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七考点16人口迁移巩固练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专题七考点16人口迁移巩固练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5 23:39:59

文档简介

考点16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2025·连云港合格考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群2001—2019年人口年均净流入情况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
1.2001—2019年,我国人口迁入规模最大的目的地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珠三角城市群 D.辽中南城市群
2.影响图中城市群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文化
C.经济 D.教育
  (2025·无锡一中合格考模拟)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浙江省新增省外流入人口约1 500万,分布在11个地级市。下图为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省外流入人口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与丽水相比,杭州省外流入人口的特点是(  )
A.文化程度较高 B.平均年龄较低
C.男女比例差异小 D.农村人口占比大
4.浙江省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教育水平高 B.环境优美
C.就业机会多 D.环境容量大
  (2024·兴化学测模拟)“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每年10月,老年人从北方“飞”来,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这种“候鸟式”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群体有数十万人。据此回答5~6题。
5.海口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气候因素
C.文化因素 D.资源因素
6.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B.第三产业发展
C.廉价劳动力充足 D.资源消耗降低
  (2025·扬州合格考模拟)下表为北京、深圳、合肥、成都四个城市2022年和2023年常住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量表。据此回答7~8题。
项目 2022年常住 人口/万人 2023年常住 人口/万人 人口增量/ 万人
北京 2 184.3 2 185.8 1.5
深圳 1 766.1 1 766.2 0.1
合肥 963.4 985.3 21.9
成都 2 126.8 2 140.3 13.5
7.与2022年相比,合肥、成都2023年人口增量较大,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②城市环境改善 ③落户政策标准提高 ④就业机会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23年,北京、深圳人口增量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B.生育政策调整
C.人才大量流失
D.产业结构优化
  (2025·镇江一中合格考模拟)人口迁移事关城市兴衰,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圈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征。人口迁移还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深度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下图为2019年和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2019—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入速度加快 ②西北城市人口呈缓慢流入趋势 ③中部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逐渐变慢 ④东北城市人口由流出转为流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针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口流动问题,亟须采取的措施是(  )
A.勘探矿产资源,重振传统产业
B.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C.放宽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数量
D.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国家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我国3个产业工人中有2个来自农村。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省区空间分布图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入省区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 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  ,
流动特点是             。
(2)分析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写2个),这些地区吸引农村劳动力流入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考点16 人口迁移
1.B 2.C 第1题,由图可知,2001—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迁入规模最大,B正确。第2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人口迁入规模大,所以影响图中城市群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C正确;气候、文化、教育都不是影响图中城市群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因素,A、B、D错误。
3.A 4.C 第3题,杭州城市等级更高,对迁入人口的要求更高,同时对高学历人口的吸引力也比丽水要大,因此与丽水相比,杭州省外流入人口的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A正确;杭州作为省会城市,省外流入人口的特点是文化程度较高,因此平均受教育时间较长,平均年龄较高,B错误;图中信息没有体现省外流入人口的男女比例特点,C错误;杭州经济发达,省外流入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且跨市流动明显,故农村人口占比应较小,D错误。第4题,浙江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区,由于就业机会多,有较高的收入,对人口迁移有很大的吸引力,C正确;教育水平高、环境优美、环境容量大虽然也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浙江省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A、B、D错误。
5.B 6.B 第5题,冬季,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候寒冷,许多北方老人为了避寒南下至处于热带地区的海南省,形成特殊的人口迁移,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候鸟式”养老模式受经济、文化、资源因素的影响较小,A、C、D错误。第6题,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第三产业发展,B正确;短期人口流动不会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加,A错误;“候鸟老人”前往海南省是为了度假、养老,而不是上班,C错误;短期人口流动会加速资源消耗,D错误。
7.C 8.D 第7题,经济因素是影响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合肥、成都2023年较2022年人口分别增长21.9万人、13.5万人,其原因最有可能是两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吸引了大量就业人口在此聚集,①④正确;城市环境改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人口在某一地区聚集,但不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②错误;落户政策标准提高,限制性条件增多,会阻碍外来人口向某一地区迁移,③错误。故选C。第8题,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地区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多个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不会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变化,且北京、深圳的科技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因而一年内两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会突然下降,A错误;我国目前已经全面放开二胎,鼓励生育,北京、深圳的生育政策与国家政策相同,并未发生调整,B错误;两地都属于我国经济、科技高地,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强,短时间内不会发生人才的大量流失,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阶段,北京、深圳都在积极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将落后产能迁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等。而原有产业的大量迁出,就业岗位的阶段性减少,必然导致一段时间内人口增速的减缓,D正确。
9.D 10.D 第9题,读图可知,2019年和2021年长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动均为正值,说明人口持续流入,但2021年人口流入规模较2019年小,说明人口流入速度减慢,①错误;2019年和2021年西北城市人口呈现流入趋势,但人口流入规模小,流入速度缓慢,②正确;中部城市2021年人口流入规模较2019年大幅增长,说明人口流入速度加快,③错误;东北城市2019年人口流出约10万人,2021年人口有少量流入,人口由流出转为流入,④正确。故选D。第10题,读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大量外流,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资源,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对人口的吸引力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发展,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减少人口外流,D正确;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是有限的,依靠勘探更多矿产资源来重振传统产业是不现实的,应该优化产业结构,A错误;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口外流或吸引人口迁入,但发展经济是改变该地区人口流动现状的最有效措施,且只有经济发展,才有充足的资金等用于改善教育等民生问题,B错误;放宽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数量并不能解决人口流失问题,C错误。
11.解析: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省区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入的省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流出的省区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从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可以看出,人口迁出的大多为乡村地区,人口迁入的大多为城市地区,故我国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应该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特点以大规模、自发流动为主。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于迁入地而言,大量的人口迁入可以弥补当地劳动力的不足,使劳动力数量增多;同时大量人口迁入可以提高迁入地的城镇化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迁入的不利影响包括:大量人口迁入会使迁入地区人地矛盾不断加剧,会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更大压力;大量人口迁入,可能会加剧社会就业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困难。第(3)题,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有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等。人口迁移受到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我国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薪酬较高;生活环境较好等。
答案:(1)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乡村流向城市 以大规模、自发流动为主
(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了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环境污染);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
(3)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其中任意2个即可)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薪酬较高;生活环境较好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