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柳叶儿》
教
学目
标
1、熟悉课文内容,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2、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3、学会生动描写的方法。
重
点
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
难
点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突
破策
略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
前准
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文。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一
一、导入
寒冬过后,看见萌芽的柳树,我们知道春天到了。在诗人的眼中柳婀娜多姿,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有这样一位作家,在暖和的阳光里,看到舒卷的柳叶总会摘下一片嚼一嚼。知道他是谁吗?
生答:宋学孟。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他一起进入柳叶的时代,感受那段特殊的岁月。学习课文以前,老师要先给大家个友情提醒。请大家注意老师在屏幕上的列出的字。先找个同学给我们读一下,(生读完后简单评价,强调逞能的读音,攥紧的字形蒙蒙亮的音和嚼的音形。)带领学生齐读2遍。二、初读课文,感知柳叶1、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4分钟】,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写了哪几件往事?
抢柳叶(上树爬高、和三叔抢柳叶),吃柳叶(菜糊糊粥,菜包子)
,那么你能告诉我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的是什么吗?
嚼、恋、赞柳叶
文章就是这样以柳叶为线索,传奇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那么,作者这样的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评价这段生活。(苦、乐)乐在何处?上树爬高,逞能的乐;看见美景的乐;吃柳叶包子的乐苦在何处?生活苦;内心苦看来大家对这样的生活是各有所见,各有所得,到底这种生活对于作者而言是苦还是乐呢?三、请大家再次深入地研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你的阅读感受的词句,试着加以分析。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这里连用了三个“吃光了”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排比),(注意一下是什么吃光了!)这就强调突出了饥饿的程度。在这之后人们才是“又抢”柳叶,这表明抢柳叶实际上是人们无奈之下的选择。说明柳叶好吃吗?(不好吃,比树皮还难吃),这么难吃的柳叶还得去抢,否则就吃不到,说明吃柳叶容易吗?(不容易)这样的生活是苦还是乐?——苦;是呀这是一段令人心酸而苦涩的岁月。老师已经找过了,下面就该同学们大显身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字里行间中徜徉,你就能从中读出苦涩或者快乐,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体味。(可以给学生时间加以讨论2分钟)强化阅读听到这老师有一个疑问:苦与乐不是一对反义词吗?谁能告诉我文中的苦与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的确,在一个八岁孩子的眼中能爬树逞能是一种乐,能吃饱肚子是一种乐;可这种乐却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一种乐。因为那是中国人民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由于国力薄弱的新中国,遇上了自然灾害,再加上政治上的浮夸风,致使全国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里,到处都是消瘦的躯干、苍白的脸色、渴望食物的眼神……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九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于是成年后的作者再度品味这段生活,他看到的是一种苦,年少时的乐也就成了苦中的乐,苦中作乐,以乐衬苦,让人倍感其苦。(板书)由此,作者对柳叶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请你找一找,这种感情集中在哪些地方?(最后2段)一头一尾 ,下面分读1、2、3、14、15段,对柳叶,作者抱有什么情感(感激),因为柳叶救过我的命。)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除了这种情感之外,你还从文中品出了家人和我之间的什么情感?(生读12、13)家人对我的爱和关心结束语:一叶知秋,一叶知情,如歌岁月,橙蓝青紫。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的苦,如茶,只有用心才能品出芳香。让我们搜寻我们生命中的记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收获震撼,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收获阳光。六、像《柳叶儿》一样反映那段特殊年代的作品还有很多,老师推荐给大家2篇:张洁的《挖荠菜》和刘绍棠的《榆钱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阅读。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