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3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21:4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
课标摘录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了解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有条理地表达和推理.3.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难点: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并进行有条理地表达和推理.
教学策略 教学中通过复习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做铺垫.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
情境导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分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题: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新知初探 合作探究:练习本上的横线都是互相平行的,从中任选两条线记为a,b,则a∥b,再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用量角器度量所形成的八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同位角相等.合作探究: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比较各对同位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分析:猜想成立.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合作探究:你能由性质1,推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结: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合作探探究:如图,直线a//b ,你能推出∠2和∠4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总结: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归纳: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平行线的性质.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例题: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AC,BC上,且DE//BC,∠B=48°.(1)试求∠ADE的度数;(2)如果∠DEF=48°,那么EF与AB平行吗?解:(1)因为 DE//BC, 所以∠ADE=∠B=48 °. (2)EF与AB平行. 由(1)得,∠ADE=48 ° , 又因为∠DEF=48 ° , 所以∠DEF=∠ADE. 所以EF//AB.教学建议: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当堂达标 具体内容见对应课时同步课件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题时,重在分析,应结合图形熟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及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思考习惯,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10.3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 例题1 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AC,BC上,且DE//BC,∠B=48°.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试求∠ADE的度数;
(2)如果∠DEF=48°,那么EF与AB平行吗?
性质定理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