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 城镇化
一、选择题
(2025·江苏镇江一中合格考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 )
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快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当前中国城镇化速度快于英、美两国
D.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少于英、美两国
2.预测2030—2050年( )
A.英国城镇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
B.美国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C.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3.针对当前城镇化现状( )
A.英国应鼓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B.美国应抑制城镇人口迁往农村
C.中国应抑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D.中国应加强城镇环境质量管理
(2025·南京合格考模拟)城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4~5题。
4.在城镇化过程中( )
A.城市功能分区逐渐模糊
B.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下降
D.劳动力由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5.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B.减少区域人口流通
C.延长城乡通勤时间 D.增加区域耕地面积
(2025·徐州合格考模拟)中国的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也处于由低质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转型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人地和谐、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下图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四个阶段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 )
A.城镇化与工业化呈现同步推进
B.工业化初期,城镇人口少、质量高
C.发展中国家已达到城镇化终期
D.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速度最快
7.针对不同区域,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粮食主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提高城镇化水平
B.生态脆弱区加大城镇建设,提升环境的质量
C.大城市持续扩大城市的规模,满足居住需求
D.民族自治区城镇化过程中注意传承民族文化
8.目前,我国各城市在规划时需要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其目的是( )
①避免城市无序扩张 ②限制城市产业发展
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④促进空间结构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5·江苏扬州合格考模拟)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我国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江苏省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据此回答 9~
10题。
9.江苏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是为了( )
A.减少特大城市数量 B.提升区域城镇化质量
C.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D.加速城镇人口老龄化
10.为促进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B.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
C.加强城乡联系互动 D.优先发展大城市规模
二、非选择题
11.(2025·连云港合格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部分国家城镇化阶段发展特征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世界三次城镇化浪潮比较(含预测)表。
项目 第一次城镇化浪潮 第二次城镇化浪潮 第三次城镇化浪潮
人口规模 2.0亿人 2.5亿人 10.0亿人
持续时间 180~200年 100年 40~50年
移民数量 0.2亿人~0.5亿人 0.5亿人 0.6亿人~1.2亿人
动力背景 工业化 工业化 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
(1)与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据图描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2)与第一、二次城镇化浪潮相比,概括世界第三次城镇化浪潮的特点。
(3)简述城镇化过程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19 城镇化
1.C 2.C 3.D 第1题,英国城镇化水平始终高于美国,但城镇化速度在1890—1950年慢于美国,A错误;美国在2000年左右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晚于英国的1960年前后,B错误;中国的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英、美两国,C正确;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虽然低于英、美两国,但由于人口总数远大于英、美两国,故城镇人口数量多于英、美两国,D错误。第2题,2030—2050年,随着社会经济及逆城市化的发展,英、美两国城镇人口减少,环境质量可能得到改善,A错误;第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B错误;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到近80%,城镇用地空间进一步扩大,地价上涨,C正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错误。第3题,当前,英、美两国逆城市化现象明显,城乡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合理,不需要鼓励农村人口迁往城市,也不需要抑制城镇人口迁往农村,A、B错误;中国城镇化水平处于快速提升阶段,第二产业将继续发展,C错误;中国城镇环境质量可能下降,需要加强管理,D正确。
4.B 5.A 第4题,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会逐渐完善,B正确;城市功能分区通常是随着城镇化发展而更加明确和细化,A错误;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体上升,C错误;劳动力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错误。第5题,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城镇化过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促进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A正确。城镇化会吸引人口流入城市,增加人口流动,B错误;城镇化过程中通常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缩短城乡通勤时间,C错误;城镇化会占用土地,减少区域耕地面积,D错误。
6.A 7.D 8.C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A正确;工业化初期,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少,但是质量不高,B错误;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城镇化的速度变慢,D错误。第7题,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情况可知,粮食主产区不适合转型发展工业,更加适合发展农业,A错误;生态脆弱区因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扩大城镇建设,B错误;大城市的发展规模需要控制,不能持续扩大,C错误;在民族自治区的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D正确。第8题,我国各城市在规划时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可以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以及促进空间的结构优化,城市产业的发展不会因为划定城镇建设开发边界而被限制。故选C。
9.B 10.C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区域城镇化质量,B正确;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一定会减少特大城市数量,只是为了规避以往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A错误;新型城镇化是围绕城市和乡村而建设的城镇化模式,会解决供水紧张问题,但并不是主要为了解决供水问题,C错误;新型城镇化不是为了加速城镇人口老龄化,D错误。第10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新型城镇化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在中小城镇,人口数量有限,第二产业会占有一定比重,但是不应大力发展,A错误;放宽大城市的落户限制,会使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加快,不利于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B错误;加强城乡联系互动,加强城乡的要素双向流动,更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C正确;优先发展大城市规模,会加重大城市问题,不利于新型城镇化,D错误。
11.解析:第(1)题,借助城镇化率的三个图例,比较图中中国和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的不同。中国城镇化发展从1995年开始,比发达国家要晚;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超过70%,中国城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化率30%~50%期间,中国用时较短,城镇化速度较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快;在城镇化率50%~70%期间,中国用时较长,城镇化速度放缓,但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用时更长。第(2)题,世界第三次城镇化浪潮的特点可以从人口规模、持续时间、移民数量、动力背景来分析。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发展会导致硬化路面面积变大,城市地区气温升高,城区和郊区温差变大,热岛效应增强,城郊间热力环流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发展会导致植被面积变小,蒸发量减少、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城市内涝风险加剧;城镇化会破坏动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进一步增加,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会加剧。
答案:(1)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化率30%~50%期间,城镇化速度明显较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快;在城镇化率50%~70%期间,城镇化速度放缓,但仍较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快。
(2)人口规模增大;持续时间缩短;移民数量增加;城镇化动力多元化。
(3)城镇地区气温升高(热岛效应增强),城郊间热力环流加强;蒸发量减少、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可能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