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件 学案)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件 学案)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7 14:09:14

文档简介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导学案)
——丝路贸易与文明碰撞
【课程标准】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根据地图,梳理欧亚大陆各条重要商路的路线和基本状况;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及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原因;
3.唯物史观:列举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写出“我眼中的丝绸之路”;
4.家国情怀:了解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结合一带一路感悟21世纪的新丝路精神,理解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时空坐标】
【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丝路冒险之旅
(注意:在地图上绘制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地点。结合表格讲解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发展概况,并概括其特点、衰落时间)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51-52页和51页地图,完成下表内容。
商路 起点 途径地 终点 货物 衰落时间
西北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二.情境学习:四路商贾争鸣会
每小组选派一位商路代表,参加“商贾争鸣会”,请小组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商讨好各自的路线、语言、和特色商品。(教室布置为唐代长安城西市胡肆酒馆,请四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四条商路的行会首领,手持特色商品与路线图)
材料一:陆上丝路(粟特商人装束) 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带),核心城市包括撒马尔罕(康国)、布哈拉(安国)等,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粟特人自古以经商闻名,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建立贸易网络,精于长途贸易的风险管理。经营丝绸、香料、珠宝、马匹(中亚的汗血宝马)等,同时将中国的瓷器、纸张运往西方。以长安、洛阳为据点,经河西走廊(凉州、敦煌)通往西域,甚至远达波斯、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草原丝路(突厥贵族装扮) 突厥人原为游牧民族,控制蒙古高原至中亚的广阔草原地带。其经济以畜牧为主,盛产马匹、皮毛、乳制品,但缺乏纺织品、金属器具等手工业品,这驱动了与农耕文明的贸易需求。通过军事扩张掌控了北方草原商路,成为连接中原、西域与北方草原部落的贸易中介。输出突厥马、皮毛、玉石,输入丝绸、茶叶、铁器。通过漠北草原连接西域、辽东及中亚,和拜占庭帝国有商贸往来。
材料三:西南丝路(南召马锅头装扮) 南诏商人依托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构建了多元贸易网络, 路线从大理出发,经成都、长安至中原。商品主要是南诏输出马匹、茶叶(普洱茶)、药材,输入丝绸(蜀锦)、铁器等,佛教经典与艺术经商队传播至中国、东南亚等地,形成“滇密”佛教文化圈。
材料四:海上丝路(波斯船主装扮) 唐代的波斯商人以商业为舟载文明而渡,在欧亚大陆镌刻下东西方交流的深刻印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者重要角色。从波斯湾经印度洋至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唐代文献称他们为“波斯舶主”或“蕃客”。输入中国商品有宝石、香料(龙涎香)、玻璃器、珍珠等,输出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纸张、铁器等,将中国货物转销至西亚、欧洲,同时引入西方商品,成为欧亚贸易链的关键纽带。
感悟: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找到哪些关于文明交流的信息?
三.合作探究:穿越时空的对话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结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备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意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义务共同体。三者也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就是共赢。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请同学们以我们的视角写一封书信,告诉2000多年前张骞,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200字以内,主题明确,观点新颖)
【示例】
尊敬的张骞先辈:
展信安!两千年后,这条驼铃古道已焕新颜。昔日您用马蹄丈量的荒漠,今日高铁如银龙穿行;波斯商队歇脚的驿站,化作中欧班列的中继站台。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正与卫星影像共绘“数字丝路”;泉州港的帆影,已变身为万吨巨轮组成的海上经济走廊。
我们重建的不只是商路,更是文明互鉴的纽带:巴基斯坦孩童用中国疫苗抵御疾病;巴勒斯坦的加沙人民正感受到中国援助的温暖;希腊港因中国投资重焕生机,沙漠中光伏电站如月牙泉滋养绿洲。您当年“凿空”的勇气,已化作150国签署的合作协议。
先辈且看,这条路不再独属商贾,而是属于每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晚辈正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新的史诗,正如您用脚步连起东西方那样。
新时代高中生
敬上 2025年4月15日
【课堂小结】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代代“丝路人”用骆驼承载着善意,而不是手握利剑开疆拓土,用宝船传播着友谊,而不是船坚炮利轰开它国之门,今天追寻古“丝绸之路”的脚印,怀着古“丝绸之路”的善意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在合作中深耕和平发展、文明互鉴的种子。
【板书设计】
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四条丝绸之路的开辟)
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物质、技术、文化交流)
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21世纪一带一路的提出)
【课堂检测】
1.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了丝绸之路
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B.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发展
C.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D.促进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2.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 )
3.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这可用于解释( )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 B.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
C.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 D.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的缘由
【课后思考】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你所理解的“丝路精神”是什么?《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双重意义。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阐述狭义丝绸之路概念,即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连接西北和中亚欧洲陆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和意义,叙述这条商路由盛而衰的历程。第二子目从广义范畴延伸丝绸之路的概念,新教材依据最新学术观点,补充几条支线的发展概况。第三子目进一步丰富丝绸之路概念,通过呈现丝绸之路流通物品,总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路线,也是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本课从“丝绸之路”概念的角度为切入点,三个子目呈递进关系,深化理解“丝绸之路”的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本校高二学生,学生在高一阶段对于“丝绸之路”开辟史实有一定认识,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从时间上来看,未能意识到丝绸之路的历史延续性;从空间上看,并不知道到丝绸之路多条支线的存在;从意义上看,片面强调商品交换的作用,不能从文化交流和时代价值的角度理解其意义。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掌握丝绸之路开辟的相关史实,认识商路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能通过史料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意义(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丝绸之路几条支线的开辟(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能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也是一座文化交流桥梁(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区别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区别,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史实;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视频、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角色扮演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四条丝绸之路的发展 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物质、技术、文化的交流 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21世纪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丝路传奇VR体验”短视频,将学生沉浸式引入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中,通过近距离体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奇观,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好奇心。 看视频中相关的文化史实、丝路的影响 将现代科技与丝绸之路史实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 史料呈现: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丝绸之路”的定义。 教师提问:请结合材料定义丝绸之路,并解释命名的由来。其地位如何? 教师讲解广义与狭义丝绸之路的区别和意义,丝路的地位。 史料呈现:刘进宝在《“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中论述,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刘进宝理解的“丝绸之路”的概念有何变化? 沙漠路、绿洲路、草原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合作探究:将四条丝绸之路的主要史实分给各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动手划出四条路线。 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51-52页和51页地图,完成表格 梳理丝绸之路起止点、途径地、商品、衰落时间。 1.从概念中掌握丝绸之路的两重含义。 2.再从历史学者的观点认识丝绸之路的多重意义。 用笔划出在地图中划出具体路线,请代表进行展示。 完成导学案中表格梳理,进行展示。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内容,认识丝绸之路是不同路径和不用意义,多角度认识历史的意义。 培养学生 的时空观念,具体形象的认识丝绸之路的途径地,理解丝绸的意义。
二、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 1.情境学习:四路商贾争鸣会 每小组选派一位商路代表,参加“四路商贾争鸣会”,请小组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商议好各自的路线、台词语言、特色商品。(教室布置为唐代长安城西市胡肆酒馆,四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四条商路的行会首领,手持特色商品与路线图) 陆上丝路代表(粟特商人装束)、草原丝路代表(突厥贵族装束)、西南丝路代表(南召装束)、海上丝路代表(波斯商人装束),依据对应的材料组织好各自的语言。 总结:通过AI共同吟诵一首诗词,展现丝绸之路体现出的经济文化交流。 史料呈现:通过三组文字史料和图片信息,教师将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行升华,从物种双向交换的商贸之路、多元文化共生融合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最后,选用英国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对丝绸之路的诸多定义进行总结。 1.学生从描述四路商人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小组商讨后组织好语言,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商队的优势(包括路线、安全性、特色商品等)。 学生结合前面的情景模拟和材料,互相讨论丝绸之路的多重意义。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强化时空观念,从地图上了解几条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 增强情景代入感,引发学生更多的感悟。
三、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 1.史料呈现: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引导学生对传统丝路的现代新生有新的理解。 2.视频资料:播放“当古丝绸之路遇见一带一路”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丝路的古今传承。 3.合作探究: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请同学们以我们的视角写一封书信,告诉2000多年前张骞,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总结:展示学生写的穿越时空的对话,并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结合材料和图片信息 ,感悟21世纪的丝路精神传承。 观看视频,引发对两千年丝路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刻理解。 小组讨论后,结合当今一带一路的发展成就写一封穿越时空的书信。 通过比较“带一路”与古代“丝绸 之路”,深化丝绸之路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升华学生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
课堂小结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代代“丝路人”用骆驼承载着善意,而不是手握利剑开疆拓土,用宝船传播着友谊,而不是船坚炮利轰开它国之门,今天追寻古“丝绸之路”的脚印,怀着古“丝绸之路”的善意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在合作中深耕和平发展、文明互鉴的种子。 课后思考作业: 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你所理解的“丝路精神”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多重意义。在设计上以“丝绸贸易与文明碰撞”为线索立意,分为三个部分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 设计亮点: 1.注重学术与教学的相结合,依据新教材的补充内容,引入相关学者论著,从“丝绸之路”概念发展史角度多层次丰富“丝绸之路”概念的内涵。 2.注重素养与教学的相结合,利用地图分析丝绸之路兴衰历程,强化时空观念;通过情景创设丝路争鸣会,增加学生对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度,通过讨论和交流展示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丝路意义的多重理解;最后从“丝绸之路”遇到“一带一路”,书信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加深对丝路精神的现代传承的感悟,厚植家国情怀。 不足之处: 1.课程内容繁多,注意删繁就简,突出核心内容,精细化教学时间分配。 2.缺乏国际视野,丝绸之路的兴衰转向与周边国家的状况结合,与纲要下世界史的内容结合,对本课的认知将会更加深化。 3.本课难点在于理解商业贸易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维度剖析、多类型史料呈现丰富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共32张PPT)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路贸易与文明碰撞
课标要求: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导入新课——丝路初体验
目录
一、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
二、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
三、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
一、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中国》
一、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
【思考】:请结合材料定义丝绸之路,并解释命名的由来。
狭义的丝路: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广义的丝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
材料:“从公元前144年到公元127年联结中国与河中(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中国》
因传统的 “丝绸之路”,即经中亚陆路到罗马的交通线,经过一段沙漠地带,所以被称为 “沙漠路”,同样,这条路线还经过中间的绿洲地带,又被称为 “绿洲路”,经北方蒙古草原游牧民居地到中亚称为 “草原路”,从云南入缅甸、印度称为 “南方丝绸之路”或 “西南丝绸之路”,经海上航路与对外交往称为 “海上丝绸之路”。
——刘进宝《“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丝绸之路包含:沙漠路、绿洲路、草原路、西南丝路、海上丝路
一、探险日志:陆海的丝路之行
这种描述准确吗?
合作探究一
小组合作找出划出四条丝路的起止地点、途经地区、货物、衰落时间。
小组 冒险路线
第一组 陆上丝绸之路(西北线)
第二组 草原丝绸之路(草北线)
第三组 西南丝绸之路(西南线)
第四组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线)
注意:每小组用笔在卡纸上划出各自路线图,选一位代表进行展示
商路 起点 途径地 终点
货物
陆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51-52页和51页地图,完成下表
长安
西北、中亚
希腊、罗马
丝绸、瓷器
漠北、南西伯利亚
咸海、里海
欧洲、小亚细亚
皮毛、玉石
长安
成都、
缅甸、
印度
中亚、西亚
茶、马
明州泉州广州
东海、南海、
印度洋
西亚、北非、朝鲜、日本
瓷器、茶叶
衰落
时间
明清
明清
宋明之后
鸦片战争后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
陆上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二、文明碰撞:多元的丝路密码
时间:大唐贞观年间
地点:长安城西市胡商酒肆
人物:四路商会代表
小组合作:
每组选派一位商路代表,参加“四路
商贾争鸣会”,每小组根据不同丝路角色
组织好各自的语言。
场景设置
情境学习
"诸公请看!我的驼队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指向地图),敦煌文书为证,三十日抵于阗,六十日至撒马尔罕。所携中原越窑的青瓷、蜀中锦缎,换回大宛天马、粟特金银器。上个月更有龟兹乐师随队而来,有琵琶在此!
陆上丝路使者
(粟特商人装束)
哎哎哎(摆手动作)…"诸君何苦与流沙烈日搏命?我车队自漠北草原出发,经突厥牙帐直抵伏尔加河!玉石、香料、药材等,三月可达君士坦丁堡。看这拜占庭金币,便是用河北铁器所换!金灿灿的哦。
草原丝路使者
(突厥贵族装扮)
咸海、里海以北
欧洲
小亚细亚
漠北草原(南
西伯利亚)
西南丝路使者
(马锅头装扮)
莫道西南瘴气重,我滇马驮来暹罗翡翠、身毒犀角!我马帮从成都过五尺道,普洱茶半月入缅甸,换得印度洋海贝。更兼有身毒僧人携犍陀罗佛经同行,看!这尊大理三塔出土的金翅鸟像可为证!
海上丝路使者
(波斯船主装扮)
诸位陆路颠簸,怎比我宝船之利啊?我船队季风时节自广州启航,过占城、经三佛齐。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波斯琉璃壶、罗马玻璃杯就装满了胡椒、龙涎香。更有埃及玻璃水注、倭国砂金可交易。
“南海一号”仿古船
【争鸣高潮】
陆上丝路使者:"然海上风波何等险恶啊!"
海上丝路使者:"陆上匪患何曾少?上月粟特商队遭劫...(冷笑)
草原丝路使者:"不如我马队迅捷,就问你们服不服!"
西南丝路使者:"茶马古道之茶,解草原油腻,诸君可敢不认?"
驼铃惊碎大漠月,
帆影摇动南海星,
皮货换得琉璃色,
贝币串起翡翠屏。
释迦东渡白马寺,
景教西来长安城,
四条丝路织经纬,
文明交融无问径!
材料:中原地区的丰盛物产资源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和地中海欧洲区域……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西方……草原民族的畜皮毛、毛织品,西亚的珊瑚、翡翠、珠宝、琉璃器等传入中国。 ——李明伟《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丝绸之路”是一条物种双向交换的商贸路线


西方
三彩女骑马俑
葡萄
胡椒
棉花
漆器
铁器
四大发明
东亚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
南亚文化圈
伊斯兰文化圈
西方文化圈
认同多元文明的广阔胸襟
平等开放的文化思想
包容、和谐的文化氛围
多元文化共生融合之路
乐舞融汇之路
唐朝的音乐和舞蹈达到中国古代的一个高峰,其重要特色就是充分吸收了边疆、域外的艺术成果,尤其受中亚乐舞影响明显。唐宫乐舞“十部乐”中来自西域的就有《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高昌伎》《康国伎》,唐朝流行西域的胡旋舞、胡旋舞、柘枝舞。
唐三彩驼载胡乐俑
胡旋舞
三彩胡装女俑
彩绘胡人伎乐俑群
材料一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有按照帝王的命令而走遍丝绸之路的张骞、耶律楚材、长春真人等;有出征的军人,如汉武帝的大将军李广利、唐朝的高仙芝和成吉思汗的西征军、以及伊斯兰时代初期的阿拉伯军队等;有被遣送往来的妇女们,如下嫁到匈奴主那里去的王昭君,被送往乌孙王那里去的刘细君等;有被宗教热情所驱使而西行的,以法显和玄奘为首的僧侣。有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景教等的传教士们;有汉人、维吾尔人、粟特人、印度人、伊朗人和阿拉伯人等各式各样的商人。所以,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科技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贸易互惠之路
物种交流之路
宗教传播之路
科技交流之路
民族交融之路
乐舞融汇之路
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 第十一章:黄金之路
第二章:信仰之路 第十二章:白银之路
第三章:基督之路 第十三章:西欧之路
第四章:变革之路 第十四章:帝国之路
第五章:和睦之路 第十五章:危机之路
第六章:皮毛之路 第十六章:战争之路
第七章:奴隶之路 第十七章:黑金之路
第八章:天堂之路 第十八章:妥协之路
第九章:铁蹄之路 第十九章:小麦之路
第十章:重生之路 第二十章:纳粹之路
材料二 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下表为该书的部分目录:
三、共建共享:传统的丝路新生
传统丝路的传承/新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发展,请同学们以我们的视角写一封书信,告诉2000多年前张骞,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200字以内主题明确、观点新颖)
合作探究二
“穿越时空的对话”
尊敬的张骞先辈:
展信安!两千年后,这条驼铃古道已焕新颜。昔日您用马蹄丈量的荒漠,今日高铁如银龙穿行;波斯商队歇脚的驿站,化作中欧班列的中继站台。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正与卫星影像共绘“数字丝路”;泉州港的帆影,已变身为万吨巨轮组成的海上经济走廊。
我们重建的不只是商路,更是文明互鉴的纽带:巴基斯坦孩童用中国疫苗抵御疾病;巴勒斯坦的加沙人民正感受到中国援助的温暖;希腊港因中国投资重焕生机,沙漠中光伏电站如月牙泉滋养绿洲。您当年“凿空”的勇气,已化作150国签署的合作协议。
先辈且看,这条路不再独属商贾,而是属于每个怀揣梦想的普通人。晚辈正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新的史诗,正如您用脚步连起东西方那样。
新时代高中生
敬上 2025年4月15日
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示例)
一段穿越古今的时空之行
一段穿越古今的丝路之行
2000多年前,我们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那一代的勇士们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是啊,先辈们踏着黄沙、乘着帆船走过的艰辛路,是2000年后的我们无法想象。今天我们仍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善意和友谊,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共享着发展的红利。
有形的路,是用脚丈量出来的
无形的路,承载着一代一代人智慧的交融与互鉴
【课堂小结】
探险日志:
陆海的丝路之行
文明碰撞:
多元的丝路密码
共建共享:
传统的丝路新生
四条丝路织经纬
亚欧东西互相通
传统丝路焕新生
一带一路开新局
文明互鉴促发展
多元交融连东西
丝路贸易与文明碰撞
【课后思考】结合历史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 有何价值? 你所理解的“丝路精神”是什么?
(1)对中国:
①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
①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②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谢谢大家
恳请指正!