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主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氧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和实验探究,知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难易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 2、能通过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分析,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并能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反应的特点认识置换反应
评价任务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及练习1)(检测目标1) 2、金属与酸的反应(完成实验并填写好记录及练习2)(检测目标2) 3、置换反应(完成练习3)(检测目标3)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为初中化学的第八单元第二课题,在课题一中已了解了金属资源的情况,本课题主要从金属的化学性质出发,探寻金属的共性与个性。渗透科学探究方法。
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具备实验探究的能力,但是设计实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氧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和实验探究,知道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根据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的难易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 2、能通过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现象分析,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并能书写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谁穿了外衣 书写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指向目标1)
【介绍】金属铝 金属铝为什么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观看实验视频 (回忆)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Al + O2 — Mg + O2 — Fe + O2 Cu + O2 通过以上方程式,可知大多数金属能与 反应。 【看书】第9页 二、三段 得出: 比较活泼, 次之, 最不活泼。 【点对点】练习1(检测目标1)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回忆,并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将先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比,会初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环节二:谁最为淡定 金属与酸的反应(指向目标2)
【分组实验】 将金属Mg、Zn、Fe、Cu片,分别放入4支小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金属MgZnFeCu实验现象锌片逐渐溶解,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铁片表面产生较少的气泡反应剧烈程度(以产生气泡多少,快慢判断)
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说明它的金属活动性越 。 【点对点】练习2(检测目标2) 已知金属X、Y、Z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溶液中,只有金属Y不与稀盐酸反应,金属X很快就不见了,金属Z很难受,表面产生了较多的气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能学会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
环节三:谁换我出来 探究什么是置换反应(指向目标3)
教师演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并将气体导出点燃。再根据反应的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猜想这种气体是 【练习】 Mg + HCl — Fe + HCl — Zn + H2SO4 — Mg + H2SO4 — Fe + H2SO4 — ( )+( )= ( ) + ( ) (提示:括号里填物质的类别) 【看书】第11页第一、二段 像以上这类反应为 反应。 【点对点】练习3(检测目标3) 1、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Ca(OH)2 + CO2 = CaCO3↓ + H2O B. C + 2CuO2Cu + CO2↑ C. CO + CuOCu + CO2 D. CO2 + H2O = H2CO3 2、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类型 1)CuO+H2 Cu+H2O ( ) 2)C + O2CO2 ( ) 3)2KClO32KCl + 3O2 ↑ ( ) 趣味介绍:用金属“祥云”火炬
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宏观现象结合宏观物质的组成,解释生成的气体,通过对比辨析找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板书设计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1、金属+酸 金属化合物+H2 2、置换反应:A+BC B+AC
学后反思 1.可用什么方法比较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我们已学的三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