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2.1 认识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教科版2.1 认识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08: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认识运动 教学设计
课题 2.1认识运动 单元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以“认识运动”作为主题展开教学的。在课堂上,教师详细讲解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机械运动、它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同时,课程还对机械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等,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及其规律。此外,课程还深入探讨了微观世界中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情况,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特点以及原子在物质内部的排列与运动方式,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除了物质运动本身,课程还引入了与运动密切相关的能量知识,初步讲解了能量的概念、形式以及能量在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自然界中物质与能量关系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宏观层面的例子,如车辆行驶、天体运行等,以及微观层面的例子,如气体分子扩散、液体蒸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这些实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运动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2022新课标要求 2.1.1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从宏观层面看,宇宙中的运动形式极具代表性。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同时自身还在做自转,这种天体的机械运动是最易观察的运动形式;月球围绕地球的旋转、彗星在太阳系中的穿梭,进一步展现了天体运动的多样性。而在地球上,河流的流动、风的吹拂属于机械运动,火山喷发时岩浆的涌动则是物质在高温下的剧烈运动,这些都是宏观物体运动的直观体现。微观世界的运动同样丰富。构成物质的分子始终在进行无规则热运动,比如打开香水瓶后香气能扩散到整个房间,正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原子内部的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这种微观粒子的运动虽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却通过实验现象得到了证实。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了解微观世界中分子、原子的运动特点;3.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4.初步了解能量及其存在形式。科学思维1.通过对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分析,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能运用模型法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和相关实验(如分子运动的实例),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2.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进行简单计算。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推理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了解原子结构研究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科学探究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日常生活的积累,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比如车辆的行驶、水流的波动、风的吹拂等,因此对这些常见的运动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而,他们对于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的准确定义还不太熟悉,对运动的相对性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也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在涉及微观世界中的运动时,例如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的运动规律,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比较有限。这是因为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面对那些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现象,他们往往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和清晰的认知。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模型,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而搭建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分类;2.分子、原子的运动特点;3.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难点 1.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解;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计算。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运动现象的图片、视频、GIF 动画等);用于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器材(如香水瓶、硫酸铜溶液、清水、烧杯等);测量速度的工具(如秒表、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提问学生 “你今天运动了吗?”“你是如何运动的?”2. 展示 2024 年 5 月 19 日于都红色半程马拉松和 2020 年 12 月 3 日于都车溪初中校运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关问题。 1.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运动经历。2. 观察图片,初步感知不同的运动场景。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运动事件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认识运动。
讲授新课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1. 展示鸟在飞、马在跑、人在走、船在行等 GIF 动画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2. 提出问题:房子、树木、桥梁等看起来固定不动,它们真的静止吗?讲解这些物体实际上随着地球在运动,得出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的结论。3. 给出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4. 结合图片说明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提问学生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 100m 比赛和小凡参加的 800m 比赛分别属于哪种运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1. 讲解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组成的,且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在不断地运动。2. 展示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介绍原子的组成:中心有原子核,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类比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运动,帮助学生理解。3. 分别举例说明气体分子运动(如清新剂香味弥漫满屋、炒菜时菜香四溢、加油时闻到汽油味)、液体分子运动(结合相关视频)、固体分子运动(如堆放煤炭的地面变黑、铅片和金片长时间放置会相互渗透)。4. 引导学生思考墙角变黑、水变红、花香四溢三种情况说明的问题,总结出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且不同状态分子的运动情况不同,分子的运动情况决定了物质所处的状态。 观察动画和图片,找出物体的共同特点 —— 位置发生变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记忆机械运动的定义。区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校运会比赛项目运动类型的问题。认真听讲,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分子、原子的运动特性。观察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通过类比理解原子内部结构及电子的运动。 结合生活实例和视频,理解气体、液体、固体分子的运动。 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总结分子运动的共性和不同状态下分子运动的差异。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通过直观的动画和图片,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归纳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绝对性;通过对运动路线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结合校运会的例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从物质的组成入手,逐步深入到分子、原子的运动,通过模型和类比的方法降低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难度;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分子运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铁块生锈 B.太阳落山 C.星光闪闪 D.种子萌芽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烟雾缭绕 C.花香扑鼻 D.余音绕梁3.陕西羊肉泡馍是一道特色小吃。食用时与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肉烂汤清,清醇可口,别具风味。刚出锅的羊肉泡馍香气四溢,这是因为(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4.人在打喷嚏、咳嗽时会喷出大量的飞沫,飞沫的直径一般大于5μm,合 m,它里面包裹分泌物或病原菌,飞沫可飘浮在空气中。因此,建议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当感冒咳嗽时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这种飞沫的运动属于 (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5.“物理·悟理”物理学中,把物体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在物理中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课堂小结
板书 2.1 认识运动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1.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2. 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3. 特点: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1. 物质组成:分子、原子2. 运动特点:不断运动(固态、液态、气态分子均运动,运动情况不同)3. 原子结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 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查阅各种相关资料,从而深入了解有关天体运动的更多知识内容。例如,学生们能够探究行星在宇宙中的运动规律,像是它们围绕恒星公转的周期、轨道形状是接近正圆还是椭圆等特性;还可以研究彗星那独特而神秘的轨道,彗星在运行过程中其轨道是如何随着时间与周围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而发生改变的,以及彗星周期性回归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等等一系列关于天体运动的知识。2. 安排学生阅读一些专门阐述分子运动在生活里实际应用的文章,就像深入探讨食品保鲜技术与分子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紧密的联系之类的内容。通过阅读,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分子运动是如何影响食品的腐败速度的,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分子运动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降低,从而延长了食品的保鲜期;还能够认识到不同食品保鲜方法背后的分子运动机制,像真空包装减少氧气含量,使依赖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涉及分子运动)的微生物难以生存,进而达到更好地保存食品的目的等相关知识。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GIF 动画、视频等,如鸟飞、马跑等运动场景的动画,分子运动的实例视频,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等,这些资源能直观地展示各种运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件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视频播放功能展示分子运动等难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多媒体资源,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2. 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时,虽然运用了模型和类比,但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3. 课堂练习的设计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在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上可以进一步优化。4. 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学生参与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分子运动和速度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