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人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题型总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人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题型总结(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15 10:2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题型总结
【题型1 不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不等的解集为( )
A.或 B.
C.或 D.
【变式1.1】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或} D.或
【变式1.2】“”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变式1.3】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题型2 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2】若,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2.1】关于的不等式,其中,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是( )
A. B.
C. D.
【变式2.2】当时,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2.3】已知实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是( )
A. B.
C.或 D.或
【题型3 解分式、高次、绝对值不等式】
【例3】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3.1】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3.2】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变式3.3】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3)
【题型4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确定参数】
【例4】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变式4.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值是( )
A. B. C. D.2
【变式4.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或
C.或 D.或
【变式4.3】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错误的说法是( )
A.
B.
C.的最小值为
D.的解集为或
【题型5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5】若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变式5.1】若对任意的,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10 D.9
【变式5.2】已知函数.
(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2)当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5.3】已知不等式.
(1)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题型6 一元二次不等式有解问题】
【例6】若,使得成立,则实数的范围是( )
A. B. C. D.
【变式6.1】若关于的不等式在区间内有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变式6.2】若存在,使,则的取值集合是( )
A. B.
C. D.
【变式6.3】若存在,使不等式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题型7 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与判断】
【例7】已知函数,若,则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变式7.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变式7.2】关于二次函数,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若函数图象与x轴正半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则
C.不论k为何值,若将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则图象经过原点
D.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变式7.3】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可以为( )
A. B.
C. D.
【题型8 三个“二次”关系的应用】
【例8】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不等式的解集是
【变式8.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变式8.2】已知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实数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不等式的解集;
(3)解关于的不等式.
【变式8.3】已知函数,满足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不等式的解集;
(3)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题型总结答案
【题型1 不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不等的解集为( )
A.或 B.
C.或 D.
【解题思路】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过程】原不等式就转化为.
解得,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D.
【变式1.1】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或} D.或
【解题思路】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解.
【解答过程】由可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A.
【变式1.2】“”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题思路】求出二次不等式的解,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由
若成立,则不一定成立,即充分性不成立;
若成立,则一定成立,即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变式1.3】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把原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值,因式分解后可求得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过程】由得,即,
解得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C.
【题型2 含参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2】若,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t的范围可得,从而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过程】,,不等式,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C.
【变式2.1】关于的不等式,其中,则该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考虑和两种情况,当时将不等式变形为,根据根的大小关系得到,,三种情况,解不等式对比选项即可.
【解答过程】当时,不等式,即,,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故A可能;
当时,,即,
当时,的解集为,故D可能;
当时,不等式无解;
当时,的解集为,故B可能.
故选:C.
【变式2.2】当时,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确定二次项的系数符号和两根的大小关系,直接写出解集即可.
【解答过程】因为,又因为,
所以,所以,
又因为,于是等价于,
可得,
所以的解集为.
故选:B.
【变式2.3】已知实数,则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是( )
A. B.
C.或 D.或
【解题思路】分、、三种情况讨论计算,分别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判断.
【解答过程】由,
当时,不等式即为,解得,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解方程得,
则当时,,函数开口向上,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函数开口向下,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综上可得: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不可能是选项D对应的解集.
故选:D.
【题型3 解分式、高次、绝对值不等式】
【例3】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分式不等式的性质,转化为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由可得,
解得或,即不等式解集为,
故选:C.
【变式3.1】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利用分类讨论法计算可得.
【解答过程】不等式,等价于或,
解得或,
即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A.
【变式3.2】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解题思路】(1)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即可;
(2)根据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1)由,得或,
所以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2)由,得,
解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变式3.3】(24-25高一上·湖南怀化·期中)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
(2)
(3)
【解题思路】(1)利用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解;
(2)利用绝对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解;
(3)利用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解.
【解答过程】(1)因为,所以,
解得,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2)因为,所以,解得,
所以的解集为.
(3)因为,所以,
等价于,解得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题型4 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确定参数】
【例4】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其对应的方程之间的联系可得,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设是方程的两个根,
由题意知,,解得,
所以不等式可变为,
即,解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选:A.
【变式4.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值是( )
A. B. C. D.2
【解题思路】根据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结合韦达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由题不等式的解集为,
所以是方程的两不等实数根,
所以,得,,
所以.
故选:C.
【变式4.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或
C.或 D.或
【解题思路】将原不等式化为,按照与2的大小分类讨论解不等式,再结合解集中的整数个数建立不等式求解可得,
【解答过程】.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不符合题意.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要使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
只需满足解得.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要使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
只需满足解得.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故选:B.
【变式4.3】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错误的说法是( )
A.
B.
C.的最小值为
D.的解集为或
【解题思路】根据分式不等式解集得,,且,再应用基本不等式和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断各项正误.
【解答过程】由题知,其解集为,
所以,,且,即,故A错误,B正确;
由,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C正确;
由或,解集为或,故D正确.
故选:A.
【题型5 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5】若一元二次不等式对一切实数都成立,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讨论、,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
【解答过程】当时,恒成立,满足;
当时,,可得,
综上,.
故选:A.
【变式5.1】若对任意的,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则的最大值为( )
A.13 B.12 C.10 D.9
【解题思路】将不等式的未知数移到同一侧,得到小于等于关于的函数的最小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由,得对任意的恒成立.
因为,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大值为10.
故选:C.
【变式5.2】已知函数.
(1)当时,求不等式的解集;
(2)当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1)把代入,解不等式即可;
(2)把恒成立的问题转化为分离参数求值的问题,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小值即可.
【解答过程】(1)当时,,
则不等式,即,
解得,或,
因此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2)当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
即当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
在时,恒成立,
令,
令,则,
故,
又,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当,即时,,
因此可得,
即当时,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的取值范围为.
【变式5.3】(24-25高一上·福建福州·阶段练习)已知不等式.
(1)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1)根据二次项系数的正负性,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性质,分与两类进行讨论求解即可;
(2)根据二次项系数的正负性,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性质,分、和三类进行讨论求解即可;
【解答过程】(1)①若,则原不等式可化为,显然恒成立,
②若,则不等式恒成立,
等价于 ,解得,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2)①当时,则原不等式可化为,显然恒成立,
②当时,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
若时不等式恒成立,
则,解得,
③当时,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
若时不等式恒成立,
则,解得,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6 一元二次不等式有解问题】
【例6】若,使得成立,则实数的范围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分析可知原题意等价于,使得成立,令,利用基本不等式结合存在性问题分析求解.
【解答过程】因为,即,
又因为,则,可得,
原题意等价于,使得成立,
令,则,
可得,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可得,所以实数的范围是.
故选:B.
【变式6.1】若关于的不等式在区间内有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求得的最大值,由此列不等式来求得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所以当或时,
取得最大值为,
由于关于的不等式在区间内有解,
所以,解得.
故选:A.
【变式6.2】若存在,使,则的取值集合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先求出命题的否定为真时,的范围,再求其补集即可.
【解答过程】命题存在,使的否定为,使,
若,使为真,
则,所以,
故若存在,使则,
所以的取值集合是.
故选:A.
【变式6.3】若存在,使不等式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当时,由参变量分离法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的最大值,即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当时,由,可得,则,
因为,当且仅当时,即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时,的最大值为,故.
故选:A.
【题型7 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与判断】
【例7】已知函数,若,则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题思路】判断出的符号后可得正确的选项.
【解答过程】因为,故即,
而,故,
BC中图象开口向下,不符合,而A中图象过原点,与矛盾,
故选:D.
【变式7.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得到,为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得到,从而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及与轴交点纵坐标的正负得到答案.
【解答过程】由题意得,为的两个根,
故,即,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与轴交点纵坐标为
故选:B.
【变式7.2】关于二次函数,则下列正确的是( )
A.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B.若函数图象与x轴正半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则
C.不论k为何值,若将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则图象经过原点
D.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
【解题思路】根据二次函数对应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判断A,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判断B,由图象的平移判断C,根据对称轴判断D.
【解答过程】,函数图象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或相同的交点,故A错误;
若函数图象与x轴正半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则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解得且,故B错误;
若将函数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可得到,令,则,即图象经过原点,故C错误;
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函数图象的对称轴,解得,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7.3】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可以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由题可得和是方程的两个根,求出,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
【解答过程】由题可得和是方程的两个根,且,
,解得,
则,
则函数图象开口向下,与轴交于.
故选:C.
【题型8 三个“二次”关系的应用】
【例8】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
C.
D.不等式的解集是
【解题思路】根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结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由题图知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
抛物线与轴交点纵坐标为正,所以,
因为,所以,
由韦达定理,
即,,对称轴,
则.所以A错误,B,C正确.
不等式 可化为,
即,解得 或.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D正确.
故选:A.
【变式8.1】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的两个根为和,且,结合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的关系,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过程】因为的解集为,
所以方程的两根分别为和1,且,
则变形可得
故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
且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和,故A选项的图象符合.
故选:A.
【变式8.2】已知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实数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不等式的解集;
(3)解关于的不等式.
【解题思路】(1)将点代入解析式即可得解;
(2)利用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解;
(3)利用因式分解,结合含参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解.
【解答过程】(1)因为的图象经过点,
所以,则;
(2)由(1)得,解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3),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变式8.3】已知函数,满足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不等式的解集;
(3)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1)将已知条件代入求出即可求解;
(2)由(1)可知,则解不等式即可求解;
(3)将不等式转化为恒成立,因为开口向上,根据即可求解.
【解答过程】(1)由函数,满足,
,解得,
故函数的解析式为:.
(2)由(1)知,即不等式转化为,
则,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或.
(3)不等式转化为恒成立,
因为开口向上,
可得,解之可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