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女娲造人》袁珂课件(共52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女娲造人》袁珂课件(共52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15 06: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23 《女娲造人》 袁珂
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重点)
2.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品味质朴清新的语言(难点)
3.激发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重点)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或传说?
夸 父 逐 日
后羿射日
嫦 娥 奔 月
精 卫 填 海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背景链接
李永强
李永强
走近作者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
集》《古神话选释》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正字音
莽莽榛榛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生气蓬勃
枯 藤
chè
péng bó
yōu
zhēn
mián
téng
mǐn
shén
李永强
liyongqiang
字词积累——理解词意
开辟:开创;创立。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手段高明巧妙。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掘起:挖起。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非凡:超过一般;不寻常。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绵延:延续不断。



第一部分(1-4):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6)
第三部分(17、18)
写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写女娲想出使人类繁衍生息的办法——男女配合。
阅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整体感知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主题——
“神”性和“人”性的结合
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合作探究】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想像
大胆奇特
想像
真实合理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
重点解读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为什么造人
怎样造人
怎样造更多的人
怎样繁衍后代
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条枯藤放到泥潭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奇迹出现了,这些“泥娃娃”一放到地上就活动起来,动动手脚,摇摇脑袋,睁眼望世界,张嘴出声音,叽里呱啦地吵着、笑着,蹦蹦跳跳地奔忙着。他们围在女娲身边,亲亲热热地呼叫,那声音整齐划一,是我们最熟悉的声音:“妈妈!”
女娲看到自己亲手制造的生命,非常高兴……
~~~~~~
~~~~~~~~~~~~~~~~~~~~~~~~~~~~~~~~~~
~~~~~~~~~~~~~~~~~~~~~~~~~
~~~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人类获得生命的欢呼
女娲创造成功的喜悦
动作描写
~~~
~~~~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指为表达中心的需要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等一些细小环节进行的细致描写(如: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等)。
细节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感情,透视人物心理,更能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毕现,收到点滴传神的艺术效果。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
女娲是一个( )。
(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人物赏析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
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1.结合今天的现实,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女娲造人这个神话。
深入探究
“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故事,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人们无法对人的起源做出科学解释,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所以它大胆奇特的想象成为最吸引读者的地方,也恰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现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了,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所以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仍然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形象的化身?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女娲是一个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的化身。女娲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她虽是神通广大的“神”,但也有人的情感、心态、智慧和人的生活体验,使得女娲造人的神话情节虽然是想象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1)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2)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3)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研读课文
2.女娲是用哪两种方法造人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女娲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惫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黃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岀现了人。第二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女娲造人表现了女娲的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
研读课文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研读课文
4.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1)喜悦: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2)体会: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研读课文
1.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2)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3)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口吻非常孩子气)
(4)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人物形象
1.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合作探究
2.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写出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孩子气的女娲形象。
(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动作描写。“掘起”“掺和”“揉团”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将女娲造人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女娲创造人类时的认真。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神态描写。写女娲为自己创造的生物感到喜悦。把女娲的母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4)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词写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出女娲的聪明智慧。
合作探究
交代了女娲造人的背景与当时的环境: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可是没有人类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没有生气,这表明天地之间需要人类,人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为下文女娲造人做铺垫。
1.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寂寞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引出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2.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有什么关系?
整体感知
第3段属于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女娲造人一事。
3.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强调“黄”颜色,因为与我们的肤色相符合,说明女娲是我们黄种人的始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
4.为什么强调女娲掘的泥是“黄”色的?
整体感知
女娲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惫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第二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女娲造人表现了女娲的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
5.女娲是用哪两种方法造人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整体感知
时间顺序
写女娲夜以继日地工作,体现了她执著忘我的工作精神。
6.第13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
整体感知
7.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写出其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充满活力与创造力、孩子气的女娲形象。
(1)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掘起”“掺和”“揉团”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将女娲造人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女娲创造人类时的认真。
(2)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写女娲为自己创造的生物感到喜悦。把女娲的母性生动地刻画了出来,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
(3)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描写方法
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词写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出女娲的聪明智慧。
(4)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描写方法
(1)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2)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3)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女神。
(4)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8.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人物形象
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只填序号)(3分)
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____下一条枯藤,____入一个泥潭里,____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____,泥点儿____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____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①捏 ②搅 ③拉 ④伸 ⑤挥洒 ⑥溅落






C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环境恶劣,他仍旧不改壮志凌云的气概,终于开创出一番事业。
B.青少年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人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C.老董看了统计表上扶摇直上的业绩曲线,眉开眼笑。
D.猴子登山爬树的动作非常灵敏,有时灵机一动就上去了。
D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给百姓创立更为优良的就医环境,卫生部门准备在全国开展“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 (把“创立”改为“创造”或“创设”)
B.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将“事迹”改为“人物”)
C.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删去“一个”)
D.工作后是否继续学习,是一个人能够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保证。(删去“是否”)
C
3.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的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 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示例:锲而不舍体现了一种坚韧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发动机。
23 女娲造人 袁珂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