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一招生及分班试卷精选(六)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0分)
孔子游春(节选)
孔子凝 (nín níng)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záo zháo)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把不正确的画去。(1分)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请你接着写一句:_ 。(2分)
3.读了本段后,我在做人上受到的启迪是:
。(2分)
4.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 ,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孔子的确是一位 (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2分)
5.读了本段你是不是想到了孔子的一些名言 请填一填吧。(3分)
(1)三人行, 。
(2)温故而知新, 。
(3) 知之为知之, ,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60分)
(一)不设防(12分)
王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 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 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 ,二是___ 。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作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1.作者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哪四条 (4分)
(1) ; (2)_ ;
(4) ; (3) 。
2.根据第④⑤自然段的内容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2分)
不设防的核心:一是 ,二是 。
3.请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3分)
4.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3分)
(二)母亲的声音(15分)
卫宣利
①父亲去世那年,她10岁,弟弟8岁。生活就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才刚刚露出幸福的颜色,便被突然袭来的暴雨打湿,一切的快乐和安宁,都被浸染得一塌糊涂。
②温柔贤良的母亲,从此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狂躁、暴戾。她不小心打碎一只碗,也会被母亲声嘶力竭地训上半个小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讨厌母亲的声音的吧,那种尖细而干裂的声音,粗暴地打磨着她的耳朵,一点点地浸透到她的生命里去。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原来甜润柔美的声音,一下子全变了味儿了呢
③母亲在菜市场争到一个摊位,每天早上4点起床,蹬着三轮车,从城北的家到城南的蔬菜批发市场,再到城北的菜市场。这样的路程,等于把整个城市绕了一圈。风里雨里,饱满成熟如一枚盛夏的果实的母亲,很快便风干成了一枚瘦小干瘪的干果。
16岁,她长成一个沉默而内敛的姑娘,读高一,成绩优秀。每天中午,她从学校跑回来,飞快地做好饭,提着饭盒,骑自行车穿过5条马路,去给母亲送饭。常常,在人声嘈杂的菜市场,母亲一边飞快地往嘴里扒饭,一边用粗大的嗓门和人讲价钱。有一次她去的时候,母亲正和人吵架,母亲尖锐凌厉的声音,充满了她的耳膜。对方是个胖而骄横的女人,吵不过,便叫了男人来,那男人,蹦跳着要去打母亲。阳光下,她看见母亲飞舞的唾沫星和着眼泪,一点一点,濡湿了她的青春。
⑤22岁,她大学毕业,保送的研究生她放弃了。因为小弟也在读大学,而母亲,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第一个月的工资交到母亲手上,厚厚的一沓,在母亲干裂粗糙的手中抖动,如一群飞舞的蝶。她静静地望着母亲,用低低的声音说:“以后,不要去卖菜了。"
⑥母亲笑,声音不再尖锐,沙哑而厚重,满是艰辛和沧桑的味道。第二天早上,仍然是在菜市场找到母亲的。隔得老远,就听见母亲响亮的声音在说:“我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外国人开的公司里上班……”她从母亲的声音里,听出来一个词:扬眉吐气。
⑦28岁,她有了自己的女儿。月子里,孩子整夜整夜地哭,母亲便也整夜不睡,抱着孩子,悠着哄着。有一天晚上她从梦里醒来,忽然听到母亲轻柔的声音在唱,她没敢睁眼。静静地听,是摇篮曲。竟然是那般甜美柔和的声音,她呆呆地听着,18年的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过来。她用被子蒙住脸,泪水却潮水一样涌了出来--她终于找回了母亲的声音,找回了从前的母亲。
⑧可是幸福,从来都是那么短暂。
⑨早上7点,母亲做好饭,喊她起床。8点,她上班,母亲推着孩子出去玩儿。10点,她赶到医院时,母亲躺在重症监护室,已经不能够再说话。是高血压引起的中风、偏瘫、失语。母亲一直昏迷着,她的手抚过母亲苍白的脸庞,泪水滴落在母亲脸上。她多么想再听听母亲的声音啊,哪怕是那种尖锐凌厉的叫骂声,却已是,再听不到。
⑩第二天中午,母亲在昏迷中悄悄去了。
一个月后,她收拾母亲的遗物,在一个小箱子里,放着两双线拖鞋。鞋面是淡黄色柔软的毛线,鞋底是母亲自己纳出来的千层底。这种线拖鞋母亲以前给她做过好多,脚穿进去很舒服,唯一的不足是走路的时候脚步声很响,所以每双她都是只穿几天,便丢弃一旁。
她把鞋穿在脚上,从阳台走到厨房,从卧室走到客厅,“哒哒哒”,脚步声仍然很响。她在响亮的声音中悄然落泪,她知道了,那是母亲留给她的最后的声音。
1.母亲的声音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请依据原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每空4个字) (3分)
甜润柔美→_ _→__ _→沙哑厚重→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的画线句。(2分)
3.第④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4.文章第⑧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3分)
5.用心读完全文,想想标题“母亲的声音”有何含义及作用。(4分)
(三) 爱的回音壁(13分)
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能否感到莫大的幸福 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 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 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明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里唱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诧了,惊诧于这些事的琐碎和孩子们的逻辑,更感动于他们谈论时神情的郑重和得出结论时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自己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折射着,回响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就这样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小就开始为你和周围的人献爱心。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才能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也爱自然的青年。
1.请概括文中孩子们认为“得到爱”的三件事。(2分)
2.是什么造成了让孩子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 (2分)
3.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3分)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 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结合上下文,品味“漠然”的表达效果。)
4.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哲理,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
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5.联系全文,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分)
(四) 春 (20分)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修辞:_
好处:
2.按要求赏析句子。(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这个“闹”字有何表达效果 (3分)
4.文章的结构严谨精美,先总写春天,再具体描绘,最后以画龙点睛之笔收束全文。请照着例子按顺序对其中的具体描写进行概括。(2分)
①_______ ②花争春 ③ ④____ ⑤
5.文章结尾的三个自然段为什么不能调换位置 为什么要独自成段 (3分)
6.视觉可察形色,听觉可知音响,嗅觉能辨气味,味觉能识酸甜,触觉有冷暖粗细长短轻重之感。请从文中摘出句子,证明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来描写春天。(5分)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一
7.文中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描写春景的诗。(2分)
(1)
(2)
三、作文。(30分)
1.续写试卷发下来后的情景,必须要有“我”的心理活动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10分)
我接过试卷,只见上面赫然写着……
2.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不屑一顾,还是横加挑剔……学会为别人喝彩,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胆识。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400字以上。(20分)
初一招生及分班试卷精选(六)
一、1.画去: nín zháo
2.列举省略 万涓成海,势必积少成多,它好像胸怀宽广
3.要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的人
4.教导弟子要做像水一样的有德行、有志向、有情义、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善施教化
5.(1) 必有我师焉(2)可以为师矣(3)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二、(一) 1.(1)没有设防的必要(2)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3)没有时间(4)从长远来看,得大于失,虽失犹得
2.光明磊落 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3.第②自然段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光明磊落、内心坦荡之人根本没有设防的必要。
4.示例: 理智的人是不需要设防的,一个人坦坦荡荡,是内心平和善良的表现,如果总是戚戚不安,自己就会觉得很累,时时防范别人,最不安的恰恰是自己。
(二)1.尖细干裂 尖锐凌厉 甜美柔和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先前的母亲比作“盛夏的果实”,把现在的母亲比作“一枚瘦小干瘪的干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在父亲去世前后的变化之大,“风干”更体现了母亲操持生活的艰辛。
3.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正面表现了“我”懂事孝顺,对母亲的关心;侧面说明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离得很远,体现了我们生活的艰辛。
4.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承接上文的“幸福”,引出下文的“不幸”。
5.“母亲的声音”表层含义是母亲真实的声音,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深层含义是母亲对儿女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三)1.帮妈妈买醋:给爸爸倒水;给奶奶耳朵上夹花。
2.从一开始,成人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把孩子塞得满满的,孩子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所以无法感知爱意。
3.“漠然”是形容不关心、不在意的样子。此处用“漠然”来形容孩子们回答的语气和表情,表现出一群在爱意中浸泡的孩子们在接受关爱时却不以为然,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只知接受却不懂感恩的心理。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比喻成鱼,把家庭比喻成适宜鱼生存的水箱,把社会说成干燥的环境,这样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不懂得爱的孩子只知一味接受爱,一旦他们离开了父母,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了关爱,又不懂得付出爱,将很难生存。
5.含义: 父母不仅要会爱,更重要的职责是要在爱中让孩子感受被爱,培养孩子爱的能力。懂得了爱与被爱的孩子才能更快成长,教会孩子去爱别人、爱自己、爱生活、爱自然,这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用:点明文章主旨。
(四)1.修辞:比喻、排比。好处: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花的色彩,使春的形象更加具体化。
2.“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时“挤”的动态,也显示出不经意之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似乎小草也有了意识和情感。
3.“闹”字写出了蜜蜂嗡嗡的声响,展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烘托出热闹的气氛。
4.①草报春 ③风唱春 ④雨润春⑤人迎春
5.不能调换是因为它们是按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句独自成段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6.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