的物品,写-篇习作。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写出自己对该物品的喜爱之情。 3.教师分享范文,构建思路。 4.通过分析范文的思路,学生交流自己对心爱之物的认知及感受。 (1)结合新的认知,重新选材。 (2)初步形成简单的写作思路。 (3)确定最想写的内容,打上五星标识。 5.学生再评再议指导学生根据本单元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心爱的物品,开始创作。 根据自己选择的最心爱物品,按照老师写作结构的顺序:外形、来历、故事,逐一进行描写。然后上台,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 先让学生尝试写一写自己心爱之物,然后老师指导写法,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写出心爱之物的特点,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环节二:练习片段,点拨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学生经过充分构思,用8分钟练写一个习作的片段,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教师现场捕捉、分享习作片段的表达提升点,围绕“如何更好地表达喜爱之情”展开点拨。(相机出示“表达技巧”) (1)直接抒情。 (2)叙事抒情。 (3)在对比中凸显情感。(出示《落花生》《桂花雨》中的片段) (4)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达情感。(出示《桂花雨》中的片段) 3.学生二次修改,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根据上台分享结果,对学生在习作语言表达方面,文章结构方面,修辞手法方面进行事例讲解、点拨。 1、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尝试写出自己心爱之物独特之处,及时与同学分享,请教老师修改。 2、组内选择分享对象,交换阅读,批注感受。组内分享,交换阅读 3、学生上台阅读、分享习作片段,同伴分享阅读感受,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4、学生上台展示修改之后的习作片段,师生再次点评。 本环节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按照老师的讲解,尝试写作,并分享给同学。在倾听同学和老师的修改意见,再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达到完美状态。
五、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学生根据自作方法点拨,注意把自己的喜欢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完成初稿。 巩固作业:根据同学和老师给出的修改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提升作业:再次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板书设计: 外形 我的心爱之物 来历 (略写) 喜爱之情 故事 (详写)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情况,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今后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激发学生“说真话、吐真情”,相信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定能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